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高句丽王城( 08-04)
高句丽王城指的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都城遗址,该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国内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丽公元1-5世纪的都城。高句丽王城特点是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古迹,是高句丽王朝的遗迹。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高句丽“洞沟古墓群”,它是高句丽王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句丽(gāogōulí)(gāogōu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也简称高丽(高氏高丽,非后来王建建立的王氏高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周秦时期,高句丽的先人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公元前...
高句丽墓葬和壁画( 08-03)
高句丽墓葬和壁画-民族史吉林集安和辽宁桓仁境内,发现大批高句丽墓葬,内部绘有精美壁画。这些墓葬属高句丽王国晚期墓葬,其中半数以上的墓群是高句丽国王、王后或是贵族的墓,墓中大部绘有精美细致的壁画,反映了那个时期的一些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高句丽独特的墓葬风俗对其周边的区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北吉林集安县境内,学名叫“集安洞沟古墓群”的高句丽墓葬,是吉林省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古墓群之冠。有高句丽国建国700多年间遗留下来的墓葬达1万余座,仅现存较为完好的就有7160座之多。这些古墓群分布的范围极广,绵延几十里,加之墓类繁多,内涵博大精深,不可小觑。这个洞沟古墓群里著...
中韩关于高句丽的争议( 06-08)
中韩关于高句丽的争议-民族史90年代后期韩国学者声称扶余是朝鲜民族族源之一,而事实是,今天半岛之朝鲜、韩国皆来自于唐朝时的新罗,新罗本居于半岛南端的滨海地带,称三韩,新罗是今天朝鲜民族(韩民族)的直系祖先,即三韩是是今天韩民族的祖先。“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史家共识。中国的学者们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国家是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箕氏朝鲜,而韩、朝学者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1世纪~公元前24世纪的檀君朝鲜,而朝鲜学者依据“檀君陵”出土的人骨,...
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 06-08)
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民族史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这与高句丽的民族性格、高句丽军队装备、高句丽山城易守难攻等因素密切相关。高句丽,尚武好斗,史载高句丽人,“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注:《后汉书》卷85《东夷传·高句骊》)。这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上亦有描绘,比如洞沟12号壁画墓的斩俘图和三室墓第一室北壁的攻城图等。攻城图整个画面为某个城的一角,城门紧闭,城外有二将乘骑手持长矛,正在酣战,人马均着甲胄。在二将上方有二士卒滚抱厮打,画面简洁,主题突出,是描绘一幕城池的守御战,可能是为了表现墓主生前参与守卫某城有功的战绩场面。高句丽军队最初是由五部的高句丽人组成的,随着国土的扩张,...
小高句丽( 06-04)
小高句丽指的是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王族后代建立的一系列复兴政权。小高句丽之一:高句丽灭亡仅两年后,大唐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发兵攻陷西域18州(均在今新疆境),唐朝西北边境告急,唐高宗命安东都护薛仁贵出师西北。薛仁贵一走高丽酋长钳牟岑立刻乘机起反唐,于四月拥立高丽王高藏的外孙安舜(又记为安胜,他还是高句丽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之子)为主,进犯唐朝东北地区。唐高宗于是任命高侃为安东都护、东州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为燕山道行军总管,率军进攻,并派司平太常伯杨防收容高丽逃亡者。在唐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安舜将钳牟岑杀死,投奔新罗(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咸亨二年(671年)七月初一,高侃率军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击破钳...
曹魏毌丘俭东征高句丽( 05-03)
曹魏毌丘俭东征高句丽-民族史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被司马懿击败后,辽东诸郡尽数归入魏国。当时魏正忙于与吴、蜀的战争,内部司马氏与曹氏又斗得正欢,无暇回顾。反复无常的高句丽故态复萌,东川王又开始频频入寇,攻打辽东几个小城,获得一些小胜,就自以为兵强马壮,大吹大擂。有大臣沛者得来绝食死谏,劝国王不要惹恼大魏,招来亡国之运,东川王哪里听得进去。多行不义必自毙。果然,不久魏和吴蜀方面战事稍息,魏国就派大将毌丘俭东征,以报高句丽侵寇之仇。公元246年,毌丘俭带领魏军步骑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发。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步骑2万余人迎敌至沸流水,也就是浑江,今天辽宁吉林界河,战魏军于梁口(注:今通...
王建为什么建国号为高丽而不是新罗?( 05-03)
作为新罗人,按金富轼《三国史记》所载,王建生于新罗,长于新罗,称王于新罗。归根到底,只能将王建及其父辈认定为新罗人,既然不是高句丽遗民,王建建国号高丽是因为他与高句骊(高氏高丽)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王建死前颁布的《十诫书》第五条说:“朕赖三韩山川阴佑以成大业”,可见王建祖先更可能是三韩新罗人,但他为何建国号高丽?这其实与弓裔有很大关系。弓裔趁竹州农民起义起家,先是自称新罗王室出身,是新罗宪安王的庶子,他壮大后却放弃正统,在开城建都称王,声称复兴高句骊(高句丽),定国号高句骊(丽),史称后高句骊(丽)。在新罗统一后,由于一直奉行“骨品制”(一种严格的贵族制度),出身平平的普通百姓是得不到重用的,比如投唐的新罗人薛罽头。另...
