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的俄罗斯化( 12-09)
外蒙古的俄罗斯化-民族史外蒙古在我国版图几百年以上,但是中华文化印记,在今日蒙古国很少出现,反而无论从建筑形式,还是流行因素,还是其他的历史和文化,现在的蒙古国反而更加倾向于俄罗斯。首先,蒙古国制度,跟随俄罗斯改变而改变,而且整个政府体制,军队建设,还有整个的行政管理等全面俄罗斯化。其次,在习俗上,也全面俄罗斯化,主动放弃蒙古人和中华的习俗以及文化特点,国内文化和习俗,斯拉夫化。最后,连文字语言都改了。蒙古国文字,本来是东方特色的回鹘文,而在俄罗斯控制期间,改成了俄国人的西里尔字母文字,许多发音都发生了改变。而且不光如此,在教育领域,也是全面俄罗斯化……所以我们到蒙古国,完全看...
解密尼布楚条约,清朝割让了哪些土地给沙俄( 12-08)
解密尼布楚条约,清朝割让了哪些土地给沙俄-民族史《尼布楚条约》是公元1689年清朝政府与沙皇俄国政府在尼布楚签订的一个划分边界的条约。在历史教科书中,这个条约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格尔必齐河亦作吉尔巴齐河、郭尔毕擦河。在今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北支流。源出外兴安岭,在尼布楚(俄名涅尔琴斯克)东北卓尔纳河附近,自北南流注入石勒喀河。《中俄尼布楚条约》原文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
吞并西伯利亚汗国:沙俄侵占亚洲的第一步( 12-05)
吞并西伯利亚汗国:沙俄侵占亚洲的第一步-民族史西伯利亚,位于亚洲北部,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兴安岭,面积约1322万平方千米,如今这片广阔的土地大部归俄罗斯占有。俄国人到来之前,这片土地的大部分,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处于半原始社会阶段,对外来入侵不能组织有力反抗。只有西南部(邻近欧洲和中亚)和南部(邻近中国)开化程度较高。俄国侵占西伯利亚进而觊觎中国东北,是从沙俄吞并北亚最西面的西伯利亚汗国开始的。1240年开始,俄罗斯各公国开始被蒙古金帐汗国控制。而到了15世纪,金帐汗国由于内斗分裂为了大帐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
苏德战争双方的伤亡情况( 12-03)
苏德战争双方的伤亡情况-民族史在苏联,它叫做卫国战争。在德国,它叫做东线战争。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9日,整整1418个日日夜夜,两个世界级工业强国以死相拼,从北极圈打到高加索山脉,从伏尔加河打到欧洲心脏地带的易北河,战线绵延几千公里。每场重大战役,双方都投入百万大军,坦克数千辆,火炮数万门。参战的士兵来自整个欧亚大陆数十个国家,平均每天都有数万官兵伤亡,一直打到一方的国土全部被占领,武装力量几乎全军覆灭。战争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并且把胜利者打成了超级大国,曾经主宰半个地球的命运五十年。战争的双方对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称谓。在苏联,它叫做卫国战争。在德国,它...
二战苏德战争时日本为什么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12-03)
二战苏德战争时日本为什么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民族史日本早就筹备对苏作战,这也是关东军存在的最大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6月,苏德战争暴发,数百万德军入侵苏联!一路打到莫斯科,但是为什么日军不北进进攻苏联,配合德国一举打垮苏联呢?反而让苏军调动远东部队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重创德军,最终彻底扭转了二战苏德战场局势。简单说无非两点原因,一是日本高估了苏德战争期间苏联驻远东的军事实力,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的教训,不敢轻举妄动,二是迫于英美对石油等战争资源的控制,日本必须南下,无力北顾苏联。1941年6月,在尚未完成征服英国的战略目标之前,希特勒急不可耐地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大举进攻苏联...
