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做为族称,是何时确定的?

“汉”做为族名称,在清末至民国时,随民族主义高涨而最终确立,为什么不用“华族”和“夏族”? “汉族”与中华民族什么关系?在清末以前的中国典籍里面是找不到“民族”这个词汇的,“民”与“族”都是分别使用的,而且与“族”有关的词汇有“种族”、“族类”、“部族”、“氏族”、“宗族”、“亲族”、“家族”、“士族”、“豪族”、“贵族”、“皇族”、“寒族”、“外族”、“九族”等等.在清末以前的中国典籍里也找不到“汉族”一词,称呼不同的族群一般为“×人”、而非“×族”,如“汉人”、“胡人”、“夷人”、“满人”、“苗人”等.虽能偶见“契丹族”、“羌族”、“回族”等称谓,但并非普遍使用的族称.“民族”、“汉族”等名词在中国出现是在清朝末年.

“汉族”的产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屡遭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目前所知道中国文献中最早使用“汉族”一词的,可能是太平天国后期侍王李世贤《致各国领事书》;最早使用“民族”一词的可能是王韬1882年发表的《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但都不具有普遍意义.19世纪末,西方民族主义通过日本传入中国,在民族危机、民族主义及日本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民族”、“汉族”等概念真正出现.1895年,被孙中山誉为“共和第一烈士”的陆皓东在《就义供词》中慷慨陈词:“盖务求惊醒黄魂,光复汉族”,“要知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1897年,唐才常在《各国政教公理总论》中说:成吉思汗“子若孙抚中原,以奴汉族”.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介绍日本著作时,大量使用了“民族”一词,同时还使用了“汉族”、“蒙古族”等称谓48.梁启超不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民族”、“汉族”等概念的人,但却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系统地阐述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准确理解“汉族”的族称含义,并自觉地、经常地加以应用的人.梁启超是近代很有影响的人物。

汉族族称的确立
汉族族称的确立
汉族确立的标志,在20世纪初,尤其是从1903年起,由于列强的步步进逼,清廷的腐朽无能,苏报案和沈荩案的接连发生,使得满汉矛盾骤然加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革命派利用民族主义这面旗帜号召国人排满反清,挽救中国.他们加大了宣传民族主义的力度,掀起了继西汉之后又一次尊崇黄帝的高潮,“汉族”、“黄帝子孙”等称谓迅速成为流行语.1903年,邹容在著名的《革命军》一书中大声疾呼:“中国华夏,蛮夷戎狄,是非我皇汉民族嫡亲同胞区分人种之大经乎?”章太炎在《驳康有为书》中号召“汉族之仇满洲,则当仇其全部.”蔡元培在《释仇满》一文中强调“吾国人一皆汉族而已,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刘师培在《黄帝纪年论》一文中认为:“欲保汉族之生存,必以尊黄帝为急.黄帝者,汉族之黄帝也,以之纪年,可以发汉族民族之感觉.”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主张“四万万汉族之可兴,则宜大倡革命,毋惑保皇”.这些发表于同一年里的言论,对于促进反清革命之功及宣扬大汉族主义之过,早有公论,不必赘言.我们只想指出“汉族”一词在20世纪初被大量使用和广泛认同的事实,这是“汉族”这一族称确立的主要标志之一.自此,汉族产生了。

汉族书法
汉族书法

汉族建筑-徽派宏村
汉族建筑-徽派宏村
“汉族”与“中华民族”含义不同。“汉族”族称最终确立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汉族”与“华夏”、“中华民族”等称谓的彻底分离.“中华”一词起源于晋,《晋书》中至少出现过四次,是由“中国”和“华夏”复合而成,其义与“中国”、“华夏”大致相同.20世纪初,就在“汉族”一词开始普遍使用时,“中华民族”一词诞生了,其最初的使用者是梁启超、章太炎等人,最初的含义与“汉族”相同.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说:“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思想者厥惟齐”,这可能是“中华民族”一词首次出现.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认为“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通俗称所谓汉族者”.1906年萍浏醴起义檄文中称“中华汉族”,干脆将“中华民族”和“汉族”合二为一,形象地诠释了二者的一致性.中华民国建立后,满汉矛盾消解,“五族共和”说大倡,“中华民族”一词的含义发生变化,开始指代更高层面上的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体.1919年,孙中山在解释民族主义时说:“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将“中华民族”与“汉族”区分为不同层次的民族概念,视中华民族为汉、满、蒙、回、藏等民族合成的多民族的共同体.“汉”是“中华民族”的主要部分。

为什么不用“华族”和“夏族”?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研究中国民族史的小高潮,发表出版了一批学术论著,如梁启超的《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王桐龄、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人分别撰写的《中国民族史》.其中梁氏之作可谓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吕、宋、林等人都是循其思路编写《中国民族史》的.这些著作从学术角度进一步确立了“汉族”族称.1934年,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不赞成把“华”、“夏”、“汉”等而同之,用“华族”、“夏族”来替代“汉族”作为族称的做法.他认为:“汉字用为民族之名,久以不关朝号.如唐时称汉、蕃,清时称满、汉,辛亥革命则有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是也.此等岂容追改?夏族二字,旧无此辞,而华族嫌与贵族混”,力主继续使用“汉族”作为族称.其论说理透彻,颇有见地.此后“汉族”与“华夏”、“中华民族”等曾经指代汉族的称谓彻底分离,成为汉族唯一的族称,沿用至今。这就是“汉族”的由来。

“汉族”做为族称,是何时确定的? 
  关于汉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