净土宗教程

  本经以言教为宗,俾令通达义理为趣。《阿弥陀经》崇尚此念佛往生之言教,其目的正是开发晓谕净土宝藏,欲令众生领会由弥陀愿心流现的安泰净境,信之愿之,得生彼国。净业行人随文解义,消归自性,生信启愿,蒙弥陀光明照摄,得获横超生死之大利,不是仅仅流连观赏语言文字而已。

  ⑵
事理一对

  以指方立相为宗,藉托事相显示理体为趣。言崇尚此极乐依正清净庄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等事相,其意云何?正是为了通过事相诠显事中所具之至理,不仅仅是描摹事相,滞留行迹而已。

  ⑶
境行一对

  以名号真境为宗,令起执持之观行为趣。名号真境即是所观之理,名号即是法界,即是当人自心。自心一念,即空即假即中。能观之智即是当人称念之心,灵灵不昧。言崇尚此名号真境,其意云何?令知离我心性别无名号净土,离此名号净土别无心性。弥陀自性,净土唯心。正欲即此名号以为真境而起观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是其归趣,不徒为仅仅晓达此理而已。

  ⑷
行寂一对

  以行持为宗,令契证空寂体性为趣。言崇尚此专称佛名的行持,其意云何?良由心体虽本自空寂,然多劫无明染习厚重,随逐五欲六尘,起惑造业,轮转不休。若不精修念佛一行,以弥陀名号之摩尼宝珠,澄浊还清,转迷为觉,纵令勉强抑制妄心,终非定慧等持。今执持名号,以幻修幻,以楔出楔,至于一心,则回归空寂之性体,不仅仅是滞留在有为造作层次,虚妄分别执著而已。

  ⑸
寂用一对

  以空寂为宗,令发妙用为趣。言崇尚此空寂,其意云何?良由众生无始劫来,妄想执著,缠缚不休,如油入面,解脱无期。今仰仗万德洪名,显发自性,洗濯尘垢,显明清白。信愿持名,感通弥陀愿力加持,往生极乐世界,得无生法忍已,以大慈悲,观察十方一切苦恼众生,因顺机缘,示现种种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种种善巧方便,导引众生信愿求生净土,离生死苦,得究竟乐。大作梦中佛事,度脱幻化众生,妙用恒沙,不徒为耽著空寂之体,不起利生之二乘有余涅槃而已。

  本经总宗趣与五对别宗趣,极论本经内具的邃理宏功,俾令众生发起真信切愿,成办往生大事。有人怀疑《阿弥陀经》文义粗浅,教义一对宗趣足以破之;愚者多执事而迷理,事理一对宗趣足以破之;狂者多执理而废事,境行一对宗趣足以破之;有人怀疑念佛有为住相,行寂一对宗趣足以破之;有人怀疑念佛往生缺大悲心是小乘自了汉,寂用一对宗趣足以破之。一总五别的宗趣界说,亦只是应病发药。若总说《阿弥陀经》深广宗趣,穷劫难尽。此一总五别的宗趣同样可视为《无量寿经》的宗趣,二经同部故。

  三、《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本经境相胜妙,义理渊深,理事圆融。《观经》为利根与钝机二类众生,平分胜劣两门。利根者修前十二观,摄三辈往生。钝机者唯修十三观亦分三辈九品。指杂垢心即是阿弥陀佛不思议身土。又特开散善三福九品,指归称念佛名,忏悔往生,用作普度一切众生之慈航。兹简介如次。

  1.本经的缘起

  本经的缘起颇有戏剧性。王舍城阿阇世太子,听从恶友提婆达多的离间唆使,囚禁父亲频婆娑罗王,断绝饮食。国太夫人韦提希深恐夫王饿死,乃用小麦粉和酥蜜,涂满身上,于宝冠璎珞中盛满蒲萄浆,秘密带给夫王食用。阿阇世太子知情后,心生恶怒,执剑欲杀其母。时有月光、耆婆二大臣犯颜直谏:“慎莫害母!”阿阇世太子惊恐之余,未敢杀母,但将母亲幽禁在深宫。

  韦提希夫人悲恸欲绝,从幽禁处遥拜释尊,哀请释尊遣目犍连与阿难前来救助。释尊在灵鹫山即时了知韦提希心之所念,便亲自带着大目犍连与阿难从空而来,现身在韦提希前。韦提希号泣禀佛:厌恶这个秽浊的世界,愿往生到没有忧恼的佛国。尔时,释尊放眉间光,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光明又旋住佛顶,化为金色的光台。十方无量诸佛国土皆在光台中显现。韦提希在佛力加持下,一一明见,从无量的佛刹中,选取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归境,并恳请释尊开示往生彼土的方法,由是释尊便敷演出这部经典。王宫说法终了,释尊便返回灵鹫山,尊者阿难又将此王宫佛所说法向灵鹫山的诸比丘、菩萨众复讲一遍。如是本经便有王宫会与耆阇会前后两次的说法,可称一经二会。

  2.本经内容

  本经的主要内容是定散二善、净业三福。

净土宗教程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