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外蒙古面临的困境

当今的蒙古国-外蒙古面临诸多问题。

外蒙古面临的困境

距离乌兰巴托50公里外的草原上,矗立着一尊40米高、250吨重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像。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制雕像建于2008年,彼时,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蒙古国正在步入一场繁荣。

蒙古国40米高的成吉思汗像

与经济一起膨胀的是民族主义和自尊心,在苏联控制时期被禁止纪念的成吉思汗,成为民间热情久违的载体,他的形象遍布蒙古各地。

草原上的经济奇迹并未延续太久,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疲软,以资源为驱动的经济模式最终步履蹒跚。今日的蒙古通货膨胀严重,印有成吉思汗头像的蒙古货币图格里克大幅贬值,对美元的汇率从2011年春季的1200比1,至2016年底已超过2400比1。

大量即将到期的债务成为当下最棘手的问题。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因为对即将到期的债务感到担忧,一些国民自发地捐献现金、珠宝、黄金甚至马匹,以期帮政府渡过难关。著名经济学家布乌克呼乌率先发出呼吁并带头捐出了约4万美元、10匹马和1个金戒指。蒙古大呼拉尔(国会)的一名议员则把自己三个月的工资都上交给国库。

按照布乌克呼乌的计划,每个国家公民都必须参加捐款,捐款数额取决于年龄。譬如8岁的孩子应捐1000图格里克(约0.4美元),30岁以下人士应捐2.2万图格里克(约9美元),50岁的人士则应捐款20万图格里克(约81美元)。

和庞大的债务相比,这些捐献无异于杯水车薪。今后五年,这个国家超过20亿美元的外债将陆续到期。而为了援救该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月19日发布声明称,蒙古国获得总计约55亿美元、为期三年的一揽子援助资金,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中日韩等国也纷纷施以援手。

路透社援引一名香港交易员的评价称,如果蒙古没有得到IMF的经济援助,就无法偿付国债,没有清还旧债,就无法发起新一轮融资,这是鸡与蛋的悖论。

蒙古-蒙古危机-第2图

“房价降了,但老百姓手里没钱了”

首都乌兰巴托蒙古包区边缘的一个小超市里,53岁的店主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过去的几年中,她认识的那些从事低技术工种,例如装卸或开卡车的人,10个中有8个失业了。

“人们已经吃不起像蛋糕这样的奢侈品了,甚至在年终假期里也吃不起。”她说,“他们把从食物上省下来的钱用来给炉子买燃料。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多少顾客了。”

离开苏联的掌控之后,蒙古通过了新的《土地法》——只要提出申请,每个蒙古人都可以在指定的城市区域获得700平方米土地。新的土地政策为城市带来了大量草原上的游牧民,却未能带来现代化,政府并没有为这些城市新移民提供足够的配套设施。

前几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多的游牧民卖掉了牲畜,在城市边缘支起了他们的蒙古包,渴望从繁荣中分一杯羹。但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过山车似的波动,乌兰巴托的好日子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位在市场上卖牛仔裤的新移民,因顾客稀少而焦虑,“我的绵羊、山羊、牛和马……我把一切都卖掉了,我回不去了。”他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我搬来这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今年(2016年),我们看不到未来。”

七年前,当这位新移民来到乌兰巴托时,蒙古的经济引擎正在加速运转。2011年,蒙古的经济增长率达到空前的17.3%,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这样的奇迹转瞬即逝,从2012年至2015年,蒙古的实际GDP增速逐年下滑,分别为12.3%、11.6%、7.9%和2.3%,2016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1%,为七年来最慢。货币的暴跌更加重了这一场危机——2016年图格里克兑美元汇率下跌20%,成为全球表现最糟糕的货币之一。

