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汉语和阿拉伯语对外来词的借入,看中阿文化内涵

2 帝国政治的统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帝国性政府的广大地区,如叙利亚、埃及、美索布达米亚、波斯、北印度等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发源地,有着优秀的传统科学文化遗产。这些地区多样性的文化是伊斯兰文化赖以发展的基础。帝国东西交通的畅通,各地区人民之间活动范围扩大,阿拉伯商人、旅行家、航海家、传教士到达各地,世界穆斯林到达麦加朝觐及学者游学,为各民族之间融合和多样性的文化相互交流提供了契机。

4)国家对发展科学文化采取大力倡导和赞助的政策。他们遵照先知穆罕默德关于“求学乃男女穆民之天职”,“学问虽远在中国,你们亦当求之”的遗训,哈里发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发展需要,将发展多学科的文化事业作为重要的国策之一。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首都和各主要城市广建清真寺、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医院和翻译机构,并以重金搜集真本图书予以收藏和研究。哈里发宫廷招贤纳士,巴格达学者荟萃,成为文化中心。对异教徒采取宽容的政策,广罗各族不同信仰的人才,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大力奖励学者著书立说,倡导学术的自由讨论,对于有卓越贡献的学者奖以重金,并提升为官吏。从而使大批的有学识的“麦瓦里”(即释奴)投入学术文化活动,为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5)国家倡导的翻译运动,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伍麦叶王朝时,就开始从古叙利亚语翻译史学、医学和文学的典籍。从八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大力倡导和赞助翻译活动,搜集和研究古典文化遗产,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750-850)。哈利法马蒙于830年在首都巴格达创办了综合性的学术机构智慧馆。来自各地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的哲学及自然科学等古典著作100多种译成阿拉伯文,并作了大量的考证、勘误、增补、注释和评论等工作。在翻译吸收古典文化的同时,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涌现出大批各民族的学者,其著述丰富多彩,涉及到各学科的广泛领域,并作了重大的发展和创新。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开始解体,境内各地先后出现了独立的伊斯兰文王朝,经济、文化仍继续发展.13世纪蒙古人的西征灭阿拔斯王朝,中世纪伊斯兰文化逐渐趋向衰落。

(二)
伊斯兰文化的特点

包容性。

他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经过加工改造赋予伊斯兰特色。伊斯兰教以不同程

度的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既互相吸收、互相影响,有各自独立发展。

继承性。

它吸收和继承了古代东、西方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把东方科学注重经验描

述和古希腊文化注重逻辑推理的不同传统有机结合,成为中世纪古典科学的集大成者。

开创性。

他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发展所提供的新事实,

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新资料,经过创造性的理论综合,确立了新的学科概念、定理、理论,完善和创立了新的学科。

实践性。

他注重实地考察和观察,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反复试验和综合研究,得

出假说和结论,并将自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伊斯兰文化在各个学科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哲学领域,深受希腊哲学和波斯、印度学术思想的影响,将东西方的哲学思想遗产同伊斯兰教的认主独一的教义思想结合,形成伊斯兰哲学。伊斯兰哲学主要讨论真主的独一及其与被造物的关系、宇宙的生成、真主前定与人的意志自由、理性与信仰、宗教与哲学、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古兰经》的地位等问题。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将东西方古典文化融为一炉并发扬光大,在古代科学文化向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它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大批阿拉伯人迁居亚非各地,改变这些地区的民族成份和语言结构,阿拉伯文成为通行的文字,伊斯兰教成为亚非一些国家和民族占主导地位的宗教。12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通过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传入西欧后,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阿拉伯人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光学等方面的著作传入西欧后,至十八世纪在自然科学领域占主导地位,为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阿拉伯的哲学著作传入欧洲后,促进了基督教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并形成了阿维罗毅学派。同时,阿拉伯的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等自然学科相继传入中国后,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阿之间科学文化的交流不仅起了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互相辉映,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共同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析汉语和阿拉伯语对外来词的借入,看中阿文化内涵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