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于通古斯难民( 04-03) 难民,是指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流离失所的人,而在中国古代,中国就有着“有朋自远方来”的名句,而古代的很多统治者也乐于收留难民,以此显示封建统治者的宅心仁厚,体恤万民。而在600年前,中国曾收留了一批难民,可是让人没有料到的是,仅仅200年后,这些难民却灭了国家。这批难民就是通古斯人。大约在600年前,明朝永乐年间,一大批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向南迁移,来到了东北的土地上,通古斯人是渔猎民族,擅长捕猎。朱棣在得知通古斯人迁徙到东北后,便给他们土地居住,并竭尽全力展现了一个大明王朝的胸怀。而通古斯人来到东北后,与原有的女真人居住在了一起,两个不同民族生活在一起,难免...
宋元明清,皇帝都姓赵!( 07-18) 本文是戏说,但戏说也有它的道理和逻辑,并且也包含许多历史知识,值得一看,然后付之一笑。话说自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代周建宋,之后中国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天下大势竟断断续续地掌握在宋朝皇室赵姓手中,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部下的拥戴之下于陈桥驿黄袍加身,登临大宝。从此开疆拓土,基本统一了战乱分裂五十多年的中华大地。不过在其逝世之后,宋太宗一系占据天子之位,直至靖康之祸北宋亡国。南宋建立之后,赵构有感于太祖一脉受到不公正对待,故让位于太祖一脉(实际情况是他自己无后)。所以宋朝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北宋第一个皇帝是宋太祖一脉(赵匡胤本人),之...
元明清,奠定中国疆域的最关键时期( 06-26) 元明清时代是中国疆域奠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东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地区和游牧民族地区融合而形成了一个大帝国,北京由于处于农耕和游牧的过渡地带,也因此成为了首都。从元朝到明朝,再到清朝,也是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时代。西方国家迅速崛起,尤其是俄罗斯已经逐渐扩张到了西伯利亚,使得清朝的扩张具有了空前的意义。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此时的东亚大陆还有金国、西夏、西辽、南宋、吐蕃各部、大理、高丽等政权。随着蒙古的崛起,统一东亚大陆就落在蒙古的身上。南宋时期的地图蒙古崛起后,先后消灭了西辽、西夏、金国,征服了吐蕃、大理、高丽。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宣布继...
李成栋:嘉定三屠的刽子手变身反清复明的“忠烈”( 06-18) 在波澜壮阔、血肉横飞的明、清交替之际,惟独有一个人的一生历程难以用“忠”或“奸”加以定夺,更难以用“好”或“坏”来对他个人加以形容,他就是李成栋。在豫亲王多铎和兵部尚书张存仁、大学士议政大臣范文程等人一手制造的“扬州十日”大屠杀中有李成栋为清兵卖力杀戮的前驱身影。“嘉定三屠”更被记载为由李成栋一人屠刀上举发号施令而造成的惨剧。他是击灭南明诸帝之一隆武帝朱聿键的“首功”之将,还是生擒朱聿鐭的“不替”功臣,又是为清朝夺取江浙、福建、两广等广大地区的第一功臣;不可思议的是,也恰恰是忽然之间,这个人良心发现,摇身一变,又成为永历帝的不贰忠臣,与金声恒、王得仁一起...
我大清靠弓马骑射取天下吗?错了,还真不是!( 06-15) 相对中亚、西亚、欧洲,由于高山和荒漠的阻隔,古代中原王朝很容易与世界脱钩,当中原王朝又主动闭关锁国的时候,必然会落后挨打,清末是这样,明末亦是如此。我大清之所以一统中国,靠的不是弓马骑射,而是远胜大明的开放发展眼光,和对外部新技术的引进与苦心建设。一、清军入关前的特殊记录在晚明的诸多大臣眼里,清(后金)王朝的突然崛起,简直是个猝不及防的怪事:万历晚期的时候,努尔哈赤还是大明朝的龙虎将军,他的建州女真,也只是女真诸部里比较乖的一支,谁知竟在万历四十八年振臂一呼,然后几代人如狂飙突进,打得明朝边军七零八落,先横扫了辽东,又高调入关争天下,竟就这么一统南北,夺...
