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古与仿古:从文献资料看清初君臣对古代书画器物的兴趣

法古与仿古:从文献资料看清初君臣对古代书画器物的兴趣

研究员:庄吉发

  1. 同化融合满族汉化与历代传统文化的提倡

探讨仿古的问题,不能忽略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系列的规范或准则,文化的特点,它是学得的,一体化,共有的,以象徵符号为基础的。文化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各有不同的文化。

汉文化是指汉民族的文化,但是汉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不断吸收、融合许多其他不同的民族,无论在体质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上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所谓汉文化,实际上是泛汉民族文化,以中原地区的典型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和统治地位的共同体文化1


满族是以女真族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清朝皇室统治者是建州女真族的后裔,探讨清代的仿古,不能忽略女真族的汉化。民族间的同化过程,往往是双向进行的,这也是形成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条件。女真族本身有她自己的民族文化,随着形势的发展,女真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包括蒙古族、建州地区的汉族及朝鲜族,一般称她为满族。由于满族进入汉文化覆盖区的辽东地区,而使满族的政治、文化及经济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清太祖天命年间(1616-1626),金国内部出现了书房。清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书房扩大为文馆。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仿明体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天聪十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内三院是按照参汉酌金的原则或准则建构的,汉族文化是泛汉族文化,金是女真族为主体的政权,金国文化含有浓厚的女真族文化因素。内三院的设立,几乎承袭了明朝内阁、翰林院、六科中书、通政司等机构的执掌。皇太极为了健全新的政治体制,于崇德元年(1636)五月又在六部、内三院的基础上设立了督察院,这个机构基本上是仿明朝制度建立起来的政权监察系统2。满族从建立六部到改文馆为内三院以及设立督察院,大都本着官制有配套,仿明制要根据满族的实际情况斟酌损益等准则进行的,也可以反映满族的汉化过程,其特点是政治制度的仿古。皇太极在位期间,积极提倡翻译汉文典籍,例如《大明会典》、《素书》、《三略》、《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其中《大明会典》的译出满文,对皇太极仿明制度改组其政权体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派遣大学士范文程去祭祀先师孔子。皇太极翻译儒家经典,祭祀先师孔子,都说明他已经开始把满族的民族文化纳入了泛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系统之中,落实于文化层面的法古与仿古。此外,《资治通鑑》等史书,也译出满文。清朝定鼎中原后,经史子集如《周易》、《书经》、《国语》、《诗经》、《春秋》、《孝经》、《四书》等,都有满文译本。康熙五十年(1711),耶稣会士傅圣泽奉命与白晋共同学习《易经》,撰有《易经稿》。干隆二年(1737)。冯秉正将满文本的《资治通鑑》译成法文,取名《中国通史》。是书,费时六载,译书稿寄送里昂图书馆3。清初以来,清朝君臣对历代善本古籍及书画器物的保存、整理,都是满族汉化的具体表现。由于满族的积极汉化,为清初君臣的法古与仿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清一代的文化,不仅是明代文化的复本,而且也是历代传统文化的延续,清朝君臣喜爱仿古,就是满族汉化的结果。

  1. 临摹法帖康熙皇帝对古代名家墨蹟的临摹

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第三子。《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康熙皇帝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愿为贤王。」康熙皇帝则言:「愿效法父皇。」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潜心于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他认为帝王之道,以尧舜为极,孔孟之学,就是尧舜之道,他不仅立志效法父皇,而且以上接二帝三王的道统文化为己任。他勤求治理,也留心学问,在日理万几余暇,常举行经筵,御门听政前后、由讲官逐日进讲《四书》、《五经》等书,他偶遇身体违和,仍进讲不辍。或有一字不解,即与讲官,反覆讨论,期于贯通义理。康熙皇帝不仅武功颇有表现,其整理古籍,也是不遗余力,《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渊鑑类函》、《骈字类编》、《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编纂刊印,留下了不朽的学术贡献。

康熙皇帝採行密奏制度后,臣工奏摺,都由他亲手批谕发还,从不假手于人,这与他的勤习书法有关。他自己说过:

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蹟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即朕清字,亦素敏速,从无错误。凡批达督抚摺子,及硃笔上谕,皆朕亲书,并不起稿4

