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如何管理广阔征服区域

五、bde
blon khams chen po
与中央的关系

吐蕃中央管辖bde
khams的机构,在汉藏史料中研判,似乎并未建立专设机构,而由原有吐蕃中央的宰相会议掌管bde
khams事务。例如敦煌汉文吐蕃史料PT.3770《发愿文》一文所载,系明为宰相论贊没热及河州节度尚乞悉加,为其宰相尚结力丝发愿祝福,实则为河州节度使为其二位长官祈福的内容85。吾人比对该文所载二位宰相名字论贊没热及尚结力丝为:blon
btsan bzher、zhang
rgyal
zigs,其中论:blon;贊:btsan;没热:bzher;尚:zhang;丝:zigs等在汉藏对音上应无疑义。唯「结力」的藏文对音:rgyal,因古藏文在单词的子音有时发音,是以尚结力丝比对为zhang
rgyal
zigs应为合理,新旧唐书吐蕃传则译为「尚结息」86。上述二位宰相名字,就是《贤者喜宴》ja章所载墀松德贊兴佛证盟第一诏敕中,参与盟誓的首席宰相zhang
rgyal zigs shu ther及宰相Blon
btsan bzher mdo
lod87。时当西元七七九年。是以上引《发愿文》应成书于西元七七九年前后至七八二年间88。此《发愿文》亦可因此确定为河州节度使为其中央直属长官祈福。其直属长官为首席宰相尚结息及宰相同平章事论贊没热,此证明了河州节度使系为宰相会议所管辖。

吐蕃中央遇事派遣大尚论,前往陇州、凉州、宗喀等地召开会议,并发出告牒通知所属bde
khams有关各道办理,例如《敦煌古藏文卷子》PT.1083所载显示,系由首席宰相(blon
chen po)亲临陇州会议(’dun
tsa long cu),发出告牒,要求禁止抄掠汉户沙州女子89。又如PT.1113记载了大尚论(zhang
lon ched po)于陇州会议决议,向德论(bde
blon)发出告牒,决定于沙州设立一通颊骨萨东岱(mthong
khyab rgod gsar stong sde通颊新军户千户),并要求调拨青稞。另于霞之三福园会议(zha’i
bde sum tshal gyi ’dun
sa)给沙州军粮库长官发出告牒,要求按大尚论于陇州所批准谷粮数应予补足90。PT.1113记载的大尚论(zhang
lon ched po),事实上就是吐蕃宰相会议之成员,按吐蕃宰相会议系由首席宰相(Blon
chen po)领衔,召集二至八位的宰相同平章事(chab
srid kyi blon po chen po bka’la
gtogs
pa)所组成。而首席宰相及宰相同平章事之身份,有尚(zhang外戚在朝为官者)亦有论(blon贵族在朝为官者),因此简称大尚论(zhang
lon ched po),是以PT.1113所载显示,吐蕃中央除首席宰相亲临bde
khams召开会议外,也有宰相会议的成员前往bde
khams召开会议,下达命令91。同样地,PT.1089的记载亦显示了,大尚论巡边到达陇州召开会议,决定将沙州唐人划分为两个部落,并设置机构与任命官员,及颁发所任命官员之告身92。除此外,平时宰相会议有所议决,则由给事中(bka’phrin
blon)发出告牒,颁佈命令于德论会议或直接发于各州93。例如《敦煌古藏文卷子》PT.1085所载,就是宰相会议于亨迦宫(pho
brang lhan kar)用印颁发告牒给沙州节儿,命令节儿等官员不得再掠夺、侵佔民庶果园94

