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辽代建筑研究的分期
对辽代建筑研究的分期,大体可以1932年为界。1932年以前,对辽代建筑的研究工作主要由欧洲人和日本人进行;1932年以后,对辽代建筑的研究工作才主要由中国人自己进行。
从19世纪最末几年开始,欧洲人与日本人已对辽代建筑展开了研究,其中日本人的研究更为主要。20世纪初期,以中国营造学社初期成员为主的中国人也开始对辽代建筑的相关文献作出整理、考订,然而他们并未对辽代建筑开展实地考察研究。
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梁思成等对辽代建筑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实地考察测绘并发表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这是中国人首次用科学方法对辽代建筑进行的研究,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研究的科学阶段由此开始。从1932年到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研究的最主要力量。他们实地考察了大量华北的辽代建筑遗存,发表了重要的调查报告和测绘图。
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营造学社的主要研究成员们离开华北,转移到西南,失去了对辽代建筑实地研究的条件,对辽代建筑的研究被迫暂停。1942年至1944年,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执笔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其中辽代建筑及其相关部分是以1932年以来中国营造学社对辽代建筑研究成果为基础的。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1966年,各地文物单位对已知辽代建筑进行勘查和维修工程,从而发现更多新材料,并对以往某些认识作出修改;发现了新的辽代建筑实例,其中以考古发掘的墓葬、城址等为多。1959年至1966年,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以当时已知辽代建筑实例为基础,对辽代建筑情况进行了总结综合和升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