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起源

匈奴自战国后期兴起,直到北魏时期退出历史舞台,长达700年,最终融入周边民族。关于匈奴的起源,一直以来没有定论,众说纷纭。现归纳如下:
1、来自草原的匈奴与华夏同源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华夏族和匈奴族同一起源源,大禹儿子开启的夏朝约前16世纪灭亡以后,夏朝最后的君王桀的一支后裔一路向北狂奔,逃到了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
曾经辉煌的匈奴是古代蒙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集团,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一说起于阴山。
匈奴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它是蒙古草原的一个游牧部族联盟,匈奴国的鼎盛时期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终被汉武帝刘彻打破。
在秦朝时,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秦将蒙恬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西汉时被严重削弱,东汉时分裂,南匈奴归附中原内附,北匈奴自漠北西迁中亚,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匈奴强盛时,自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反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漠南无王庭。
到了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向汉请求合亲,美女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两国和好,匈奴人就又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人受到乌桓人(山外有山)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与汉和睦相处。
终于到了汉和帝永元四年(91年),汉军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主力不得已远走中亚。匈奴败亡,留下蒙古草原真空,其后,北方的鲜卑族立刻强大起来,迅速进入蒙古草原占有匈奴故地,留下的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
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则西迁中亚河间康居。
那些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渐渐被汉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都是其后裔(这观点太泛泛了,很不严谨),这也是岳飞的诗句中的“胡虏”、“匈奴”的所指。匈奴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称谓在中国消失了,但匈奴姓氏及其文化习俗仍大量流传下来。匈奴王族多改姓刘,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子孙后代姓刘,我国陕北姓刘的很多,其中或许就有匈奴的后裔。匈奴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也有可能是其后裔。鲜卑宇文部都是匈奴人。
2、源自中原
还是根据《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北迁和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人。“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我是早期神书《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山海经都这么说了,看来错不了,那可是神书。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熏育、獯鬻)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獯鬻、熏育)在殷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夏桀被流放后三年而死,其子淳维又作熏育、獯鬻、熏粥、荤粥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乱伦了),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
史学大家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王国维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来史家所谓的匈奴。 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太草率了,汉史要严谨!)。
“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至汉代,“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即匈奴统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此,匈奴又自称胡人,或“天之骄子”,“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匈奴是一个很自信的民族。
3、源于中亚塞种
这种观点认为匈奴源于中亚塞种,塞种是源自中亚的东伊朗语族高加索人种,是白种人的一支,与匈奴、康居、乌孙、大宛习俗相同,“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自从月氏王被匈奴所杀,大月氏西迁,在印度建立贵霜王朝,那是后来的事了,大月氏回祸得福。风俗上,不论塞种人还是匈奴人,都有猎头的习俗。
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攻战,斩虏首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可见匈奴人有猎头的习俗,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是荣誉的象征,可以得到部落的赏赐。而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笔下,塞西安人(西徐亚人吗)也有着相同的猎头习俗。他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同样的,匈奴人和塞种人都会将敌人的头颅制作成饮酒的器具(赵襄子也会哟!)。
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匈奴传下》中记载,匈奴人在打败夙敌月氏人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作成了饮器,与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而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介绍,斯基泰人会将敌人的头骨沿眉弓切开,取头盖部分,裹上兽皮,并镶上金属边缘作成饮酒器具,被猎杀者的身份越高,所制成的酒杯档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镶上金边,甚至缀以宝石。此外,匈奴人的墓葬和斯基泰人的墓葬中都有大量的人牲,如葬礼上的牺牲。匈奴和塞种都是在酋长(或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之多(早期殉葬,各民族都有,不足为奇)。
考古学也证明,匈奴与欧亚草原西部的斯基泰有很多文化上的交流,文物呈现一些相似的风格。考古发现的北方匈奴墓葬有很多处,内蒙古境内较重要的有杭锦旗阿鲁柴登、准格尔旗西沟畔、伊金霍洛旗石灰沟;陕西境内有神木县纳林高兔;新疆境内有托克逊县阿拉沟等处。这些匈奴墓葬出土的金器都是装饰品,重要的是首饰、剑鞘饰、马饰或带饰,如项圈、耳坠、串珠、冠饰以及各种动物形饰片或饰牌,没有任何器皿。这些饰片饰牌均以草原上常见动物为题材,如牛、羊、马、鹰、狼、虎等。反映在装饰图案上,就是奇异的动物文饰,多为动物斯咬的景象。还有鹰首狮身的格里芬神浮雕,不管是西亚的格里芬兽还是塞种人的再或是匈奴人的,都呈现出类似的造型和修饰风格。

研究历史不能管窥蠡测,西藏也有人的头盖骨制作的饮器啊,是来自斯基泰人吗?是希罗多德告诉你的吗?

匈奴起源 
  关于匈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