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东侵和满清入关( 12-02)
俄罗斯的东侵和满清入关-民族史16世纪后期,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开始崛起两个大帝国,一个中国(满族人建立的清朝),一个是俄罗斯帝国。俄罗斯一摆脱蒙古人的控制,就走上了大规模的扩张道路。在随后的20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翻过了乌拉尔山脉,到达了太平洋沿岸。此时满清主力虽已经入关,但为捍卫自己的起家发迹之地,满清与俄罗斯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先看下俄罗斯的崛起,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正式宣告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打击贵族割据势力,建立了集权和专制,同时也走向了扩张的道路。1552年,伊凡四世灭喀山汗国,1556年灭阿斯特拉罕汗国,接着又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
外蒙古是如何独立的( 11-20)
外蒙古是如何独立的-民族史谁是外蒙古?蒙古各部或与满族统治者联姻,或被武力征服。清代将蒙古分为设官治理的内属蒙古和由札萨克世袭统治的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又分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归附清朝较早,多与皇室联姻,后成为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部分。外札萨克蒙古多为清军征伐准噶尔部期间内附或被迫投降,地位在内札萨克之下,而属于外札萨克的喀尔喀蒙古在康熙年间经“多伦会盟”归附清朝。清代后期的官方文书中出现了“内蒙古”和“外蒙古”的概念。“内蒙古”指内札萨克蒙古49旗,“外蒙古”指外札萨克蒙古86旗,有时则只指喀尔喀蒙古。外蒙古独立,指从宣统三年(1911年)12月1日哲布尊丹...
契丹人征服漠北( 10-09)
契丹人征服漠北-民族史我国历史上疆域辽阔,我们应该感谢老祖宗的开疆拓土。虽然有些地区已成国外,但历史无法改变曾是我们领土记载。从历史记载看,清朝是一个为我国疆域做出贡献的王朝,但清朝也是在历代王朝基础上拓展。还有一个王朝为中国疆域做出过贡献,这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国。辽朝自耶律阿保机立朝以来,自始至终都不承认自己是夷,他们以“中国人”自居,对南边北宋也以“南朝”称呼。辽朝在发展中,其疆域拓展漠北地区,对于这个不毛之地,辽朝为何想得到。漠北在哪?漠北在古代又称“岭北”,是指我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辽阔区域。据《史记》记载:“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即不能,亟南面而臣...
萧胡辇远征漠北( 05-08)
萧胡辇远征漠北-民族史萧胡辇,辽太宗的外孙女,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与魏王萧思温的长女,承天皇太后萧绰的大姐。说到中国古代的女英雄,很多人会谈到荀灌、冼夫人、花木兰、平阳公主、梁红玉、秦良玉等人,通过考古还发现过商代女性统帅——妇好。但是,有一个战功赫赫而且对历史影响颇大的女性统帅,却被后世遗忘,这就是辽国皇太妃萧胡辇。这个辽国女性,在公元994年曾率领三万辽军征讨蒙古高原,巩固了辽国西北路地区的军事统治。她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就是为百年后耶律大石重建辽国,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复兴基地。辽国版图皇太妃西征——被史书忽视的辽国远征蒙古高原之战在《辽史.圣宗本纪》中,曾经记录了短短的一条记...
金国为什么往南跑( 04-13)
金国为什么往南跑-民族史金国之所以往南跑,一来是因为定都燕京后,对东北地区的管理逐渐放松,导致了东北地区局势混乱;二来是因为南方距离蒙古较远,可以短暂的避开蒙古的攻击;最后就是金国还计划攻打南宋,企图依靠“北失南补”的政策延续政权,结果也正是北失南补的政策加速了灭亡。金国由女真族建立,他们确实起源于东北地区。曾经在辽国统治时期,女真族占据了鸭绿江、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以南的大片领土。公元1114年,金太祖起兵反抗辽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市]。公元1125年,金国灭亡辽国。随后金国马不停蹄的入侵北宋,并且在1127年擒获徽、钦二帝,灭亡了北宋。靖康之耻...
历史上的丘处机( 04-11)
历史上的丘处机-民族史丘处机,在金庸先生笔下是一位刚烈勇武的豪侠。他满腔民族主义情怀,一出场便是千里追杀通金的宋奸,从始至终都以家国大义为立身之本。义守襄阳的郭靖,其实便是放大版的丘处机。而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是一位纯粹的宗教人士。作为道教的宗师级人物,他一生行止都以光大道教、传播道法为己任。他并不敌视金朝乃至后来的元朝,更对南宋没什么感情。宗教徒的归属总是要超越于世俗政权,他们要效忠的是自己的信仰,而非某朝帝王。丘处机出生于1148年,即金熙宗皇统八年,南宋的高宗绍兴十八年。他出身于山东登州栖霞县一个农人之家,字通密,年幼失去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因为家境贫寒,丘处机未能就...
