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简史-简单了解契丹民族( 01-08)
契丹简史-简单了解契丹民族-民族史契丹,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提起契丹这个种族,在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曾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辽末,女真族起事,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1125年为金所灭,其余部建立了西辽王国,延续了93年。契丹的起源有这样的传说,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她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恰巧,一位“仙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随土河一直向东信马...
鲜卑族改汉姓( 01-08)
鲜卑族改汉姓-民族史鲜卑拓跋改为元姓,纥骨姓改为胡姓,普姓改为周姓,拔拔姓改为长孙姓,达奚姓改为悉姓,伊楼姓改为伊姓,丘敦姓改为丘姓……战国时期就有鲜卑族的人,以族群的方式混在胡人中,当时他们生活在大兴安岭附近,一直被匈奴人所统治。后来匈奴被汉族的军队打散了,大部分匈奴人往西迁移,改变自己的居住地区,还有一部分归属了汉人。鲜卑族的人就有机会占据更多的领土,不光收复了当时匈奴人的领土,还把一些匈奴人当作自己的奴隶,就这样鲜卑族崛起了。在汉族军队剿灭匈奴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管理开始松散,政策也不断减轻,这样使得鲜卑人开始得寸进尺,逐步入侵中原。在占据了当时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后...
鲜卑达奚长儒对阵突厥( 01-08)
鲜卑达奚长儒对阵突厥-民族史达奚长儒,鲜卑人,历经西魏、北周、隋三朝。突厥是中国古代北方继匈奴、鲜卑、柔然而起的又一个游牧民族,在南北朝后期逐渐兴盛起来。和之前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也常常南下掳掠,给中原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公元582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联合弟弟叶护以及潘那可汗率领十余万大军南下,意图趁隋朝刚刚建立,在秦州、陇右一带掳掠一番,顺便向中原新朝示威。求稳的杨坚对突厥的进犯采取守势,让太子杨勇屯兵咸阳、沁源公虞庆则屯弘化以备之。但是,杨坚又派出上大将军达奚长儒为行军总管率2000人主动寻找突厥人的行踪。达奚长儒出身将门世家,祖父官至定州刺史,父亲官至骠骑大将军。年轻时,达...
沙陀人恢复大唐( 01-08)
沙陀人恢复大唐-民族史沙陀人李存勖灭梁后,没有按一般的传统以自己的王号“晋王”作为一个新朝代的称号,而是采用“唐”作为国号,且在灭梁之前,一直延用唐昭宗时的“天祐”作为年号。之所以这样,都是为了收买人心提高号召力。后唐,五代政权之一,它取代了后梁,由晋王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立,定都洛阳,历三世四帝,共十四年。后唐要追溯到唐朝末年李克用的时代,沙陀族{西突厥别部,即沙陀突厥,唐贞观间居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出身的李克用因功受封河东节度使,驻守太原,唐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李克用被册立为晋王,建立晋国,定都太原。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
西迁的匈奴入侵欧洲( 01-08)
西迁的匈奴入侵欧洲-民族史此文摘自网络,观点是中国北方的匈奴就是西方的huns(匈人)。公元一世纪,活动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匈奴,受到汉朝的多次征伐,于公元91年从新疆北部西逃,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所谓“匈奴西迁”。对于匈奴的西去,我国史籍虽有记载,但十分简略,至于匈奴最后何处去,史籍没有记载。公元4世纪中期,一支被欧洲人称为“匈人”的强大骑兵队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境,以后席卷欧洲的大部,并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匈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来自何方?这是欧洲人长期以来一个未解之谜。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西交通的发达,东西学术的交流,史学家们才逐渐弄清出现于欧洲的匈人原来就...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及形成过程( 01-08)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及形成过程-民族史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什叶派是少数派。同样都是信仰伊斯兰的兄弟国家,它们为什么会死磕了1000多年?起因要从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去世之后说起。正是由于穆罕默德去世之后的权力真空,致使两大派系开始了长期的死磕。一、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是整个事件最关键的因素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之后,开始了一系列的东征西讨,最终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在战争的过程中,穆罕默德的几位助手和他的女婿阿里同样战功赫赫,这留下了很大的隐患。穆...