同时,蒙古财政赤字高达3.6678万亿图(约合14.81亿美元),为2015年的3.2倍。蒙古政府不得不调整预算,缩减开支。

经济繁荣时期曾一度兴起加杠杆炒房之类的商业投机,业已趋于沉寂,政府鼓励储蓄,不提倡超前消费。亚洲开发银行声称,蒙古的家庭消费在2016年上半年下降了10.9%。

在乌兰巴托教授汉语的伦扎注意到,从2016年开始,经济下行不再仅是财政数字的变化,而是城市街头显而易见的萧条。零售业首当其冲,许多商家推出了折扣和促销活动。“商店里没有顾客了,很多小餐馆关门了,找工作很难。”他告诉《凤凰周刊》,“整个蒙古都这样。”

房地产也陷入低谷,据蒙古当地的置业集团估计,住宅价格在过去四年下跌了35%,但乌兰巴托仍有37000套房子空置。另据中国内地媒体报道,当下,乌兰巴托的房屋每平方米均价折合人民币6500元,许多在建楼盘空无一人。

“很多度假区的新房子没人买。房价降低了,以前房地产有泡沫,现在没了。”伦扎说,“这本来是好事,可是,现在老百姓手里也没钱了。”

蒙古-蒙古危机-第3图

成也矿业,败也矿业

蒙古国境内矿产资源丰富。2011年,蒙古搭上了全球矿业繁荣的顺风车,来自中国、澳洲、俄罗斯和南美的矿业公司争相在广袤的草原和戈壁上开采金矿和铜矿。

及至2015年,矿业已占蒙古GDP比重的25%,而制造业只占9%,铜、金、铁等金属占了当年出口总额的67%,而煤和原油则占了23%。在这一年的出口额中,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占了83%,而进口中,中国占了36%。

在高达17.3%的经济增长率的鼓舞下,2011年的蒙古举国洋溢着一种欢快的气氛,人们大胆预言,乌兰巴托将成为下一个迪拜。2012年,蒙古时任总理苏赫巴托尔·巴特包勒德还乐观地预测,蒙古将保持这个增长速度长达10年。

深埋地下的矿产对蒙古而言并非总是幸事。

对资源的过度依赖,造就了蒙古单一的产业结构,也为日后发展埋下了潜在风险。

在矿业黄金时代流入蒙古的巨大财富,非但没有帮助蒙古建立起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反而由于政治原因,被用于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蒙古政坛的两大党派为了在大选中胜出,都曾轻率地许诺,当选后将在短期内给予蒙古人直接的经济利益。

在2008年的大选中,带着对未来繁荣的信心,执政的民主党和在野的人民党都许诺向“每个蒙古人”派发100万或150万图的现金作为国家矿业收益的分红。选举后成立的联合政府制定了一个多年计划,给予每个公民150万图,理论上,这总共需要花费的金额占2008年GDP的65%。

从2010年到2012年,这一现金派发计划被忠实地执行了,每个蒙古人平均每月可以从政府领到17美元。这直接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加,并最终加深了这个国家对外债的依赖。

蒙古科学院政治研究所主任额尔德尼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曾坦言,他对蒙古两大政党为讨好选民,动辄承诺给每个公民发钱、给公务员加薪的办法极为痛恨。“除了导致通货膨胀和人民懒惰,(这种承诺)什么作用都没有。”

蒙古-蒙古危机-第4图

2017年1月19日,蒙古乌兰巴托郊外,一名男子正在修葺蒙古包的天穹式顶棚。

不稳定的政商环境

2015年11月,蒙古团结工会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抗议矿工日益恶化的处境。矿工们担心自己将因此失去工作。

“矿工的家人们正在挨饿。”工会主席以平静的口吻说道。旋即,这场发布会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蒙古的人民!”这位主席说完此话,点燃了自己的衣领,瞬间变为一个火团。早在发布会之前,他已在身上浇满了可燃液体。火焰蹿到了天花板,浓烟弥漫整个发布会现场,手忙脚乱的人们最终用灭火器扑灭了他身上的火。被送至医院时,这位工人领袖全身已有40%烧伤。

外国公司对蒙古大型矿产的投资,动辄被上升为政治事件。在蒙古国内,从不缺乏呼吁“将资源还给人民”或以环保为口号反对外国资本进入蒙古矿产的民间组织。

不稳定的政策环境同样令外国投资者感到担忧。2012年5月,蒙古国议会通过《战略领域外国投资协调法》,将矿业、金融、媒体通信列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领域,对外国投资者设置极为苛刻的限制,已签订的合同因此无法履行。