康熙皇帝亲书硃批谕旨,并不起稿,得力于对古代名家墨迹的细心临摹。书法、绘画,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康熙皇帝说过:

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与我国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復有能画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于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由是观之,凡人之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5

寄情于书画器物,可以延年益寿,身体强健。康熙皇帝认为书法是心体所寓,心正则笔正,书大字如小字。他认为善书法者,虽然多出自天性,但大半还是靠勤学。他一再说「朕自幼好书」,虽至年老,政务繁忙,亦必书写几行字,一日也不曾间断。南巡期间,他在行宫读书写字,每至夜分,仍然乐此不疲。康熙皇帝的书法,自幼就是得自真传,《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记载他自述学习书法的经过说:

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之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及至十七、八,更笃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復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常人者以此6

    翰林沈荃,字贞蕤,号绎堂,江苏华亭人,工于书法,为时人所仿效。沈荃所学的书法,就是董其昌的字体,他曾经亲自教康熙皇帝写书法。闽浙总督范时崇俱摺奏称:「臣自幼时所写之仿,系臣父同榜进士沈荃所书,笔多带行,字如栗大。」沈荃的书法特点是笔多带行,字如栗大。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十四日,沈荃进呈奉旨草书《千字文》、《百家姓》。康熙皇帝令讲官喇沙里传谕给沈荃说:「朕素好瀚墨,以尔善于书法,故时令书写各体,备朕摹仿玩味。今将朕所书之字赐汝,非以为佳,但以摹仿尔字,故赐汝观之,果相似否?」董其昌书法,主要源自晋人,其最大特色,就是高秀圆润,丰神独绝。康熙皇帝喜欢临沈荃的书法,主要就是因为沈荃的书法是学习董其昌的字体,康熙皇帝喜欢董其昌的字体。康熙皇帝在〈跋董其昌书〉中指出,「朕观昔人墨蹟,华亭董其昌书〈书锦堂记〉,字体通媚,于晋唐人之中,独创新意,制以为屏,列诸座右,晨夕流览,宁不远胜镂金错彩者欤!」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初八日,屏风装潢告成,还剩下余幅,康皇帝以沈荃同是华亭人,与董其昌是同乡,又向来学习董其昌笔法,于是令沈荃在余幅书写题跋。由此可知康熙皇帝喜欢临摹沈荃和董其昌的书法。

《曹娥碑》和《快雪时晴帖》真蹟,笔势清圆秀劲,康熙皇帝在万几余暇,不时观赏,披玩摹仿。康熙皇帝亲跋王羲之《曹娥碑》真蹟云:

曹娥碑传为晋王右军将军王羲之得意书。今睹真蹟,笔势清圆秀劲,众美兼备,古来楷法之精,未有与之匹者,至今千余年,神采生动,透出绢素之外,朕万几余暇,披玩摹仿,觉晋人风味,宛在几案间,因书数言识之7

宫中收藏古人法书甚丰,康熙皇帝除留心经史之余,亦常取古人墨蹟临摹。王羲之所书曹娥碑真蹟,古来楷法之精,都不能望其项背,因此,康熙皇帝时加披玩摹仿。

宋太原人米芾(mi
fei),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米芾书法在四大家中,特为雄奇峭拔,史称其书法沉着飞嘉,得王献之笔意,超妙入神。康熙皇帝也喜欢临摹米芾墨蹟,他认为米芾书法,豪迈自喜,纵衡在手,肥瘦巧拙,变动不拘,出神入化,莫可端倪,可以和晋唐诸家争衡。

湖州人赵孟頫,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冠绝古今。康熙皇帝指出历代书法,自宋四大家以来,尽变唐法,赵孟頫起而矫之,全用晋人王羲之,王献之矩矱。他比较米芾、赵孟頫二人书法后指出,米芾是以天胜,赵孟頫则以人胜,天分得自性生,不可勉强。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初八日,康熙皇帝御保和殿,举行经筵大典,讲官徐元文、库勒纳进讲《四书》,牛钮、陈廷敬进讲《尚书》。经筵结束后,康熙皇帝御干清宫练习书法,召牛钮、陈廷敬至干清宫。《起居注册》记载康熙皇帝和牛钮、陈廷敬君臣对话的内容颇详,节录一段内容如下:

时,上方御翰墨,命二臣近榻前,指所临帖谓曰:「此黄庭坚书,朕喜其清劲有秀气,每暇时则一临摹,汝等审视果真蹟否?」二臣奏:「苏、黄、米、蔡,宋书之最有名者,而此书又庭坚得意之笔。皇上万几余暇,留心青史。至于书法,亦可陶养德性,有益身心。」

上曰:「然。」命近侍杂取晋唐宋元明人字画真蹟卷册,置榻上,每进一卷册,上于御案上手自舒卷,指点开示。或诵其文句至于终篇,或详其世代爵里事实,论其是非成败美恶之迹,且阅且语。中间所赐览古今来诸名家真蹟神品,至五、六十余种,不可殚述。至颜真卿书,则谕谓此鲁公书,严气正性,可卜后来临难风节。二臣奏:「真卿当唐明皇时,安禄山之乱,河朔尽陷,真卿固守平原。初,明皇闻乱,嘆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耶?及真卿奏至,帝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为何如人?乃能若是。此可见忠臣义士,人君贵养之于平时,然后用之于一旦。今观其书,可想见其严霜烈日,凛然生气。」上曰:「然。」又论黄庭坚生平大节。二臣奏:「庭坚当宋哲宗、徽宗时,以直辞贬嫡,恬然不以为意。后屡遭斥逐,着有清节。大抵文章翰墨可传于后世者,类皆贤人君子为多。」上曰:「然8。」

由前引君臣谈话内容,可知清宫珍藏历代名家字画真蹟之富,康熙皇帝召见大臣,所赐览的名家真蹟神品,即多至五、六十种。由于满族的汉化,康熙皇帝的喜好,宫中收藏了晋唐宋元明名家字画真蹟手卷册页,相当丰富,使历代名家字画真蹟得以保存下来,清初诸帝热爱古代文物,珍惜字画真蹟,就是提倡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康熙皇帝对古人墨蹟,喜欢展玩,雅好临摹,所倣卷轴,动至盈千。他认为赏玩临摹古人名家真蹟,可以陶养德性,有益身心。

颜真卿是唐朝万年人,正色立朝,刚而有礼,世称颜鲁公,生平善正草书,笔力遒婉。论者谓宋四家书,皆从鲁公入,康熙皇帝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之间。」康熙皇帝既重其人,更爱他的书法,他不同意宋四家书皆从鲁公入的论点,因宋四家天分高出一时,神明变化于古人,实不尽拘于成法。康熙皇帝在〈跋苏轼墨蹟后〉一文中指出苏轼平生所写的书法,是「以跌荡取势,以雄秀取态」,变化于古,而不专主于鲁公。郭畀认为「东坡晚岁自海外挟大海风涛之气作字,如古搓怪石,如怒龙喷浪。」康熙皇帝同意他的说法,认为苏轼的书法,并非区区成法所能尽拘。

黄庭坚的文章学问,固然卓荦不群,而其行书和草书,亦自成一家。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黄庭坚曾于僧舍作草书,苏轼赏叹再四。康熙皇帝引黄庭坚自述后指出元祐间,黄庭坚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岁入峡,见长年盪桨,乃悟笔法,其草书遂异。康熙皇帝在〈跋黄庭坚墨迹后〉文中指出黄庭坚所作行书,「剽去姿媚,独存风骨,直欲与苏轼分道扬镳,不肯俯循其辙间,或雄姿勐气逸出常度,亦无伤其为神骏。」康熙皇帝不仅喜爱收藏历代名家墨迹,同时也喜欢赏玩临摹真蹟,一方面是汉化的表现,一方面也有助于仿古风气的盛行。

