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国名将周瑜,风流千古数周郎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

陈寿又评之曰:

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西晋
陆机说:

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

东晋
袁宏《三国名臣赞序》曰:

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三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梁肃《周公瑾墓下涛序》说:

予尝览前志,壮公瑾之业,历于废墟;想公瑾之神,息驾而昂,徘徊不能去。昔汉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强吴之臂,壮蜀之趾。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论秦蜀》说:

曹操欲顺流东下,求救于吴,无一言及献帝,而独说以鼎足之说。夫鼎足之说,始于蒯通,然通之说韩信以此,犹有汉之一足。当三国时,而为是说,则献帝无复染指之望矣。赖周瑜汉贼之骂,足以激怒孙权,故能成赤壁之胜。若亮若备,何以厉将士之气,服曹操之心哉?荆楚之士,从之如云,非从备也,乃从汉也。

南宋
洪迈《容斋随笔
·韩信周瑜》说:

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南宋
萧常说:

孙策征刘繇,济于横江,大破之于牛渚(今马鞍山采石矶)。周瑜从攻横江、当利及东渡击秣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


《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说:

此数语(指周瑜谏阻纳质),所谓相时而动也。然瑜之言不悖于大义,鲁肃、吕蒙辈不能及也。


李安溪《三国志集解》说:

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几先,真英物也。

民国
卢弼《三国志集解》说:

解读三国名将周瑜,风流千古数周郎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