郑和不能带领明朝开启大航海的根本原因:天圆地方、“中国”( 06-06) 从梁启超起,便有不少文人扼腕,以为郑和事业不断,中华文明或早已完成现代化。但历史不能假设,中国无缘大航海,其中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法国学者麦里筱指出,哥伦布启航时,大脑里先验地拥有一种观念——地球是圆的,这来自古希腊理性传统。而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天圆地方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周边都是水。浑天说则认为宇宙像鸡蛋,“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周围是空气和水。二说都认为大陆之外只有水和小岛,不知道绕地球一圈会回到原地。如果觉得自己是中心,即使看到了别的岛屿,也会觉得它们是边缘的、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到达这些岛,最好沿着大陆线航行,而不是...
女真骑射VS日本铁炮( 04-30) 一直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可见女真人的彪悍战斗力,但是,这只限于冷兵器时代。铁炮就是日本的火绳枪。公历1543年,葡萄牙人漂流到种子岛(tanegashima),将火绳枪传入日本,很快日本人模仿其构造制作出第一把新式火绳枪,遂以此地命名为种子岛铳,不久后迅速传遍日本。铁炮长度80~185cm,重量1.5~5.0kg。这是一种前膛装的火绳枪,最初因发射速度的问题并没有受到多大重视,但其伤害力比当时的弓强。实战中使用的弓箭最大射程400米,杀伤距离80米,有效杀伤距离40米,相对于此,火绳枪的杀伤距离为200米,有效杀伤距离50米。其威力可见一斑。...
不同时代,金瓶梅不同的配图风格( 04-13) 《金瓶梅》是一本“奇书”,它总会挑动你敏感的神经,这本书在内容上构造大胆,具有开创性意义,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形成对立局面,因此长期以来《金瓶梅》归为禁书。其实,在今天开放的时代看来,它的价值更多地在于揭示人性的善与恶。从类别上划分,它属于“世情”小说,跟《警世名言》之类的著作一样。《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经一度可以和四大名著并列。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大胆泼辣,故事也非常惊奇,引起了后世很多人的关注和评价。不少人为它的内容配了插画,但是时代不同,风格上的差异也很大。最早的是明代崇祯年间的木板刻本插画,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插画配图全部采用“...
明朝和蒙古互称南北朝,为满清统一打下基础( 03-27) 分裂时期,一个政权在南方一个政权在北方,这种情况可称为南北朝。互称为南朝北朝,表达了对彼此政权的尊重,以及对回归大一统的期待。一明朝使臣自称大明为南朝朱元璋及其后裔未能兼并北元——蒙古政权,迫使蒙吉政权称臣纳贡,也只是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局部地实现过,南北对峙的局面延续下来,明朝君主们不得不习惯于这样的局面。永乐六年,明成祖朱棣致书本雅失里云云“我太祖高皇帝于元氏子孙,加意抚恤,来归者辄令北还,如遣脱古思帖木儿归,嗣为可汗,此南北人所共知。”此似为以“南北”来称呼明、北元两个政权之始。不过处于优势的明朝一方总不肯直截了当地使用“南北朝”这个词,太祖、成祖...
高丽摇摆于明朝和北元,直至灭亡( 03-10) 高丽一直唯元朝命令是从。因此,即便在元廷退居漠北后,依然在高丽的统治阶层具备很强的影响力——即使在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后,高丽在一度在明朝与北元之间来回摇摆。北元(1368年—1635年),是1368年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元朝皇室退居漠北,形成与明朝并存的游牧政权,1402年之前国号以“大元”为主,1402年之后国号以“蒙古”为主。高丽人首称其为北元。元朝末年,中原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与此同时,高丽的恭愍王王颛(1330—1374)对内力图改革积弊,振兴高丽王朝,铲除了以奇辙为首的亲元势力,并向北开拓了大片疆域。坦诚说,此时北元与...
