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霍去病之后,西汉屡败,但为什么崩溃的却是匈奴?( 12-13)
卫青、霍去病之后,西汉屡败,但为什么崩溃的却是匈奴?-民族史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分两路攻打匈奴,此战也被称之为漠北之战,汉军一共歼灭匈奴9万余人,而霍去病一人独占7万余。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便来源于此战,自此之后匈奴再也无力南下,汉武帝、卫青与霍去病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功绩。可惜的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卫青、霍去病二人先后去世,痛失大将的汉武帝不得不停止对匈奴的战争,双方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期。匈奴击败汉军重掌主动权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和平大致维持了十余年,在此期间匈奴人不断休养生息,元气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当时,汉朝的大将卫青、霍去病已经去世多年,于是乎匈奴再度扣边。公元前103年汉武帝...
为什么说刘邦是个不知廉耻的小混混? 刘邦为什么能成就大业?( 08-06)
为什么说刘邦是个不知廉耻的小混混? 刘邦为什么能成就大业?-民族史刘邦四十八岁才起兵,但他48岁以前做的事,颠覆你对历史的认知。秦汉以来,中国先后诞生了四百多个皇帝,而刘邦的存在无疑是特别的,他没有显赫的出身家世,到了48岁才起兵征战,这在古代算是年纪很大了,然而,他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打败了年轻力壮的项羽,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的事迹也为无数后人所称颂。不过,很多人只知道刘邦起兵之后的故事,但对他48岁以前的经历知之甚少,那么,刘邦的前半生又是如何度过的呢?起兵前的刘邦,很多人眼中的小混混?谈到刘邦,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和之后贵为天子的形象存在很大反差,其实,这样的印象不无道理。刘邦原名其实叫做刘季,当...
西汉到东晋,汉族是怎样走到灭族边缘的?( 06-19)
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在历史上,经殷商周秦融合中原周边,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别称“汉人”、“华人”,“唐人”、“秦人”等。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为行文方便,下面从汉朝起即使用汉族、汉人称谓。五胡乱华这事还得从汉高祖刘邦说起。西汉建立时,北方的匈奴已经强盛,时常骚扰边境,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过匈奴,结果被围困在白登7天7夜,最后还是陈平用美人计才得以脱身。刘邦想把自己的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吕后不答应,不得已从宫中挑了一个宫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通过这种方式和匈奴才没有起太大的冲...
史上中华民族最霸气的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06-13)
史上中华民族最霸气的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民族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这些民族脊梁指引着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豪言壮语至今让人振聋发聩,热血沸腾!班固的《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记载:“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明白,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这句简短的古汉语散发着无穷的力量,彰显汉家将士心灵深处的霸气豪迈之情。汉代的民族意识源于儒家的民族思想,并且受到《诗经》民族意识的浸润。武帝开始将"民族意识"导入更深层的领域,那就是宣扬声威,使四海臣服。汉代很多言论表明汉民族在精神文化和物质...
永元之隆,两汉的巅峰,战功赫赫!( 05-11)
永元之隆,两汉的巅峰,战功赫赫!-民族史永元之隆,是东汉汉和帝刘肇开创的治世,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时的奢靡贪腐之风,促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永元初年,汉和帝刘肇遣汉军征讨北匈奴,汉军在经过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四次战役后,重创北匈奴。“北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而漠北空矣。”北匈奴单于不知所踪,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北匈奴单于,在蒲类海“款塞乞降”。蒲类海,毗邻东汉的伊吾。窦宪利用这一时机“遂复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群臣对于漠北匈奴是否应该如南单于故事,继续设立匈奴中郎将都护北单于;还是让南单于吞并北单于,...
李广之子李敢因打伤卫青而被霍去病射杀( 11-27)
李广之子李敢因打伤卫青而被霍去病射杀-民族史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李陵之父)、次子李椒都先于李广而死,唯留幼子李敢。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派10万骑兵攻打匈奴,当时10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卫青将军带领从定襄出发,另一路则是由霍去病带领从代郡出发。汉武帝极为重视此次战役,李广面见汉武帝请求随军出征打前锋,其实,汉武帝在任命将领时刻意遗漏李广,一是因为李广年事已高,不适合再带兵打仗了,二是李广这些年与匈奴交战大多是败仗,奈何李广的态度坚决,让汉武帝不忍心拂了他的意,便准许他随军参战,听从卫青的调度。汉武帝在见完李广后,又召见了卫青,嘱咐卫青千万不要让李广打前锋,前锋的位置很重要,若...
批判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任人唯亲( 11-17)
批判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任人唯亲-民族史汉武帝刘彻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任人唯亲!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老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对于汉武帝的内政外交,这样写到:汉武帝的用兵,是很不得法的,他不用功臣宿将,而专用卫青、霍去病等椒房之亲。纪律既不严明,对于军需,又不爱惜,以致士卒死伤很多,物质亦极浪费。如霍去病,《史记》称其少而传中,贵不省士。其用兵,“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城蹋鞠,事多类此。”卫青、霍去病大出塞的一役,汉马死者至十余万匹,从此以马少则不能大举兵事。这段话只是事实陈述,卫青、霍去病确实是椒房之亲,也就是汉武帝的姻亲。他们在作战的时候,物资、...
吐火罗人的历史( 04-18)
吐火罗人的历史-民族史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发源于乌拉尔山和南西伯利亚,南下进入塔里木盆地,最东到达河西走廊。我们在看西域的历史文化时,总是会看到一个名词,吐火罗人,仿佛这些人会吐火的法术一样,那么他们究竟是谁,从何而来,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发挥过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系列的文章,就会试图发掘吐火罗这个名字背后的来龙去脉。由于学术成果在不断更新,所以吐火罗人的早期历史尚无可信的论断。早期历史语言和人类学特征这些最早的吐火罗人,其实和日后影响过世界文明进程的印欧语系诸民族关系密切。除了对塔里木盆地出土的古代木乃伊进行的体质人类学研究足以证明之外,语言学本身也是一项有力证明:...
