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在吐蕃幸福吗

文成公主,人们只知她入吐蕃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史书文字记载,称唐朝文成公主下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是大唐王朝的一次特别恩典,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意义。而这次的公主入藏之举,更是被称赞为中原文明为了威服四夷所作出的举动,这番举动极大程度上展示了大唐王朝的风范。后世之人也普遍认为,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极大地促进了中原和西藏两族人民的友好交流。

文成公主在吐蕃幸福吗
文成公主在吐蕃幸福吗

当然,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失败者,或许也会因为面上无光的缘故,不得不将自己的失败之处进行一番“粉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确实如后人所说那样,从历史角度而言,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但她自己的经历如何,却鲜有人知,史料更无相关详细记载。由此可见,历史或许并不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

对大唐来说,和亲是被迫的。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遣使长安面见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称希望能够与大唐和亲,也希望能够借此打开大唐与吐蕃的贸易大门,从而获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

在当时那个时代,对于李世民以及朝中大臣而言,吐蕃不过是番邦蛮夷而已,一个区区小国还妄想跟大唐和亲,想要娶一位身份高贵的公主?这岂不是一个笑话!于是,李世民断然拒绝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

被拒绝之后,松赞干布怒而出兵攻打大唐庇护的吐谷浑。结果,大唐因为跟突厥开战的缘故,根本无力庇护吐谷浑,故而导致吐谷浑大败之后逐渐被吐蕃吞并。四年之后,已经占据吐谷浑的吐蕃又挥师攻向大唐本土。李世民虽然紧急调兵支援,但却遭到大败。

此后,松赞干布一直不断侵扰大唐边境,大唐军队也是屡战屡败,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公元640年,也就是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再度提出了和亲的请求。

这个时候,吐蕃已然不像李世民所想的那样,只是一个区区番邦小国。就这样,在松赞干布软硬兼施之下,李世民被迫答应和亲,送出了一位公主。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

从李世民第一次拒绝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来看,其实他对于和亲是非常反感的,根本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远嫁吐蕃。尽管第二次松赞干布提出和亲之后,李世民因为形势所迫答应了和亲,但他依然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下嫁过去。

那该怎么办呢?李世民想了一个非常棒的点子,他从宗室当中,挑选了堂哥李道宗的女儿册封成文成公主,然后命文成公主下嫁于松赞干布。就这样,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李世民保住了皇室的脸面,松赞干布也如愿娶到了公主。

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二十五岁,文成公主十七岁,这一年两人正式结亲,文成公主也远离家乡,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吐蕃。至此,文成公主永远的生活在异国他乡,再也没有见到过家人。

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陪嫁的彩礼非常丰厚。不仅有各种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还有大批的工匠跟随。而这些资料和技术都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的发展,让吐蕃的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吐蕃获得了想要的,大唐却是丢脸了。唐太宗李世民和一帮大臣面上无光,于是,史官们要竭力淡化这场和亲的“被迫性”问题。同时,大肆鼓吹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地位尊崇,蛮夷纷纷拜服的景象。

文成公主的结局

事实上,根据敦煌文献的相关记载来看,关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一事,吐蕃人却是将其视作唐朝因为畏惧吐蕃兵威而前来乞和的结果。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和亲一事,并非像史书中所说的那样“高大上”。

那么,文成公主入藏后的生活,以及结局都是怎么样的呢?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文成公主入藏之后生活极其悲惨。她的生活境遇跟史官们粉饰的“高高在上,雍容华贵,吐蕃人尊重”国母形象截然不同。

文成公主地位仿佛丫鬟一般,平日里除了伺候松赞干布起居生活之外,再无其他可以称道的地方。在嫁给松赞干布的9年时间里,只有3年的时间里两人有所交集,其余大多数时间都被遗忘在角落。

而且,文成公主从来没有给松赞干布生过一儿半女。松赞干布因病去世之后,文成公主一直寡居在异国他乡,独居了31年。直到公元680年(永隆元年),大半青春年华埋葬在雪域高原的文成公主,终于撒手人寰,走完了她凄惨、不幸福的一生。

因此,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历史的话,不免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再如何粉饰自己的功绩,他曾用女人和财物换取和平乃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如果将视角拉到整个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那么不可否认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一事,牺牲文成公主个人的幸福,确实促进了两地人民的交流。

文成公主在吐蕃幸福吗 
  关于吐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