什叶派和逊尼派为什么纷争不休?( 01-08)
什叶派和逊尼派为什么纷争不休?-民族史经常关注穆斯林的朋友,肯定对逊尼、什叶两派并不陌生。这两大伊斯兰教派纠缠千年,矛盾延续至今。为什么什叶派和逊尼派会产生这么大的矛盾?在上一节《地缘政治65:伊斯兰为什么会分裂为什叶和逊尼》一文中,云石君已对两派分裂的原因做了介绍,简单点说,就是伊斯兰创教初期的两大阿拉伯势力:倭马亚家族和哈西姆家族为争夺哈里发位置爆发内讧,进而使伊斯兰教也分裂为以倭马亚为领袖的逊尼派和以哈西姆为领袖的什叶派。这是伊斯兰两大教派分裂的触发点。但也仅仅只是触发点罢了。毕竟这种政治斗争什么年代都有,引发意识形态冲突也不足为奇,但随着争斗结束,获胜一方自然会凭借自身的政治权力,将...
鲜卑族发源于哪里( 01-08)
鲜卑族发源于哪里-民族史鲜卑本源东胡,呼伦贝尔的大鲜卑山嘎仙洞是鲜卑族的发源地之一,这些是学者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历史上叱咤一时的鲜卑族发源于哪里?对于鲜卑族的起源,学界还没有定论,主要有四种说法:东胡说、东夷说、山戎说、逃亡汉人说。可以肯定的是鲜卑族肯定是个北方民族。对于这四种说法,山戎说和逃亡汉人说的可信度不是很高。根据现存的鲜卑族人物陶俑和历史记载,鲜卑族的习俗、长相、语言与汉人都不同,而历史记载中也没有明确的该支派的发展;这种说法的解释是从鲜卑族的名称来解读的,认为“鲜者,少也。卑者,陋也。”(《翰苑集》引《汉名臣奏》),笔者认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名称或是音译或是根据...
鲜卑慕容氏人物关系( 01-05)
鲜卑慕容氏人物关系-民族史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人才辈出,这里梳理一下这些慕容豪杰的人物关系。莫护跋:慕容鲜卑的始祖;慕容涉归:莫护跋的的孙子,被西晋封为鲜卑大单于;慕容涉归庶子慕容吐谷浑(西迁独立发展)、嫡子慕容廆,慕容廆是慕容氏燕国奠基人;慕容廆子:慕容皝(建立前燕)、慕容翰、嫡子慕容仁、慕容昭、慕容评;慕容皝子:慕容儁(前燕皇帝)、慕容恪(名将)、慕容霸(后改名慕容垂,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德(南燕开国皇帝);烈祖景昭帝慕容儁(319年-360年)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燕的君王。其父慕容皝,其太子(三子)为慕容暐。曹魏时期一支鲜卑部落跟随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有功,首领莫护跋被封为...
金庸小说的慕容氏与今天广东肇庆慕氏( 01-01)
金庸小说的慕容氏与今天广东肇庆慕氏-民族史鲜卑慕容氏历史上建立了多个燕国,据此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将慕容家族的隐居地命名为“燕子坞”,以志不忘复国,慕容家经典武功“参合指”则隐喻了使后燕走向衰落的关键战役——拓跋和慕容的“参合坡大战”。在小说后期慕容复屡遭失败的时候,在少林藏经阁中隐藏身份蛰伏许久的慕容博曾对儿子进行过一番教诲,在言语中引出了慕容家先辈如慕容垂、慕容宝等皇帝等人的光辉事迹。其实在那个时期,以燕为名的国家着实有许多,除了前后燕外,尚有自秦朝灭亡时从都城流离出走的西燕、篡位后的北燕、前燕的残余势力南燕,还有汉人创建的北燕政权。除了汉人创建的北燕政权外,其他的燕国通通都是鲜卑慕容在乱世中辗...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