高句丽与慕容皝前燕政权关于辽东的争夺( 05-03)
高句丽与慕容皝前燕政权关于辽东的争夺-民族史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于辽西的龙城(今辽宁朝阳),史称前燕、慕容燕。中原西晋后期,高句丽迅速发展,313年,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贪婪的高句丽又觊觎辽东地区,这就直接引来与慕容鲜卑的军事冲突。在与鲜卑慕容家族建立的前燕争夺中国东北辽东的战争中,在高句丽故国原王任内,前燕取得压倒性的优势。342年,前燕又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前燕军重创高句丽军队。又发掘故国原王的先王美川王之墓,掳走美川王的尸体和故国原王的生...
高句丽和中原王朝到底是什么关系?( 05-02)
高句丽和中原王朝到底是什么关系?-民族史尽管现在的史料多数记载高句丽建于前37年,但实际上那时的高句丽仍仅是西汉王朝设立在玄莬郡的一个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虽然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从《三国志》的记载也证实,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丽传》),而且作为西汉的一个基层官员,高句丽的“王”还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权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号,高句丽就是高句丽县令,县长,这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
辽宁境内的高句丽山城分布( 04-23)
辽宁境内的高句丽山城分布-民族史为便于防守,高句丽建立很多山城,高句丽山城属于堡垒式防御工事,在统治中枢的平原城附近建山城,平时统治者住平原城,战时入驻山城防御。高句丽山城修建所选择的地形与山体条件都有共性,一般是这样的:1、在山顶,三面有陡峭的岩壁,一般在陡峭的岩壁一边会有河流,几乎绝大多数的山城修建都遵循这个原则;2、高句丽山城修建的基本模式来源于高句丽早期的五女山山城的模式;3、早期高句丽山城都是石结构,石块砌筑,中后期出现夯土与石块混合结构;4、这些山城内部或者有蓄水池,或者有泉眼,水井,山城内有整套完备的排水系统,山城内一般有马道;5、在山下可以在河边耕种田地,灌溉较好;6、...
高句丽语言、壁画、婚俗、丧葬( 04-21)
高句丽语言、壁画、婚俗、丧葬-民族史高句丽的语言,高句丽的语言在高句丽灭国之后衰亡,作为一种语言已不存在。有美国学者通过对《三国史记》中地理志部分的地名词语分析,认为高句丽语与日语有着相近的渊源。而也有韩国学者根据中国资料的记载得出,高句丽语与扶余、沃沮、东濊、百济(统治阶层)的言语属于同系的结论,他们认为在中国东北部至朝鲜半岛形成了扶余语系。但这只是一种假设。有韩国人无视记载高句丽语特征的历史资料严重不足的事实,声称高句丽语与新罗语是同一种语言,只是在用字上略有不同。但这是没有充足的依据的看法。因为高句丽与新罗有着各自的形成史,他们在地理上的距离在今天看来虽不远,但在古代其距离足以形成极...
高句丽社会状况( 04-21)
高句丽服饰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高句丽民族,在衣食住行等习俗上,有着自己民族特点的显明特征。大家都知道,由遍布辽东的山城遗址可知,高句丽民族多在“大山深谷,随山谷以为居”,可是每逢公会,人们都以锦绣艳服的着装,佩戴自己心爱的金、银首饰来打扮自己。说明高句丽民族在衣着穿戴上,还是很讲究的,是有着很高的审美观点的民族。在服饰上,可谓贵贱有别,男女着装有异。高句丽骄奢淫逸,据《新唐书》卷220《高丽传》记载:“王服五采,以白罗制冠,革带皆金扣。大臣青罗冠,次绛罗,珥两鸟羽,金银杂扣,衫筒袖,裤大口,白韦带,黄革履。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帼。”国王朝服衣冠,在两汉时代,是派人到玄菟郡去领取,是汉朝皇帝赐予的。后因高句丽有所骄恣,不...
高句丽与隋的战争( 04-19)
高句丽与隋的战争-民族史高句丽挑衅,597年,高句丽联合靺鞨先发制人攻辽西军事驻地,被营州(今辽宁朝阳)总管韦冲击退。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无奈天助高句丽,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即今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缺乏食物,又遭遇疫病。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今山东掖县)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九月二十一日,水陆两路被迫退还。隋军十分之八到十分之九的人死亡了。隋军撤退。婴阳王高元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言辞谦卑,隋文帝杖没打成顺...
高句丽归属的争议( 04-18)
高句丽归属的争议-民族史世上争夺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说拥有各自的道理,一切争议的归根结底都是立场不同。我们历史爱好者就是为了把历史学好,就是为了了解更多的史家观点。先简单回顾高句丽历史,高句丽王朝,前37年建国,668年灭。第一代国王高朱蒙,历28代,计705年。自建立起,前期历史,高句丽一直处于中央王朝打压下。公元前37年,扶馀国贵族高朱蒙在西汉王朝下属玄菟郡卒本(今辽宁省桓仁地区)建立高句丽国。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由卒本川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公元209年,辽东公孙康乘高句丽内讧进袭高句丽,“焚烧邑落,攻破国都”,国内城被毁...
高句丽与唐的战争( 04-18)
高句丽与唐的战争-民族史唐初贞观年间,唐朝攻灭东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西域诸国,打败薛延陀汗国,四夷威服,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贞观十七年(六百四十三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因此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644年十一月,太宗李世民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就要把高句丽灭了吗?竟然叫平壤道),太子詹事、左卫率李勣(徐懋功)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