满清差点儿成为横跨亚美的超级大国( 04-10)
满清差点儿成为横跨亚美的超级大国-民族史俄罗斯曾经短暂地跨欧亚美三洲,这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另外,很多人不知道,满清也曾有机会发展为亚美超级大国,遗憾失之毫厘,进军关内,成为中华民族最后的封建帝国。我们来推演一下,如果清军坚持不入关,只在关外继续发展壮大,到底会怎样?是发展成横跨美亚两大洲的列强?还是会在各方势力的绞杀下亡于东北亚?此时我们就不去管国内的形势了,如果按照李自成和南明那几块姜来看谁都不是雄主。最后统一的肯定是矬子里面拔将军,而且这个统一和恢复国力肯定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大清在关外生存发展和确定发展防线的历史时期,如果规划好的话大清就有可能改写世界史!第一种、横跨亚美大陆...
准噶尔灭亡后,北疆民族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 02-19)
清代乃至上溯到明代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新疆的民族构成是“南回北准”——南疆维吾尔、北疆准噶尔蒙古人。(“回回”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所著《梦溪笔谈》一书中,多数意见认为回回即回纥、回鹘的音转。顾炎武在《日知录》卷29吐蕃回纥条中说:“唐之回纥即今之回回是也。《唐书》回纥一名回鹘,《元史》有畏兀儿部,畏即回,兀即鹘也,其曰回回者,亦回鹘之转声也。”)如果说当时北疆一点维吾尔族都没有也不对,因为准噶尔人也要吃菜、也要吃面、也需要人来种地,但他们不种啊,怎么办?好办!到南疆抓一些人过来种呗。需要说明的是,在清政府将新疆重新纳入版图之前,南疆的维吾尔人一直是被北疆的准噶尔人统治的。这就抓了一些维吾尔人到伊犁来种地,为什么是伊犁?因为一是伊犁水土...
西域伊斯兰化:从喀喇汗王朝到叶尔羌汗国( 02-14)
西域伊斯兰化:从喀喇汗王朝到叶尔羌汗国-民族史本文所说西域,主要指中国新疆。唐时西域的佛国林立,与后世的新疆截然不同。这一转变产生于宋初至明代。这是西域文化的断层,也是新疆文化的重塑。文化的转变,归根结底是势力碰撞的结果。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退出西域,由此形成大国权势的真空,拉开文化重塑与民族融合的序幕。西域三十六国一、喀喇汗王朝:伊斯兰教传入使得新疆第一次伊斯兰化的是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的建立是西域格局改变的重要事件。自怛逻斯之战后,阿拉伯人停止了东进的脚步。伊斯兰教的再次东进,则是凭借喀喇汗来势凶猛的铁蹄。此前,西域的主要国家大多信仰佛教,兼有拜火教、景教等。面对伊斯兰教强劲的推进,于阗、...
蒙古族传统节日( 01-26)
蒙古族传统节日-民族史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日阿",即白月、正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还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1.蒙古族年节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古代蒙古人...
蒙古族的各种禁忌( 01-26)
蒙古族的各种禁忌-民族史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
蒙古族丧葬( 01-26)
蒙古族丧葬-民族史天葬是牧区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死者的旧服装,换上新衣或用白布缠裹全身,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吉祥的葬地。天葬后,死者的子孙一般49天内不剃发,不饮酒娱乐,路遇行人不寒暄,以示哀悼。火葬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死后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次日,由死者家属拣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撒于山川、江河,有的装入坛罐中埋葬,以示永远悼念。土葬是农区蒙古族普遍实行的一种葬式。内蒙古西部农业区蒙古族的土葬,与汉族大同小异。人死后...
蒙古族婚俗( 01-26)
蒙古族婚俗-民族史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
蒙古族的祭祀活动( 01-26)
蒙古族的祭祀活动-民族史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普通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的地方秋季祭火,在婚礼上还要祭火。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随着社会的发...
蒙古勒勒车( 01-23)
蒙古勒勒车-民族史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勒勒”,是牧人赶车时吆喝牲口的声音,所以这种车就称被为勒勒车了。勒勒车一般车身长4米以上,车上可带篷。带上篷,车厢开若船舱,"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面。它的特点是车身小,双轮大。勒勒车车轮高大是因为牧区冬天雪深过膝,夏季草深,沼泽地多,轻便灵活、车轮大的勒勒车,无论是牧草繁茂的草场,积雪深厚的雪野,还是泥泞的沼泽或者崎岖的坡道,都能够顺利通行,因此被牧人誉为"草上飞"。这种车除了搬运毡房、物资、生活用水外,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辎重的战车。勒勒车通常主要以草原上常见的桦...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