俄罗斯的东侵和满清入关( 12-02)
俄罗斯的东侵和满清入关-民族史16世纪后期,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开始崛起两个大帝国,一个中国(满族人建立的清朝),一个是俄罗斯帝国。俄罗斯一摆脱蒙古人的控制,就走上了大规模的扩张道路。在随后的20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翻过了乌拉尔山脉,到达了太平洋沿岸。此时满清主力虽已经入关,但为捍卫自己的起家发迹之地,满清与俄罗斯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先看下俄罗斯的崛起,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正式宣告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打击贵族割据势力,建立了集权和专制,同时也走向了扩张的道路。1552年,伊凡四世灭喀山汗国,1556年灭阿斯特拉罕汗国,接着又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
清朝时期俄罗斯和中国在蒙古地区的竞争( 12-01)
清朝时期俄罗斯和中国在蒙古地区的竞争-民族史明朝的蒙古地区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卫拉特蒙古(瓦剌、厄鲁特、西部蒙古)、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俄罗斯扩张过程中,不断抢夺布里亚特蒙古人(布里亚特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近支)的土地,并要求他们归顺。从1631年开始,布里亚特蒙古人发动了反抗入侵的战争,经过了25年的拼死抵抗,最终被俄罗斯所征服(其中一部分布里亚特蒙古人进入了漠南地区坚持斗争,后生活于呼伦贝尔)。漠南蒙古在林丹汗被皇太极击败以后就纳入了清朝的版图,而卫拉特蒙古在明朝末年走向了强大。1678年,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称霸于天山之北。在更早之前,卫拉特蒙古之一的和硕特部...
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吞并外蒙古( 11-30)
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吞并外蒙古-民族史占有有几种方式,一种是控制,一种是文化殖民,一种是影响力渗透,一种是吞并。吞并并非最好方式,有时是最蠢的方式。清政府灭亡后蒙古就掌握在俄国手里,俄国逐渐完全控制蒙古并策划其独立,一开始的确有吞并的想法,沙俄本是一个小公国,它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地跨欧亚的领土第一大国,与它强烈的领土扩张野心是密不可分的,它在鼎盛时期领土达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将嘴边的一小块肉咽下去,相信对俄国不是什么难事。在一九一二年的《日俄密约》里,俄国就跟日本一起瓜分在蒙古的利益,俄国借机瓜分了蒙古西部的各项权益和特权,而将蒙古东部暂时让给日本,日本对满洲更感兴趣,满洲也是日本的战略缓冲...
立陶宛和俄罗斯的恩怨( 11-25)
立陶宛和俄罗斯的恩怨-民族史立陶宛共和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立陶宛语(立陶宛文:lietuviųkalba‎),隶属于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东波罗的支,有4百万立陶宛人使用。立陶宛语是现存的两种波罗的语族之一(另一种是拉脱维亚语)。研究发现原始的斯拉夫语和原始的波罗的语在语法和发音方面有很多类似的地位,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斯拉夫人和波罗的人可能有着类似的起源,他们在早期的原始印欧人分化之后,曾经先分化成一个共同分支,之后才又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的族群。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两个语族的接近...
突厥联盟和阿塞拜疆( 11-20)
突厥联盟和阿塞拜疆-民族史阿塞拜疆人是讲突厥语的民族,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区,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dili,Azerbaijanilanguage),属于突厥语系乌古斯语支,与土库曼语接近。最初伊朗东北部以及东部外高加索地区的土著居民,讲的是古伊朗语,据说这些人是古老的米底人,属于印欧语系民族。公元前1000年,另一个讲伊朗语的民族游牧民族西米里亚人来到了这些地方。随后,这里又加入了讲伊朗语的西徐亚人、斯基泰人和马萨格特人。公元前后,匈奴人的部落来到了这片领土,融合了当地的古伊朗语居民。再后来各路突厥人就来了,首先是可萨人,然后是保加尔人,再往后是奥古兹人(乌古斯人)和佩...
