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人口密度促成了越南从华夏分离

越南历史上最重要的史书《大越史记全书》把祖先上溯到炎帝时代,自认为是炎帝的后裔,越南属于禹贡九州的扬州。而且在书中自称“华”、“汉”。自称华夏,越南人有自己的道理 “人之华夷,惟德是视也” 并举例文王是西夷人(西戎),大禹是东夷人。以证明越南守汉礼,为汉人,合情合理。

有一个现在不太常用的历史术语——“中国本部”(China proper),这指的是传统上的汉族聚居地区,从历史上来看,这部分地区都是一直在扩张的,从中原一直到江南、巴蜀、两广、云贵、台湾……最后到东北等地,几乎囊括了整个东亚大陆东部适合农业耕种的地区,并且以此为核心,新疆、西藏、蒙古等边疆地带也成为中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了现代中国的疆域。

古典时期中华封建王朝的扩张有一个基本规律:但凡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一旦占据,基本就会慢慢消化,不会丢失,所以中国古代各个大一统王朝的疆域,在边疆地区可能会随着国力的变化而扩缩无常,但核心地带则一直是牢牢占据。

交通和人口密度促成了越南从华夏分离

在17世纪前,汉族地区基本如图

不过,只有一个例外,这是中国疆域史上唯一一例丢失的核心领土,这就是越南,准确的说是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古代越南民族聚集地只在北方,中南部是后来扩张的),古代称为交趾,至于朝鲜半岛北部、越南中南部,那一片虽然在帝国扩张时期,中国曾短暂占据,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些几乎没有任何收益的边疆地区(汉朝甚至连海南岛都放弃过一阵),甲午战争丢了台湾,但这只是一个历史的小错误,50年后台湾又回归祖国。只有交趾,这里丢了就再也没回来了。

交通和人口密度促成了越南从华夏分离

10世纪之前,越南北部就是中国领土,而且属于核心领土

红河平原自然是好地方,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古代中原王朝绝没有主动放弃的道理,它之所以丢失的直接原因是中原王朝无法镇压当地的土人反叛,而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带的特殊地缘情况——人口过多。
对于农业时代,在人口膨胀之前,人口多是一件大好事,这意味着强大的实力和富庶的经济,对于朝廷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红河平原这里就不一定了,这一带的人口多,往往意味着难以控制。
为什么?大家来看看这一带的人口分布情况。

古代中国控制越南的历史非常久,在最初的帝国时代——秦朝就开始南征百越,汉人势力扩张到南境,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并和当时越人土著杂处,西汉灭亡秦末在岭南自己的割据势力南越国后,这里开始被中原王朝牢牢控制。

交通和人口密度促成了越南从华夏分离

这一带后来是叫“交州”而不是“广州”,说明其经济重心完全是在交趾地方

当时这一带的行政建制是分了九个郡,并设置了交趾刺史部(后东汉改为交州)进行管辖,这九个郡之中,有三郡在今天的越南境内:交趾(一作交阯,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乂安省、河静省、广平省,即越南中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顺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县,其中日南郡无关紧要且因土著叛乱而丢失了,但交趾郡则是重中之重,一直受到稳定管辖,而九真郡也一样。
那人口情况呢?这就是问题关键了,《汉书·地理志》有记载:交趾郡户九万二千四百四十,口七十四万六千二百三十七;这是个什么概念?其它八郡之和加起来都没交趾一个郡多!而第二则是同属红河三角洲的九真郡,人口十六万六千余人。
交趾、九真两郡,即越南的前身,人口占据整个交州的六成!这还是已经统计了户口的,而这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越人土著。
而这两郡在地缘上又是最南端,而两广地区的郡县呢?当时开发程度相当有限,这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交趾和内地之间的联系出现了断层。

三国时期人口密度图如下,可以看到越南北部有一个突兀的“密集区”

交通和人口密度促成了越南从华夏分离

有人可能想说,东亚地区人文特质不是很强吗?为何无法同化越南呢?其实文化上的同化和政治上的归心并不完全同一,即使到了18世纪,同文同种的美国和英国都要分离,更何况是古代的越南呢?所以古代越南是全盘接受汉文明,即使越南最初几个王朝的王室都有汉人血统,但后来还是从统一的帝国中分离出去了,中原王朝多次征伐均失败,至宋朝被迫承认其分离出去的事实,明代最后一次尝试统一越南,然而控制二十年,终因地方势力抵抗激烈而失败。
那越南的分离是必然的吗?也不是,其实中国也有机会彻底控制越南,越南虽然独立,但是古典时期没有形成成体系民族主义的条件,更多讲究文化认同,越南实际上一直也是有亲驸一派的,一直到明代时期,还有很多越南本地知识分子誓死效忠明朝皇帝,视越南起义军为叛逆的,不过由于明朝统治失当,这一情节只存在于少数受儒学构架的越南士子之中,越南本地豪族、越南普通百姓则极为痛恨明代的残酷统治。

交通和人口密度促成了越南从华夏分离

明朝对于交趾的控制是失败典型

古代中原王朝要想同化越南,唯一的方式在于“加以怀柔统治,进行渐进式的文化同化,大规模引进中原移民,此外给予当地统治大臣很大的主动权,提升政治效率”,这样可以保证一时的稳固;之后不断加强两地联系,使得这里和内地形成统一整体,正如同明初对大理故地,即云南的消化:大规模引入江淮农民、引进内地文化,消解本地文化,同时打通贵州山道,再外派亲信统治者——沐英家族,并给予极大的统治权,最终稳定控制了云南。
而对交趾的最后一次控制,则操之过急,最终因不得民心而失败。

当今越南人已经不提他们曾经自称华夏。

交通和人口密度促成了越南从华夏分离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