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兴起和衰落

考古资料证明,在先秦时期,东、西方之间就存在着经济贸易交流。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及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都曾发掘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生产的丝绸。那时,中西商路可能是经过北方草原地区,

草原丝绸之路

即从蒙古草原到西伯利亚草原,然后南去伊朗,西去南俄草原,或到达非洲,或到达希腊、罗马。

张骞通使西域(新疆)以后,进一步拓展了中西陆路交通,一条东起长安,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然后沿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缘,进而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中西交通通道正式建立起来了。由于当时在这条交通通道上输出的物品中,数量最多、最受人欢迎的是丝织品,所以欧洲的历史学家首先把它称之为“丝绸之路”。

新疆丝绸之路的兴衰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的中段东部,扼守中外、东西交通要冲。自公元前60年新疆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起,它就成为了东西方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了我国对外交往的前沿和窗口。通过丝绸之路,新疆一方面将中华文明不断地传播到西方,一方面又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继而以自 己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主要分南、北两道,敦煌或者阳关是两道东面的起点。南道从阳关西行,取道鄯善(今若羌一带),沿车尔臣河古代河岸西行抵且末,经精绝(今民丰县尼雅遗址)、扦弥(今策勒县东北)、于阗(今和田帝附近)、皮山(今皮山县一带),至莎车(今莎车县)。再经蒲犁(今塔什库尔干),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则出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另外,南道越葱岭后,向南经厨宾(今克什米尔),还可到达身毒(今印度)。北道出敦煌西行,经横坑,绕过三龙沙(今疏勒河西端沙漠),先至楼兰古城,折向北行到达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交河故城),然后沿塔里木盆地北缘,经焉耆,到达龟兹(今库车县);或从楼兰直接西行,沿塔里木河故道,到达龟兹,再经姑墨(今阿克苏)、温宿(今皂什县境内),至疏勒(今喀什)。继而西北行,翻越葱岭,则出大宛、康居(今锡尔河以北地区)、奄蔡(今里海以北地区)。西汉末年,又开辟了一条新道,即出敦煌以后,不经过三龙沙和白龙堆,直接向北,取道伊吾(今哈密),越过博格达山,经车师后国(今吉木萨尔县附近),然后沿天山北麓往西直达乌孙。这条道路为新北道,原来的北道称为中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开辟了一条与河西走廊并行的通道——青海道。青海道亦称“吐谷浑道”或“河南道”,它西与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的南道相联,东则出陇右,到达长安。进入唐朝时期,由于西域一统,交通无阻,天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缘三条丝路同时开通。北道自伊州、庭州至碎叶,中道自伊州、西州经焉耆、龟兹至疏勒,南道自沙州至于阗,沿途守捉相望,驼铃不断。

目前,一些学者把“丝绸之路”的历史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即丝绸之路的兴起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转变时期和衰落时期,这五个时期又表述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及明清时期:

  1. 丝绸之路兴起时期(先秦两汉) 张骞通使西域及其关于行程路线的报道,使丝绸之路全线开通并有了正式的记载,这也就成为了丝绸之路最终形成的标志。
  2. 丝绸之路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西域以及河西走廊、青海地区相对平稳,而丝绸之路另一枢纽地带的波斯地区,由于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51年)的建立,成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对丝绸之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丝绸之路繁荣时期(隋唐)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达到顶峰,唐朝、中亚诸国、萨珊王朝及雄踞于地中海东岸的拜占庭帝国,构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伙伴,使丝绸之路上的交往更加频繁。
  4. 丝绸之路转变时期(宋元) 宋元时期,由于我国经济、政治中心开始南移,特别是海上贸易有了重大发展,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期间,虽然由于蒙元的统一而再次有过一度繁荣,但已不能与汉、唐时期相比了,亦不能和海上交通贸易相比了。
  5. 丝绸之路衰落时期(明清) 明清时期,由于海上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丝绸之路与欧洲进行的贸易几乎没有了,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贸易仍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丝绸之路的兴起和衰落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