准上,既然吐蕃中央透过宰相会议管辖bde
khams,首席宰相是为德论的直属长官,是否有如金滢坤氏所云吐蕃实施大相兼领节度使的制度95,或如王继光、邓柄林氏所主张,以为河州节度使又称东军将相、东军国相,由于河州节度使地位重要,故一般河州节度使皆兼任宰相96。笔者以为吐蕃疆域辽阔,宰相会议政务繁重,身为宰相会议召集人的首席宰相,或宰相会议的成员兼任bde
khams的德论之可能性极低。因为宰相会议不仅只管理bde
khams事务,其余如中央及mdo
khams地区等事务,均得处理,无法偏重于某区。设若某区发生重大事件,首席宰相或宰相会议成员亲临该区紧集处理,或长驻该区领导该区官员处理问题,如此情况常见于汉史料之记载当中,例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十月,吐蕃节度论三摩及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心儿,共领军十五万众围塩州97。若以河州节度使兼任宰相的说法,只需尚塔藏及尚绮心儿即可,何需节度论三摩共领军?何况前引PT.3770《发愿文》已指明河州节度使尚乞悉加,为其长官首席宰相尚结力丝(即尚结息)祈福一事,已证明首席宰相是为诸德论或节度使的长官,更何况首席宰相既已兼任天下兵马都元帅(dmag
go chog gi
blon)98,是为所有军区包括本土与边疆地区的军事首长99,实无必要,亦无可能兼任河州节度使。又如白居易代笔<代忠亮答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中,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之藏文对音为Blon
rgyal to re,比对墀德松贊兴佛证盟的臣工名单中,名列总督、将军及外臣(dbang
po dang / dmag dpon / phyis blon bka’la
gtogs pa)层级的dBa’s
rgyal to re stag
snya(韦结都离达聂)100二人,按朱忠亮于西元八○八年至八一三年期间任职泾原四镇节度使101,与吐蕃有所往还应属此段期间。而墀德松贊贊普任期为西元七九八年至八一五年,准此,吾人可确定论结都离与韦结都离达聂显系同一人。此证实了吐蕃宰相不可能兼任节度使,因为节度使的层级属外朝官,排名低于中央各级官员,且按吐蕃惯例,地方官员告身要远低于中央各级官员的情况下102,首席宰相既要管控中央政务及全国军政,又要日常管理河州节度使或某一节度区(德论所辖地区),实有违常理,前引韦结都离在未任首席宰相之前,先曾于西元八○八年至八一三年间任东道节度使之历练,方于墀祖德贊贊普晚年(815-836?
837? 在位)及乌依冬丹贊普(’u’i
’dum
brtan 836? 837?-842在位,即俗称朗达玛)时期,才获任首席宰相。此例说明了笔者所言不虚。

另有以敦煌汉文吐蕃史料PT2984《为宰相病患开道场文》所载:「东军宰相令公尚乞心儿103」、S2146《行军转经文》所载
:「……则我东军国相论掣晡敬为西征战士保愿功德……104」、PT3265《愿文》载:「东军尚相禄秩永安105」、S6315《愿文》载:「……奉福庄严东军宰相大论106」等,据以作为吐蕃首席宰相兼任东道节度使的证据107。笔者以为由于包括河陇地区在内的唐人,相对于吐蕃,在地理方位及族国名称上,有称吐蕃为西蕃或西戎的习惯,如唐人作诗或官方作制,常将吐蕃称为西蕃或西戎者之例,比比皆是108。因此,河陇地区的唐人,以身处吐蕃东境,属吐蕃东境军区,以「东军」自居,而吐蕃首席宰相又是河陇地区的直属长官,遂以「东军国相」、「东军宰相令公」、「东军尚相」、「东军宰相大论」等,来暱称吐蕃首席宰相,意即吐蕃宰相为河陇地区的长官,并非指首席宰相兼任河陇地区节度使。于此,吾人观汉藏史料尚未有首席宰相兼任边区节度使之例,但仍有举《新唐书》<吐蕃传>所载:「先是,尚悉结自宝应后数入边,以功高请老,而贊磨代之,为东面节度使,专河陇。」之例,认系尚悉结(即尚结息)以宰相兼东道节使109。上引文之尚悉结就是zhang
rgyal
zigs(尚结息)其于西元七六八年至七八二年担任吐蕃首席宰相110,此前,即已担任宰相同平章事111,然则上引文中之「宝应」是为西元七六二年,当时吐蕃仍专注于攻陷李唐疆域,七六二年甚至攻陷长安,《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繫年>于虎年(七六二)所载,蕃军系由尚结息率领攻陷了临洮(’bu
shing kun)、成州(zin
cu)、河州(ga
cu)等城堡多处后回蕃112。同年,尚结息再率领论达札路恭(Blon
stag sgra klu khong)、尚东贊(zhang
stong tsan)尚贊磨(zhang
btsan
ba)等攻陷李唐京师,尚结息班师回朝113。至七六五年。尚结息、尚贊磨等再度领军入侵李唐114。尔后就未再见到尚结息领军侵唐的记载。笔者以为尚结息虽为宰相同平章事,其于李唐边军入调平乱之际,自西元七六二年开始领军侵唐至七六五年止,此段时期尚结息系以宰相同平章事的身份,作为东侵李唐的蕃军主帅,并未兼任东道节度使,并且吐蕃佔领李唐陇右道后,可能于西元七六三年,方任命陇右道的德论,因此吐蕃的首任东道节度使,也就是吐蕃陇右地区的首任德论,应为尚贊磨(zhang
btsan ba,亦作尚贊摩),而非尚结息。

