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是怎样被割让给契丹的?( 07-13)
燕云十六州是怎样被割让给契丹的?-民族史汉人的燕云十六州被沙陀人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燕云十六州,也称为幽云十六州,宋朝汉人心中永远的痛,中国在北方的天然屏障,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宋朝整个朝代都在为拿回燕云十六州而奋斗,可惜天不遂人愿,直到明朝中原政权才收回这片地方。看到这里读者可能就会问了,燕云十六州到底被谁给割让了?他又是为什么要割让这片土地呢?相信读了下面的文章,我们可以就能找到其中的答案了。我们先来说说燕云十六州到底是啥地方,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又被叫做幽云十六州,就是今天咱们的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古语有云“失岭北则必祸燕...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向( 06-26)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向-民族史曾经盛极百年的契丹族在辽国灭亡后去了哪里?为什么现在五十六民族里没有契丹族?因为契丹已陆续融入到汉族和蒙古族当中去了。历史上曾经契丹人口数量庞大,契丹兴起以后,建立了辽朝,并且将北方的宇文鲜卑、突厥、回鹘全部融合进契丹人当中,这就快速形成了契丹人的大量人口,甚至有天下契丹半回鹘之说。辽国被金灭后,到了元朝初期,契丹人还有3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元朝当时规定,第一等蒙古,第二等色目,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而汉人,包括的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汉族,而是包括了契丹、高丽、女直、竹因歹、术里阔歹、竹温、竹赤歹、渤海,八种汉人,元朝规定...
西辽与耶律大石( 06-10)
西辽与耶律大石-民族史耶律大石带领契丹民族西迁称霸中亚和西亚,重建辽国,史称西辽耶律大石——契丹族英雄。创立西辽,是辽太祖八世孙。精通骑射,通晓汉语和契丹语。耶律大石1122年,女真族攻克中京大定府,而此时,大辽的皇帝却整日打猎,毫不顾及江山。耶律大石等人留守,自己独自西逃。此时宋、金都来攻打,秦晋王耶律淳这时就被耶律大石等人推上皇位——北辽。后来这皇帝死了。耶律大石第二年,敌军俘获了耶律大石。之后耶律大石在他的女真妻子的帮助下,成功从金营逃脱。逃脱后去哪了呢?投奔那个只知道打猎的皇帝那去了,这皇帝并没有原谅耶律大石擅自和其他大臣另立皇帝。耶律大石只好离开,带着手下到耶律大石...
契丹消失了吗?契丹的后人在哪里?( 06-05)
契丹消失了吗?契丹的后人在哪里?-民族史契丹消失了吗?契丹的后人在哪里?契丹也是对我国及东亚、中亚历史影响很大的民族。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契丹出自东胡,西汉时东胡为匈奴所破,退保鲜卑山,北魏时,始见契丹族名。契丹本分八部,八部大人每三岁...
新疆西辽和蒙古统治初期多种宗教并存( 05-18)
新疆西辽和蒙古统治初期多种宗教并存-民族史在于阗王国灭亡后,新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逐渐演变为南疆地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北疆地区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格局。12世纪初,契丹人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西辽政权。西辽统治下的中亚和新疆地区,民族众多,宗教情况复杂,其中伊斯兰教是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这一特点决定了西辽的宗教政策。契丹人信仰佛教,但却有着对其他宗教信仰都能容忍的传统。为了维护其统治,西辽统治者没有把自己所信仰的佛教定为国教,也没有强制推行自己所信仰的宗教,而是采取了对各种宗教不加歧视、一视同仁的宽容政策。蒙古统治时期,继续实行与西辽相...
辽代建筑的研究汇总( 04-07)
关于辽代建筑的研究辽代的建筑遗存无论在规模、等级、数量和保存质量上均构成中古时期古代建筑遗存中最重要的部分。从中国考古和建筑部门调查辽代建筑开始,中国建筑史进入了科学研究新的高度。学者们在调查辽代建筑的过程中开创、积累、明确了一整套研究古建筑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奠定了此后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石。本文是对辽代建筑的学术研究历史的总结,并对学者们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文物保护成果作了回顾。TheremainsofarchitectureintheLiaoDynasty(907-1125CE)haveformedanimportantpartofthearchitecturalremainsfrommediaevalChina...
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吗?( 10-30)
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吗?唐朝时候,契丹不断壮大,自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到1218年西辽被元朝所灭,契丹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相当辉煌的一段历史。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自元之后,史书中再也没有见诸任何关于“契丹”这一民族的文字,就连“契丹”整个民族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难道整个契丹民族都被金元两朝赶尽杀绝?对于曾经数以百万计的契丹民族人口来说,这似乎不太可能。如今,记录契丹文字的碑刻已经被今人从地下发掘出来重见天日。但是,关于契丹民族下落的踪迹却迟迟不见线索。八百年前,他们究竟去了哪里?而今又身处何方?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学会副理事长毅松的访谈,整理如下:清初即有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说法从清代初期就有这种观点,到了乾隆时期,因...
