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娶文成公主建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约623年-680年),吐蕃名甲木萨汉公主,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来自今日的尼泊尔)。本是中国唐朝皇室远枝,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

文成公主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贊干布即位为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国王),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贊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併,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西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贊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西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贊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为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关禄东贊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贊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贊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着名的「唐柳」。着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佈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同时,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马铃薯、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为技术和医学着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布达拉宫

松贊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为。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贊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 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贊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贊等的彩色塑像。

传说布达拉宫即为松贊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所建。

为迎娶文成公主建布达拉宫 
  关于吐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