另《册府元龟》记载宪宗元和七年(八一二)二月「吐蕃东道节度使论诰都宰相尚绮心儿以书遗凤翔节度使李惟简……。115」山口瑞凤据上引文认为,「东道节度使论诰都宰相尚绮心儿」是同一人,因「论诰都」就是九大臣(尚论掣逋突瞿),也被译成「宰相同平章事」116。杨铭氏也据此认为尚绮心儿曾于九世纪十至二十年代,以宰相出任东境节度大使,统摄东线事务117。事实上,「论诰都」在所有汉文史料中,仅见于《册府元龟》,汉史料中未见有以「论诰都」译写吐蕃官称者,再者以「吐蕃东道节度使论诰都宰相」为一官衔解,亦不符合吐蕃官衔惯例,吾人举论莽热受命解维州之围,贊普任命为「内大相兼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都统群牧大使」为例118,论莽论以内大相之职暂摄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其官衔并未以「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内大相」形式呈现。另<唐蕃会盟碑>所载的吐蕃官称,亦以正官衔在前,兼职衔在后的,如「gung
blon chen po dmag go chog gi blon」119,直译就是「同平章事天下兵马都元帅」,正职为「gung
blon」(同平章事),兼职为「dmag
go chog gi blon」(天下兵马都元帅)上述皆说明吐蕃官衔呈现的惯例。若云「论诰都」系译自「宰相同平章事」,蕃文作「chab
srid kyi blon po chen po bka’la
gtogs
pa」,此亦无法理解,因「论」为Blon的译音,作「大臣」解,「诰」为上告下或君命之义,「都」为多数或全部,三字合称完全不符合中文语法,顺序不对,完全不合汉文词彙组合的习惯。若以吐蕃东道节度为一衔,论诰都宰相为一衔,其不合理性,前已述及,若单就「论诰都宰相」而言,亦属突兀难解,有「都元帅」、「都督」、「都统」、「都护」等等之衔称,却从未有「都宰相」之官衔。因此,笔者以为「吐蕃东道节度使论诰都」为一人,「宰相尚绮心儿」为一人,此两人以书遗李唐凤翔节度使,方是正解。基于上述,吾人可以确定,吐蕃从未以宰相兼职边区节度使之情事,有之则如前云,论莽热以内大相(nang
blon chen
po,此职并非宰相)之职,暂摄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领军解维州之危,属暂时及处理紧急事件时之兼职性质,事成回朝则免去兼职,此为吐蕃中央官吏暂兼边职处理事务的惯例。

另方面,就德论内部的运作而言,以沙州为例,《敦煌古藏文卷子》PT.1079的记载显示,德论及都护等三人召开临时德论会议,处理瓜州军帐会议所呈报,沙州至肃州之寺庙庙产及户口之争端120。由前文PT.1089的记载指出,沙州节儿以下,各级僚佐以上,对职官品位意见分岐,而由德论及都护等四人召开临时德论会议处理。同书亦记载沙州唐人官员对官职品位意见不协,由瓜州将军及都护召开军帐会议,作出决定。S1438第十一则《沙州状逆贼玉关驿户氾国忠等六人》记载,沙州官员向瓜州军镇呈报氾国忠等六人谋反,节儿自裁之事,瓜州军镇派出新节儿前往沙州121。上述所举敦煌文献的记载内容,已具体呈现德论内部的领属关系与运作情形。即沙州有事,节儿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妥,则呈报瓜州将军,由瓜州将军召开军帐会议议决。若有争议或不妥者,则上呈德论,由德论召开德论会议议决。如有争议或重大事件,则德论必须向吐蕃中央的宰相会议请示。此已指明吐蕃所行非首长制,而是委员制,属集体领导,凡事以会议议决,中央如此,地方亦復如此。此在白居易所撰之<代忠亮答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中,致书称吐蕃东道节度使领导人职衔为:「大蕃东道节度使论公都监军使论公麾下」122,得到印证,上引文中已知东道节度使论公为论结都离,而都监军使论公则是另一位吐蕃官称为spyan(原译都护)的官员。由此可见,李唐官方致书吐蕃东道节度使时,必须同时将监军使(spyan)与节度使并列。此证明了吐蕃边疆地区的德论、军镇等,虽有主官,但实属集体领导。再加上首席宰相或宰相会议成员,经常出巡至边区节度各州,召开会议,有时亲临德论会议,即席下达命令,指导工作等。倘吐蕃中央政局不乱,政府运作正常,对吐蕃而言,似不易存有「中枢不能节制边将」的现象。

吐蕃如何管理广阔征服区域 
  关于吐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