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在中亚的历史

藏族在今天的中亚仍有分布。克什米尔的拉达克被称为小西藏,无论地理、民族,宗教与文化皆接近西藏。而历史上藏族的先民吐蕃在中亚的分布曾经更为广泛。

藏族在中亚仍有分布

藏族祖先吐蕃人与中亚的关系一直很紧密。藏族史书《智者喜宴》就记载,早在公元前400年吐蕃赞普布德贡杰时期,吐蕃就与今天的克什米尔的部落爆发过战争。早在吐蕃第一个藏王聂赤赞普时期,也就是公元前825年左右,藏族先祖就说藏地四周有四个强大的国家:东边为汉地,西边为波斯,南边为印度,北边为戈萨。通过现在的阿拉伯史料分析,阿拉伯人知道吐蕃的时间比汉族要早。亚历山大大帝的相关史书也提到了吐蕃。

中亚的藏族建筑

公元6到7世纪上半叶,西域小国林立。这些小国大部分在突厥人的控制之下。唐太宗时期,大唐的势力渗入西域,西域各国纷纷接受唐王朝的保护。大唐设置安西四镇(焉耆、疏勒、于阗、龟兹)管理天山南北。公元650年,天山南路的十姓突厥(突厥的一支)起兵反唐。随后唐王用6年时间反攻,于657年取得胜利,然后分封东突厥和西突厥的新可汗。

公元640年吐蕃征服今天西藏阿里高原的象雄国。公元660年后以象雄为根据地北上。公元665年,拉达克、喀喇昆仑南部地区此时已由吐蕃直接管理,于是吐蕃联合帕米尔西部和天山西部的突厥弓月部落联合与唐军对抗,北上攻占于阗国、疏勒国。突厥人国家大小勃律也开始亲附吐蕃。公元667年吐蕃占领唐代设置的安西四镇和十姓突厥部落以及部分回鹘部落。于是整个西域落入吐蕃手中。唐代史书也记载,公元670年,也就是咸亨元年,吐蕃从西北方向进入今新疆的西部,攻占百州等十八州,与于阗国联合攻下龟兹,换城,然后取得安西四镇。《旧唐书》中还记载那个时候吐蕃的领土范围:吐蕃占据青藏高原所有部落,包括象雄、党项、诸羌,东边与大唐接壤于凉州、松州、茂州、嶲州(甘肃河西走廊,今天四川阿坝州松潘县、茂县,凉山州越西县等都成了与吐蕃接壤的边界地区),南至印度,北抵突厥,地方有万余里。

之后唐代又打下过西域,但很快被吐蕃收复。公元689年武则天派右相韦待价攻打在西域驻扎的吐蕃军队。当年秋天,韦将军在西域寅识迦河被吐蕃人打败,死伤惨重。公元692年,武则天又派武威道行军总管王孝杰率军攻打西域,吐蕃兵败,于是被吐蕃管理23年的安西四镇又被唐军收复。公元696年,吐蕃大相钦陵和弟弟赞婆在青海湖边打败王孝杰和娄师德率领的唐军,之后进攻凉州。而后吐蕃一路乘胜追击,并向唐朝提出唐军撤出安西四镇,归还吐蕃十姓突厥故地。唐王派郭元振议和,默认了吐蕃在西域的统治。

吐蕃于公元701年后开始加强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关系。与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勃律国和小勃律国建立联盟。通过大小勃律与阿拉伯取得联系。公元717年,吐蕃与突厥、阿拉伯联合,策动对唐朝的一支军事行动。吐蕃完全控制了克什米尔和帕米尔大部分地区。吐蕃与中亚的各国,不论大小,联合起来,建立军事联盟,一致对付唐王朝。公元722年,唐军曾打败过吐蕃军队,但是好景不长。吐蕃为了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公元739年,曾迎娶金城公主的藏王赤德祖赞把女儿赤卓玛类嫁给小勃律的突厥施可汗。公元737年,在看到小勃律吐蕃的联姻后,帕米尔地区的20多个国家归顺吐蕃,定期纳贡。安西都护府的唐军曾三次讨伐这些国家,但是都失败。吐蕃还把势力伸向罗布泊地区。

为了先发制人,防止吐蕃与阿拉伯(旧称大食)联军进攻唐国。公元747年,唐王下令高句丽人高仙芝率领安西都护府唐军攻打帕米尔地区。高仙芝在吐蕃援军没到来之际,占领小勃律。切断了吐蕃与小勃律的交通要道。阿拉伯及中亚各国纷纷来小勃律拜见高仙芝,表示愿意与唐和好。高仙芝比较残暴,在西域不得人心,公元751年,中亚百姓在吐蕃的援助之下,消灭了中亚的唐朝势力。之后吐蕃彻底地成为西域和中亚地区的主人。各国纷纷前来纳贡,吐蕃将各国百姓编为本国编民,向其征税。

吐蕃自公660年进入中亚到870年吐蕃走向衰落,统治中亚时间刚好两个世纪,其中也有短暂的中断。特别是在公元670年到780年,吐蕃比较稳定的控制着丝绸之路:帕米尔——西域南道——河西走廊。吐蕃与西域各国建立军事联盟,一家有难,吐蕃必派军队帮助。对于中亚,吐蕃对他们实行民族自治制度,各民族首领归顺吐蕃的就继续当他的首领,由吐蕃册封为国王。吐蕃君臣常在西域巡视,力求好好经营这一片地区。藏文在这一地区成为通用语言,现在在新疆、俄罗斯南部地区、敦煌还有出土的吐蕃时代藏文文献。吐蕃还在那里设立“飞鸟使”,也就是驿传制度,改善当地的通讯,也有利于军事。各国还进行佛教的交流。唐朝撤出中亚后,吐蕃在中亚替代大唐继续挡住了阿拉伯的东进圣战热潮。

藏族在中亚的历史 
  关于吐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