20年放弃,明朝在越南的统治为什么失败?( 03-03) 明征安南战争又称明越战争、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为明与大虞战争(越南语:ChiếntranhMinh-ĐạiNgu),指的是明成祖派军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的战争。明建文元年(1399年),安南国相黎季犛杀其主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并改名胡一元。明廷误信安南王陈氏嗣绝,封季犛为王。不久,故安南王之孙陈天平来奔,季犛佯请陈天平归国为主。永乐四年(1406年)正月,明成祖遣都督黄中以兵5000送陈天平归,三月遭季犛伏兵袭击,黄中败还。七月,成祖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兵号称80万征讨安南。十一月,朱能病卒,张辅代之,自广西凭祥进军。沐晟亦由蒙自...
明末与欧洲的巨大差距( 02-27) 从15世纪开始,欧洲开始了对全球海域的探索,这也就是大航海时代和近现代世界秩序构建的开始。在1622年8月,荷兰人的船队进入澎湖,给明朝送去了一封信,要求与明朝贸易。荷兰人的想法是通过澎湖的关键位置,直接掌控从日本到澳门的航线,阻断葡萄牙人在东亚贸易的重要线路。同时霸占与明朝的贸易,打击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但是,明朝方面对此直接拒绝,明实录记载:“红夷自六月入我彭湖,专人求市,辞尚恭顺。及见所请不允。”很快,明军水师开始集结,要给这些闯入的红毛番子一个打击。此时的明军实际上也知道,荷兰人的军事实力有优势。这些荷兰人在明朝不允许通商的情况下,就用武力骚扰漳浦...
朱元璋十三次北伐和朱棣五次亲征,为何明朝消灭不了蒙古( 02-23) 明朝两位帝王近二十次北伐,为何始终没能消灭蒙古明朝初期,为了彻底解决北部边患,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先后发动了近二十次北伐战争,虽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蒙古各部,但却始终没能消灭北部威胁,这又是为什么呢?个人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点原因:1、蒙古战略纵深太大。作为游牧部落,机动性便是蒙古各部的天然优势,纵观历朝历代对北方草原部落的进攻,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寻找敌军主力。如果游牧民族不想交战,诚心在大草原上和你“躲猫猫”,那么便很难取得战果。而明朝时期的蒙古,相较于此前历朝历代的游牧民族,其战略纵深更大,原因在于蒙古在强势崛起之后,已经将整个北方草...
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北伐蒙古( 02-23) 明成祖北伐又称明成祖北征、永乐北伐,明成祖在位期间,先后五次亲征,北伐蒙古。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岭北行省,史称北元。朱元璋连续对北元进行了13次北伐,极大削弱北元,安定了北部边境。但不幸的是朱元璋死后明朝廷发生内讧,好几年间完全无暇外顾。因此,太祖晚年煞费苦心所建立的对外威力,基本丧失殆尽。就场内讧就是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之间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这期间,北元分裂为瓦剌、鞑靼两部,相互之间争斗不断。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经过洪武时期的多次打击,蒙古人已经基本退出了漠南,对明朝边境威胁小了很多。成祖在靖难时期就与号称“鞑靼可汗...
辨析:元顺帝是宋恭宗的儿子( 02-21) 崖山海战之后,被称为“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背着7岁的小皇帝宋怀宗赵昺投海自尽,赵宋王朝三百年基业就此覆亡,其实早在三年之前,蒙古大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之时,宋怀宗赵昺的哥哥宋恭宗赵显就已经出城投降了,沦为了蒙古的阶下囚被押解至元大都,开始了长达47年的传奇的俘虏生涯。据明宋濂《元史》记载,赵显到了元大都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很快就召见了他,还封其为瀛国公。这样的待遇相对来说还是算好的了,不像北宋那两个,一个昏德公,一个重昏侯。宋恭宗赵显在元大都被幽禁,生活必然是枯燥而单调。赵显18岁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不知葫芦里卖着什么药,“赐瀛国公赵显钞百锭”。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