漠河金矿和热尔图加共和国( 07-20)
漠河金矿和热尔图加共和国-民族史自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俄国便向黑龙江北岸移民,建立起许多俄罗斯村落。1883年漠河发现金矿,来自各个国家的金矿盗采者、商人和各种投机投资者在沙俄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国的领土上非法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史称“热尔图加共和国”,成立了市政厅,制定了法律,设有警卫队和税收机构,建立了医院和教堂等设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殖民秩序。于是,法律、税收、武装、东正教与采金活动结合起来,建立起较完整的殖民秩序,称老沟为"阿穆尔的加利福尼亚",后在老沟建立的"热尔图加共和国"是地地道道的黄金殖民地又是沙俄向中国继续扩张的据点。此时老沟又称"百万街"。从1884...
通古斯人建立的国家有哪些( 04-09)
通古斯人建立的国家有哪些-民族史通古斯人(Tungusicpeoples)作为族群的称呼最初是雅库特人(Yakuts)对鄂温克人(Evenks)的称呼,现代一般是民间泛指母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族群。“通古斯”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中的“Donki”,意为“男人”。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源自汉语中秦汉时期的“东胡”,因为现代汉语发音的“东胡”,音近于通古斯(Tungus)。朱利叶斯·克拉波特则认为,通古斯(Toŋus)为雅库特语的突厥语借词,意为“猪”。通古斯族群基本是渔猎民族,最早其实是雅库特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生活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外东北,以及中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河一带。他们的语言与东北...
吉尔吉斯历史和现状( 04-05)
吉尔吉斯历史和现状-民族史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吉尔吉斯出现在中国文献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01年,据《史记》所述,当时吉尔吉斯人被称为“鬲昆”或“隔昆”。《汉书·匈奴传》记载:坚昆分布在丁零以西、乌孙以东、乌揭以北,“东去单于庭七千里,南去车师五千里”。吉尔吉斯国旗印欧语系后裔 崇尚突厥文化吉尔吉斯人的始祖相信源自印欧语系的后裔,〈世界境域志〉与波斯地理学家葛尔迪齐提出吉尔吉斯人赤发,晢面,绿眼,身材高大。和印欧人较接近。中国的历史书也说吉尔吉斯人非狼种。后来,有部份部落迁徙至今日西伯利亚南部,并从6世纪至8世纪于叶尼塞河沿岸定居,成为突厥汗国的一份子。吉尔吉...
准噶尔灭亡后,北疆民族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 02-19)
清代乃至上溯到明代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新疆的民族构成是“南回北准”——南疆维吾尔、北疆准噶尔蒙古人。(“回回”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所著《梦溪笔谈》一书中,多数意见认为回回即回纥、回鹘的音转。顾炎武在《日知录》卷29吐蕃回纥条中说:“唐之回纥即今之回回是也。《唐书》回纥一名回鹘,《元史》有畏兀儿部,畏即回,兀即鹘也,其曰回回者,亦回鹘之转声也。”)如果说当时北疆一点维吾尔族都没有也不对,因为准噶尔人也要吃菜、也要吃面、也需要人来种地,但他们不种啊,怎么办?好办!到南疆抓一些人过来种呗。需要说明的是,在清政府将新疆重新纳入版图之前,南疆的维吾尔人一直是被北疆的准噶尔人统治的。这就抓了一些维吾尔人到伊犁来种地,为什么是伊犁?因为一是伊犁水土...
普京禁止“将苏联和纳粹德国的角色混为一谈”( 01-29)
普京禁止“将苏联和纳粹德国的角色混为一谈”-民族史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思潮,比如“二战是德国和苏联共同发起的”,西方社会在不断强化是英美战胜了德国纳粹,相应的,俄罗斯高调纪念二战胜利65周年、70周年、75周年。不同的视角自然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为了尽量看到全貌(假定您想看全貌的话),我们先回顾一下绥靖政策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