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与周边各国的关系

契丹走上历史舞台后,与周边各国(慕容鲜卑、北魏、高丽、北齐、隋唐、后晋、宋、西夏、金、西域诸国)战争不断,但同时也存在朝贡、贸易、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互助关系。

契丹,源自东部鲜卑宇文部,而宇文部本匈奴别种,四世纪中后叶,宇文部接连被慕容鲜卑打败,决定性的战役发生在345年,宇文部被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337-370年)灭亡,契丹和奚从宇文部分离出来。

在朝鲜三国史记中,378年即有契丹抢掠高句丽的记载。依据《魏书》及《北史》,北魏登国三年(388)拓跋硅亲征契丹、库莫奚二族并“大破之”,契丹和奚遂于“逃迸”后“分住”,库莫奚在西,契丹在东,契丹主要居住在西拉木仑河南和老哈河以东。400左右,后燕慕容熙曾出征契丹。最初的契丹,在图的东北最初的契丹,在图的东北

契丹和北魏的关系
北魏太平真君以来,契丹每年进贡名贵马匹。献文时,契丹得以在和龙、密云之间集市交易,上贡进献一直不断。479年(太和三年)契丹因惧高句丽与蠕蠕侵袭,离开始祖奇首可汗故壤,南迁到白狼水(今大凌河)东,在今辽宁省北票县、阜新市和彰武县一带;后逢饥荒,魏孝文帝准许他们入关内购买粮食。到宣武帝、孝明帝时,常派使者进贡地方特产。孝明帝熙平年间,契丹使者初真等三十人回国,灵太后依照他们在嫁娶时以青为上等服装的习俗,每人给青两匹,赏赐他们诚恳奉朝,其他仍依以前惯例进贡。

契丹和北齐的关系
到齐朝接受东魏禅位,契丹转向北齐进贡不断。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宣帝天保四年(553)九月,契丹进犯边塞,文宣帝高洋亲自着甲北伐,到平州,挖通向西的漫长壕沟。诏令司徒潘相乐率精锐骑兵五千,从东路奔赴青山;又诏令安德王韩轨率四千精锐骑兵向东开拔,断绝契丹国逃路。文宣帝高洋亲自越过山岭,奋力击敌,大败契丹,俘虏十多万人、各类牲畜十万头。潘相乐又在青山大败契丹另外部队。契丹为北齐破后,一部分被掠居营州(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平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北)境,余部北遁投奔突厥,后为突厥所逼,其中又有“万家”寄住高丽,约在今辽宁省法库县、康平县境。6世纪末(隋开皇年间),此三部分契丹人皆臣附于隋。

契丹和隋的关系
隋任契丹返回故地,依托臣水(今老哈河)而居,分布在西起今老哈河流域,东到努鲁儿虎山地区,逐渐得到恢复。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契丹人
契丹人

契丹和唐、回鹘、突厥的关系
契丹在唐太宗时内附唐朝,建立了松漠都督府。660年,奚匹帝、契丹阿卜固叛唐,薛仁贵、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含珠率军平叛,斩匹帝、俘阿卜固。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武周,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在硖石谷之战、东硖石谷之战大败武周军,大将王孝杰坠崖而亡。契丹兵锋直达赵州。后武周联合突厥默啜消灭孙万荣,但是奚、契丹倒向了后突厥。唐玄宗即位,冷陉之战,唐军大败于奚。默啜死后,奚、契丹重新归唐。契丹可突于专政,驱逐都督、公主,废大贺氏、立遥辇氏,与唐朝为敌。唐朝设立幽州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防御奚、契丹。732年-734年,唐军重创奚、契丹,可突于被杀。安禄山就任后,挑衅奚和契丹两蕃,致使745年和亲公主被杀。751年,安禄山败于土护真水。安史之乱后,营州于761年陷于奚,平卢节度使南迁淄青,不服从中央的幽州节度使承担防御两蕃之任。之后,契丹倒向了回鹘,李载义于830年破奚,擒奚王茹羯,张仲武在847年大破北奚、山奚。回鹘亡国后,契丹耶律氏取代遥辇氏,整合奚族,重新崛起。多次侵扰幽州。耶律阿保机在唐朝灭亡(907年)数年后(916年)建立契丹国(即辽朝),成为五代和北宋最大的边患。

