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简史

乌克兰(乌克兰文:УКРАЇНА)位于欧洲东部,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乌克兰自然条件良好,有欧洲粮仓美誉,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饱经战乱。乌克兰民族是古罗斯族的分支,“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罗斯史记》(1187年)。乌克兰历史上是基辅罗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

8世纪—9世纪时,东斯拉夫人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扩大,各部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公元862年,诺斯人留里克受斯拉夫人邀请来到东欧平原解决斯拉夫人内乱,他率领亲兵队在诺夫哥罗德登上王公宝座,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即留里克王朝。王朝初期,王国施行巡行索贡制,每年初冬时节,王公率领亲兵向居民索贡,再销至君士坦丁堡。同时,另外两个军事首领阿斯科德和迪尔也在基辅建国。

公元879年,留里克去世,其子伊戈尔年幼,族亲奥列格继任王公,他率领亲兵队沿“瓦希商路”(从瓦里亚格人到希腊人之路)南征,占领斯摩棱斯克和波洛茨克等战略要地。公元882年,占领第聂伯河中游的基辅城,杀死阿斯科尔德和迪尔,把罗斯国的首都迁到基辅,开始了基辅罗斯公国时期。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它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的祖先,而基辅是今日乌克兰的首都。

虽然留里克王朝属于诺曼人,但终被斯拉夫文化同化,此后诸王公皆用斯拉夫名。基辅罗斯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

乌克兰简史

12—14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古罗斯部族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3个支系。基辅罗斯在13世纪被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占领。

约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13—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

17—19世纪,在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形成了乌克兰现代民族。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东乌克兰,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18世纪,俄罗斯又相继把乌克兰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1917年底东乌克兰地区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时期,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被波兰占领。

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1939年11月,二战爆发,波兰被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火首先烧到乌克兰,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了严重失败。基辅战役,苏联大约损失了约70万士兵,德国如愿占领了乌克兰全境。

1944年11月,苏军重返乌克兰。二战期间,乌克兰地区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军民死伤惨重,物资损失更是不可计数。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后,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急剧动荡,同时,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

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炉心融毁辐射外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但当时苏联官方开始时向世界和该国人民隐瞒事件真相,被国外媒体和核辐射检测部门揭露后,苏联的官僚意识受到广泛批评。

1989年9月,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成立,成员迅速扩大到百万人。1990年7月16日,乌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政府发表的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名为乌克兰。12月8日,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别洛韦日协定,宣布苏联不再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乌克兰的独立最终完成了。

乌克兰简史 
  关于欧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