契丹人的发型( 06-09)
契丹人的发型-民族史契丹人的发型,契丹人男子髡发,大体有十种式样:​l、剪去颅顶部分,剪短四周部分,在颅侧部位,蓄两绺长发,垂于耳侧。 2、前额两侧各保留一小绺长发,或编成发辫,或自然下垂,而将其余部分剪光或剃尽。 3、耳后颅部两侧各保留一小绺长发,其余部分全部髡掉。 4、前额部分留两绺相连的长发,于相连处上侧,剪出三角形缺口,长发或编成发辫,或自然成绺,垂于耳侧,其余部分,全部剃掉。 5、前额中部剪成短发,两侧连接处,各蓄一绺长发,垂于耳侧,其余部分,全部剃掉。 6、鬓角处分别保留一绺长发,垂于面颊两侧,其余部分一律剪成短...
契丹的后裔是达斡尔吗( 06-08)
契丹的后裔是达斡尔吗-民族史史学家根据契丹族的历史变迁和达斡尔族的历史传说,分析契丹语与达斡尔语的共同点,对契丹族与达斡尔族在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进行比较,普遍认为达斡尔族是古契丹族的后裔。“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八旗姓氏通谱》和《辽史语解》认为“达呼尔”是契丹古八部之一大贺氏的音译,这是关于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的最早提法。1125年辽国灭亡,有文献记载,契丹族一部分誓“不食金粟”的族众,北投正在崛起的蒙古族。以库烈儿为首的契丹人,北迁至大兴安岭西北之额尔古纳河流域。今黑龙江根河以北仍有库烈儿山,直到明末清初,根河一带的达斡尔族酋长根铁木儿还被通古斯人称...
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06-08)
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民族史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研究一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的辽国灭亡后的人口流向。辽国在1125年被金国灭亡,辽国的大部民众自然是归附于女真人的金国,其中一部分随女真人一起继续汉化,进入元代,成为北方汉人的一分子。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皇族耶律大石带领部众出奔,1132年,耶律大石在新疆额敏一带称帝,建元延庆。西辽帝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亚及西亚地区扩张。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成吉思汗西征时,西辽被灭,并入蒙古。西辽灭亡后,也有部...
契丹人的“捺钵”和“四时巡守”( 05-31)
契丹人的“捺钵”和“四时巡守”-民族史“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本意为行营。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季捺钵”、“四时捺钵”。契丹人的捺钵作为一种活动习俗,是指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辽帝保持着游牧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契丹人的“捺钵”,汉语译为“行营”、“行在”、“营盘”。辽朝虽先后以上京和中都作为政治中心,但每年又“四时巡守...
契丹辽国的宗教信养( 05-31)
契丹人在创建辽国以前,就已经与中原汉人接触了几百年,对汉人文化非常了解,宗教方面,也是完全接受了汉人的佛教和道教思想。辽国建立后,在宗教上,佛教是最主要的宗教,但契丹人早期的萨满教仍有影响,并且契丹人也有祖先崇拜。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佛教基本上继承盛唐的教学佛教。早在唐朝唐武宗发动灭佛事件时因为河北诸藩镇不听从,大量僧侣与佛教文物流向河北地区,使得当地佛教文化蓬逢发展。902年龙化州建开教寺,为佛教北传契丹的起始点。918年辽上京又建佛寺,佛教逐渐为契丹人下华严寺辽代菩萨塑像所信仰和崇尚。926年辽朝灭渤海国后,俘渤海僧人崇文等57人至上京,又建天雄寺。此后,诸京和各州县也相继修建寺庙。938年辽朝领有燕云十六州后,此地逐渐发展成佛教...
契丹辽国的文化生活( 05-30)
契丹人在文化方面,辽的开国皇帝辽太祖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国子监,府、州、县设学,以传授儒家学说,又建立孔子庙。另外,辽宗室也倾慕汉人文化,如辽圣宗常阅读<贞观政要>、道宗爱看<论语>。辽道宗时,契丹以“诸夏”自称,‘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契丹人在书目方面,辽设国史院,专修整历史,设官监修国士、史馆学士、修国史等,曾撰写起居注、日历、实录二十卷、国史,又把不少汉人书籍翻译为辽朝文字,如<五代史>等。当中,辽代所写的实录成为元朝脱脱等所编写的辽史主要材料之一。契丹人在语言上,汉语与契丹语都是通行的,不少文书都是用这两种语言写就。辽朝文人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戒...
契丹语言和蒙古语接近( 05-29)
契丹语言和现代蒙古语是相近的语言契丹和蒙古都属东胡,蒙古族人和契丹人在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语言方面也如此。契丹辽上京即今天的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30公里处,有一个袋状山谷,入谷北行至石人沟,沟北山、峦头即是传说中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疑冢。在辽上京博物馆工作人员张兴国的引导下,记者乘车来到这里。登顶极目远眺,整个山谷尽收眼底。谷口两边巨峰耸立,形成天然的山门,岩峰如巨龙昂首。张兴国告诉记者:“那个自然形成的山门即《辽史》所说的‘龙门’,那座山也称为龙门山。”龙门山正对着被契丹人视为圣山的“木叶山”,出兵打仗,议政国家大事前,契丹人都会前来拜祭。契丹辽国的木叶山实有两个,契丹人奇首可汗和可敦的坟墓所在山为“东木叶山...
契丹民族创建的辽国历史( 05-09)
建国(907年-950年)宋辽时期全图契丹部落联盟时代契丹族源于柔然。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耶律阿保机(太祖)建国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唐末乘中原之乱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于907年...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