这直接导致大批外资公司撤离蒙古,其中包括大量中国公司,蒙古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因此大幅下降。虽然蒙古国政府迅速于2013年10月废除该法案,但未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如此的投资环境使得蒙古吸引外资能力逐年下滑,2011年蒙古国吸收了49.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至2015年吸收额仅剩2.2亿美元。

2016年3月,在乌兰巴托举行的主题为“教训、挑战和应对”的经济论坛上,时任总理赛汗比列格也批评一些政客打着爱国的旗号来阻止相关大型矿业项目的进展,影响了蒙古国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除了民族主义情绪,蒙古高层不够审慎的政治决策亦会影响到最大投资方的信任。去年11月下旬,蒙古邀请十四世达赖窜访蒙古,导致中蒙两国关系转冷。中方对蒙古的“不智”做法采取了积极的反制措施,做出双边会议无限期推迟、双方经济合作暂停的举措。

一个月后,蒙古国对外关系部长蒙赫奥尔吉勒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达赖喇嘛通过宗教途径窜访蒙古,其影响和后果超出了宗教范畴,对蒙中关系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蒙政府对此表示遗憾。今年1月24日,蒙赫奥尔吉勒致电中国外长时重申了上述表态,并强调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将切实维护蒙中关系政治基础,以实际行动推动蒙中关系改善。

在蒙古获得的总计约55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资金中,据IMF称,中国央行将与蒙古国中央银行续签15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至少三年。2月20日,受邀访华的蒙赫奥尔吉勒在会见记者时说,蒙方感谢中国帮助蒙古克服经济困难。

蒙古-蒙古危机-第5图

2017年2月7日,蒙古乌兰巴托市中心,不少人在路边出售煤炭和木材。

经济困境有望纾解?

尽管当前的蒙古政府表达了吸引外资的积极意愿,蒙古民众对此仍忧心忡忡。“老百姓还是那个态度。”汉语教师伦扎向《凤凰周刊》解释说,“有人呼吁,我们不需要国外的投资商,每人捐一些钱帮助国家,没钱的人就捐些物品。还有一些大学生,自愿拒绝国家补贴。”

伦扎的家庭收入稳定,受经济停滞的影响并不大,但在这场危机中,他还是希望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他和家人决定尽量购买本国产品,而非进口商品。“我们认为,资金应该留在境内。”和许多蒙古人不同,伦扎并不抵触外商投资蒙古的矿业。“我们需要外国公司,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质量。”

但随即他话锋一转,开始抱怨说,“过去外国投资商的利润太大了。”他回忆起自己做翻译时的见闻,“我看到国外公司的合同,大部分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公司,他们的利润太高了。大部分的合同都把70%的利润给他们。这个(现象)一定要改。”

他承认,蒙古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不稳定是导致外国公司要求高利润的原因。“蒙古到现在都没有《合同法》。很多中国投资商来蒙古被骗了,他们的投资缺乏保障,所以想着(短期内)把钱赚回来。”伦扎说,“国家应该给外国投资商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保障,这样我们才能五五分成。”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年底反弹,蒙古的经济困境有望得到一定纾解。虽说经济多元化才是这场危机的最终解药,但这仍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期的努力。

作为援救一揽子计划中的一部分,IMF向蒙古提供4.4亿美元贷款。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包括日本及韩国在内的其他双边合作伙伴,也将提供总计约30亿美元的预算和项目支持。不过,IMF在声明中强调,贷款协议意味着蒙古国必须强化银行系统并实行财政改革,以确保与预算相关的规章制度得到落实。

在上一次大宗商品价格周期里,蒙古失去了建立一个稳定经济环境的机会。随着资源价格再次回升,加上国际社会的援助,蒙古或许可以珍惜这第二次机会。

本文节选自《蒙古危机》,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7年第7期,总第608期。

今日外蒙古面临的困境 
  关于蒙古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