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怎么过清明节和寒食节?

宋朝时的节日很多,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和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对宋代的岁时节令及民俗活动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今人朱瑞熙、王曾瑜等主编的《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3页)、游彪等主编的《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9~200页),依据上述记载做了较为简明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其它相关史料,对宋代的“清明节”风俗活动略作介绍,欢迎批评指正。

宋代“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连。“寒食节”在冬至节后一百零五天,宋人又称为“百五节”、“禁烟节”或“一百五日”、“一月节”。
“寒食节”前一日,即冬至后一百零四天,谓之“炊熟日”。而寒食节第三日,即清明节。

这里,先说“寒食节”。
“寒食节”风俗起源很早,相传晋国公子重耳取得政权以后,有大恩于重耳的介子推不愿为官,隐居山林,为找到介子推,重耳下令放火烧山,结果将介子推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规定在介子推烧死的月份不许生火做饭。最早在山西地区实行“寒食”,而且时间一个月。但由于这以地区非常寒冷,长时间冷食不利于身体健康,汉魏时期都曾经出现过禁止寒食或缩短寒食的时间的规定。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节与清明节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节扫墓了。宋代禁食时间为3天,且定为全国性节日,但各地重视的程度有差异,以宋代河东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山西省)最盛。据宋朝人庄绰所着的《鸡肋编》卷上载:

宋朝人怎么过清明节和寒食节?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