五代时的契丹
契丹于五代时建立契丹国独立,契丹与后梁朱温交好,入侵燕云地区但被后唐李存勖击败,退回北方。五代后唐末年,辽太宗接受石敬瑭的请求,协助他建立后晋取代后唐,以获得燕云十六州与后晋的臣服。不久又南征中原,灭后晋以建立辽朝。至此辽朝与中原的外交关系首度转为辽朝居上,中原臣服的状态。

契丹和北宋的关系
辽太宗​灭后晋率军北返之后辽朝衰退,后周与北宋为了燕云十六州又相继北伐,双方恢复对峙的局面。辽朝采取防御策略,并且扶持北汉对抗中原的北伐,屡次抵御中原的进攻。直到辽圣宗时,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度发动南征,率辽军直逼北宋的澶州。最后双方订立澶渊之盟,辽朝索得,与北宋建立大致上平等的外交关系,长达120年,双方并且加强经济和贸易往来 。1042年辽兴宗乘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率重兵陈列辽宋边界,并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
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此即重熙增币。最后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臣富弼建议宋仁宗答应要求,并且要求辽朝约束西夏作为条件以破坏辽与西夏的关系,最后使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劳民伤财。辽朝晚期因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入侵,加上朝廷内部分裂与内斗,使辽朝有意与北宋和谈。但是北宋已经与金朝建立海上之盟而共同伐辽,所以拒绝和谈,最后辽朝亡于完颜金朝。

契丹和高丽的关系
辽朝于926年灭渤海国后与高丽接触。942年送给高丽50匹骆驼,但遭高丽太祖拒绝。辽使被放逐到孤岛,所送骆驼也都被饿死(万夫桥事件)。至此辽朝多次袭扰高丽边界,993年,辽圣宗率大军越过鸭绿江入侵高丽。最后双方和谈,在高丽同意断绝与宋的联盟后,辽圣宗率军北返,双方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1009年高丽发生军变。辽圣宗趁机入侵高丽。契丹和高句丽一直存在鸭绿江东岸疆土纠纷。

契丹和西夏的关系
辽朝西境的主要邻国西夏,长期以来,一直与辽朝保持朝贡和联姻关系。西夏一度成为辽朝藩属,两国因此被称为甥舅之邦。西夏太祖李继迁采取事奉辽朝、连辽抗宋的策略,多次击退宋军,并且扩张势力。并且于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到西夏太宗李德明时,为了巩固占领地,西夏与北宋和谈,并于公元1006年签署景德和议。然而李德明在此之后仍然维持与辽朝的关系。除了应付辽、宋的袭扰外,为了称霸河西、先后攻灭甘州回鹘、沙洲归义军,对抗吐蕃六谷部、唃厮啰国等,与西州回鹘为邻。契丹强西夏弱。

契丹和西域诸国的关系
辽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也源远流长。早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就曾经率军西征,使西域诸国相继臣服 。统和年间,王太妃出师西域,1003年建可敦城,作为西北的边防重镇,经过多年的经营,使辽朝的势力范围涵盖漠南、漠北与西域之地。
辽朝政府对这些降附的部落属国,均采取“因迁种落,内置三部”的羁縻政策 ,使的这些国家互相监督,皆不愿背叛辽朝 。这些都使葱岭以东的甘州回鹘、西州回鹘与葱岭以西的喀喇汗国,基本上都是亲附辽朝,其与北宋的关系较疏。此外,西亚的波斯与大食在辽初也相继遣使来通好。天赞二年,波斯使来,其第二年大食使来。大食国王遣使为王子请婚,未允。次年,复遣使请婚,辽圣宗以宗室之女嫁之。金来辽后,耶律大石率部分辽国契丹人西迁中亚,建立西辽,西辽政权推动了汉文明和儒家文化的西传,延缓了伊斯兰教的快速扩张。

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西欧文献“契丹”就写成Khitay。转写成俄语字母就是Китай(kitai)。所以俄文称中国为Китай(kitai)就是来自契丹,英语china也来自契丹,而不是瓷器。

契丹与周边各国的关系 
  关于契丹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