神秘的西域国名正确读音( 04-06)
神秘的西域国名正确读音-民族史神秘的西域古国怎么都是拗口的国名?西域是汉代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所指范围按中原王朝政治势力的伸张、地理知识的扩展或时代与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没有固定的界限。西域一词正式使用,是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开始。这时所说的西域大致是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及西域诸国分布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发现西域小国林立,回来汇报以后,汉朝称之为西域三十六国。西域诸国多是城邦国,国土狭小,建于绿洲之上,领土以王城为中心,以绿洲为边界。这些古国有着迷离传奇的历史,曾经兴盛的楼兰文明,又谜一样地悄然消逝,汉朝、匈奴和西域诸...
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 04-06)
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民族史西域是什么样的,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过往,又有那些神秘而不为人知的历史?张骞、傅介子、班超、常惠、郑吉、班勇等纵横驰骋的英雄们是如何谱写那段荡气回肠的壮烈史诗?让时间飞转,穿越历史时空,让我们一起踩着先辈们的足迹,迈向那片神秘的地方。西域的概述西汉时期,出了玉门关、阳关往西都称作西域,那怕“西”到地老天荒。狭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自古,玉门关在中原人的心目中就是“苦寒”之地的代名字,尽管它有一个温润优美的名字,但它能让春风望而却步。所以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然而,春风不愿意去的玉门关却...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非要征服西域?( 04-05)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非要征服西域?-民族史为什么中国人非要征服西域?中国自汉武帝北击匈奴始,就对西域这块宝地充满了渴望,以至于之后的中原王朝只要国力强盛那么必定会派兵驻守西域,除了以扬国威外还有的就是保护商队的安全。从地图上看,西域是中原王朝中伸出的一只小手,其中有着比较狭长的走廊,就是这比较狭长的一块,往西走就是丝绸之路,这条路承载在中国对外交流、贸易的重要使命。然而以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对外交流、贸易是对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可是这些古人并不这么认为。有些反而认为正是这些文化的融合让中华文明"不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国人满足现状中国古代的经济体系是农耕经济,这个体系的最...
汉唐之间西域历史变迁( 04-05)
汉唐之间西域历史变迁-民族史两汉对于西域的经营控制,可以说非常严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设置西域长史府,都是控制经营西域的机构。东汉末年,讨董之后天下陷入割据混战,对于西域的控制也形同虚设,直到曹魏建立之后,才逐步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经营。但整个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忙于四处征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中原王朝没有太多余力经营控制西域。一,西域西部纷纷脱离控制在西汉时期,西域大约有30个国家,到了东汉时期已经分化为了50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国力基本都很弱,匈奴强盛的十分就投靠匈奴,汉朝强盛的时候就依靠汉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西域和中原的联系相对减弱,史书记载的西域国家...
西域传过来“姓胡”的食物( 04-02)
西域传过来“姓胡”的食物-民族史每个中秋你都会和这个食物一期一会月饼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是金黄油亮的外皮或粉白的酥皮以及莲蓉豆沙蛋黄五仁鲜肉甚至小龙虾等各种馅料但前些日子在家看《风味原产地·甘肃》的时候我发现了甘肃与众不同的月饼这里的月饼可能会颠覆你过去人生的所有认知乍一看,这分明是个巨型馒头:微微泛黄的表面,五斤一个的体格无死角的彰显着只有老面馒头才拥有的霸气怎么能是月饼呢?但切开一半缤纷的内核才显露出来白、黑、红、绿、黄一层叠加一层美丽得仿佛张掖丹霞地貌无法描述的香气顺着层层缝隙直冲冲的钻入鼻孔咬一口有点甜,有点苦,有点….咖喱(?)而且这苦来得很微妙有种点到舌尖后可以幻化成香的魔幻...
两汉是如何将西域纳入版图的( 04-02)
两汉是如何将西域纳入版图的-民族史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没人知道会在哪个节点拐弯。匈奴和汉廷掐架,一开始得意,又能娶公主,还能得财物。谁知,这时候横空出世一位特喜欢干架的皇帝,打着打着,匈奴不得不搬家了,往西搬。大概在公元前93年前后,匈奴在西域建立了童仆都尉。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朝廷,有个共性,不太喜欢管人家的家务事。在汉廷看来,你匈奴管理西域,只要不冒犯我中原,大家皆大欢喜。只是匈奴的目的不单纯,它始终不忘和汉廷对立,它掌控西域,就是以此为后方基地,继续对抗汉廷。汉廷一直提防匈奴在西域的动静,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就是想谈合作对抗匈奴一事,虽没有成功,却是让汉武帝看到了更为...
司马相如休妻卓文君( 02-27)
司马相如休妻卓文君-民族史天下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你可能知道凤求凰,但不知道之后还有司马相如休妻卓文君。千百年来,人们传唱的爱情故事中,总是郎才女貌,情意浓浓。但是这些爱情故事,好像最终都并不能长久,或者就算最后有个圆满的结局,中间也总是要经历一些不少的挫折。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就被人们视为爱情的经典。但是,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情也曾经动摇过,他们的关系甚至到了决裂的边缘。当时司马相如给妻子卓文君写了一封休书,上面只有短短的13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几个数字而已,很多人初次看到,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几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呢?看似很荒谬,但...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