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封收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河南开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收藏高潮发祥地。就中国收藏史中的地位和收藏品在这座城市中的有序传承而言,开封应该是全国最为典型的城市之一。

开封人自古以来就以收藏为雅事,对收藏情有独钟。人们喜收藏、爱收藏、说收藏、比收藏,收藏活动之活跃,收藏氛围之浓厚,其他城市少有。2007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联手打造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的成功举办,更对这座古城的收藏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项收藏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但使得开封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且对全国收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2011年2月28日下午,文化部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更加引入注目的是,在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十二区”中,东京艺术中心被规划为“收藏文化区”。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进入“国家队”行列,意味着开封将会在建设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方面获得更多国家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省委、省政府对收藏文化的支持力度也会大大加强,这对开封来讲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好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将收藏文化做大做强,做出声势,做出规模势在必行。

从全国和全省以及我市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思路看,对收藏文化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将“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定位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纲领。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省九次党代会,把文化摆在了一个特别突出的重要位置,党代会报告专门列出一个章节,要求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十次党代会作出未来五年是开封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的基本判断,对我市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描绘出宏伟蓝图,提出了包括“打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在内的“五大攻坚战”。这一切都为我市继承和发展收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支持。抓住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打好收藏文化牌,不但势在必行,而且开封应该志在必得。

一、开封收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作为北宋都城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在收藏史上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开封地处中原,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梁、晋、汉、周,以及其后的北宋和金七个朝代在此建都。特别在北宋时期,开封做了168年的煌煌帝都。辉煌的文明,为收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开封所积淀下来的收藏文化年份久远、流传深远,与这座城市以及相关朝代有关的传世藏品中,不乏品种稀少、工艺精美传世之宝,被史学界和收藏界人士所推崇。北宋末年,由于皇帝宋徽宗的趣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之间兴起了雅玩之风。宋徽宗所收藏的古器物达6000多件,分别收藏于崇政殿和宣和殿。岁月的沧桑不但没有抹掉古城人的收藏热潮,反而逐渐形成愈加浓厚的收藏文化氛围,时至今日,开封古风厚重,宋韵犹在,收藏文化依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石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封在收藏史上的历史地位逐渐被世人所认同。

收藏活动主要需具备收藏家和收藏品两种要素。宋代之所以形成历史上的第一个收藏高潮,与当时诸如欧阳修、米芾等大收藏家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藏品即为收藏的对象,凡是自然界存在的和人类智慧所生产的一切物品,能为人们所收藏者,皆是“收藏对象”,虽然收藏品几乎无所不包,但自古以来,收藏最多的还是书画、玉器、瓷器、铜器。宋代是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宋徽宗等皇帝的倡导下,绘画艺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风貌,与隋唐艺术成就相比,宋代的绘画题材更加广泛,从都市生活到农家生活,从肖像画到历史画,从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到细小的花卉、虫鱼、都有所表现。此时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得到了大发展,出现了诸多画派,绘画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宋代成立的“翰林图画院”推出了一大批宫廷画家,进一步提高了画家的地位。宋代的书法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除了苏、黄、米、蔡北宋四大家,欧阳修、司马光、蔡京、朱熹、范成大、陆游、文天祥等,都是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以哥窑为代表的北宋五大名窑的出现,使瓷器的烧制工艺大大提高——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收藏者的藏品,为收藏者的收藏提供了信手拈来的便利。

收藏可以分为六大类别:古今收藏、中外收藏、公私收藏,这大概可以涵盖了收藏的所有范畴。民间收藏一直是收藏的重要力量,纵观历史上的三次收藏高潮,没有哪一次不是民间收藏,第一次收藏高潮之所以出现在北宋都城开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宫廷收藏从此由宫廷扩展至朝臣,进而发展到民间,从北宋皇帝的宫廷到士大夫收藏,再到黎民百姓的收藏,形成了“全民收藏”的高潮,这是在宋代之前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

二、开封在收藏文化方面具有特殊地位

在中国数千年的收藏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收藏热潮,分别是北宋晚期、清代干隆时期和清末民初时期,第一次全国性的“收藏高潮”之所以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开封,与北宋时期开封的繁荣不无关系。

北宋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举国上下同心同德、政通人和、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使得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富民殷、百姓安居乐业。而且从宋朝之后,封建王朝再也没有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北宋的社会状况,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有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的记载。毋庸置疑,北宋王朝作为统一的中原王朝,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大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和领头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并不是体现在统一大业的领导权上,而是表现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上。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和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华文明圈里,无论是与宋对峙的辽、金、西夏,还是与宋朝睦邻的大理国,都对宋朝所代表的先进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认同、追随、仿效与移植(虞云国:《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

北宋时期开封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最高学府太学,崇宁年间最盛时学生达到了3800人。太学之外,还有国子监、四门学、武学、律学、算学、画学、医学等专科学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是宋朝完成的;素有“书法四大家”之称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均为北宋书法家;宋代词人1300多位,词两万余篇;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6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史学泰斗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开封商业发达。据文献记载,仅在政府登记的商贩就有6400余户,此外还有走街串巷的零销商人。城内有定期集中的交易市场,相国寺是较大的交易市场之一,每月开放8次,每次参与交易的商人已达万人,这里主要出售与生活有关的商品,如杂物、书籍、笔墨、字画、碑帖、药品、土产等。当时开封还是一座国际性贸易都市,日本、朝鲜、印度、越南、阿拉伯、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都是开封客商。

宋代的瓷器,是工艺美术品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宋代瓷器烧制业很发达,瓷窑遗址在20个省、130余个县市内均有发现,大大超过了唐代的14个省、70余县市的分布范围。瓷器生产数量的急剧增加,为质的飞跃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定、汝、官、哥、钧”等诸多名窑的出现。除五大名窑之外,尚有六大窑系之说,宋代陶瓷的胎与釉均薄如纸,有月白、粉红、粉青、大绿、油灰等色,造型极其优美,几乎成了当时收藏品的代名词。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赵炅(又名赵匡义、赵光义)首铸“太平通宝”钱币,常见的有铜、铁两种,其钱文有人认为是太宗御笔。现在发现的这种钱币几乎包罗了五金,计有金银铜铁等。宋徽宗早年继承兄位,崇尚书法绘画艺术,在位26年,共6个年号,曾亲笔书写了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年号钱文,后世称这种御书的铸币为御书钱。作为一代君主,宋徽宗不善治国,但其御书钱钱文的精美,铸造技术的高超,为历代帝王所不及。作为收藏品的宋代钱币,一直被收藏者所诊视。

三、开封收藏文化发展已经有了较高起点

论开封收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