  1. 琳瑯满目清朝抄家档案中的古玩字画

有清一代,京外臣工,对历代书画器物的珍藏,蔚为风气。从现存抄家档案清单的纪录,可以了解京外文武职大小官员所珍藏的古代文物,各有千秋。大学士、军机大臣和珅弄权舞弊,他「跌倒」后,家产被查抄,所列清单,共一百零九号,其中所藏金银玉石古玩等类,不计其数,包括古铜瓶二十座,古铜鼎二十二座,汉铜鼎十一座,古铜海三十三座,古剑十口,端砚七百零六方,玉鼎十八座,宋砚十一方,玉磬二十八架,古玩舖十三座,磁器库中的各种磁器共九万六千一百八十四件。此外,其刘、马二家人宅内金银古玩,估银三百六十八万六千两,其中有内务府所无者。

干隆二十二年(1757),云贵总督恒文家产被抄后,其解送内务府的古玩器物,包括汉玉松鸾花插等项玩器计五十一件,估银一千九百四十三两,周壶、商罇等类古玩铜器十四件,约估银六百四十八两,乐钟一座,约估银两一百两,铜鼓五面,约估银两五十两9。内务府将送到恒文抄家物件缮写清单进呈御览,其中古玩器物包括汉玉松鸾花插、汉玉豆、汉玉双龙罇、汉玉花囊、汉玉骆驼、汉玉长水盛、汉玉圜、汉玉天禄镇纸、汉玉墨床、汉玉四方罇、汉玉梅寿花插、汉玉佩、汉玉斧珮、周壶、商罇、汉砚头瓶、古炉、古铜花插、钧窑瓶、成窑花囊、龙泉小画碟、宣窑双喜炉、定窑碗、定窑笔洗、汉玉暖手、汉玉拱壁等物件,此外,还有王原祁册页一副,赵千里、仇十洲手卷二匣,唐寅画一轴,真是琳瑯满目。

蒋洲,江南常熟人,他是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自主事累迁至山西布政使。干隆二十二年(1757),迁山西巡抚,因贪纵亏空被劾抄家,其任所内所查出物件送到内务府后,内务府缮写清单进呈御览。除金银珠宝外,珍藏各样字画五十八轴,各样手卷四十一卷,各样册页三十二副。古铜朝冠鼎、古铜三喜鼎、宋嵌彛罇、宋嵌鹰熊觥、青绿古铜大花插、古铜天绿彛罇、古铜釜、古铜卣、古铜盆、古铜宝月瓶、古铜三元鼎、青绿古铜方瓶、古铜铎、青绿古铜小花插、古铜圆连登炉、铜宣化铎等等、品类繁多,每类数件,可以反映巡抚蒋洲对古玩的喜好。

贵州布政使钱度,原籍常州,寄居江宁等处。干隆三十七年(1762),他被抄家后,家产物件,造册解送内务府,内务府按册点收,缮写清单,进呈御览后,入库存放,成了清宫文物。其中除铜器、玉器、磁器、傢俱、石器、古砚等古玩外,还查出了相当多的名家字画,节录清单中名家字画项下名目如下:


张照字一轴,董其昌字一轴,王鸿绪字一卷,王虚舟尺素一卷,陈香泉字一轴,赵子昂字一轴,朱子字手卷一轴,董其昌字手卷一轴,王孟津字一轴,董其昌字一轴,黄山谷字一轴,方亨咸字一轴,杨大鹤字一轴,董其昌烟云万里图手卷一轴,董其昌观音一轴,白杨山人陈道復山水一轴,恽寿平万壑奔流图一轴,郭河阳山水手卷一轴,刘松年画卷一轴,唐寅耆英图一轴,唐寅山水一轴,文徵明兰石一轴,文徵明山水一轴,文五峯秋山鱼艇一轴,王石古山水一轴,王原祁山水一轴,王原祁山水二轴,恽寿平花卉一轴,恽寿平竹石一轴,恽寿平秋香玉兔一轴,恽寿平柏树一轴,恽寿平牡丹一轴,薛辰令起蛟图一轴,薛楚芳草虫手卷一轴,赵子昂马一轴,王蒙山水一轴,恽寿平山水二轴,恽寿平桐菊一轴,恽寿平江帆图一轴,王霖芦渡图一轴,米友仁山水一轴,王原祁山水一轴,叶雨寒梅图一轴,唐寅山水耆英图一轴,董其昌山水一轴,王翚山水一轴,恽寿平山水一轴,恽寿平松鹤一轴,恽寿平蒲塘花卉一轴,郭河阳山水一轴,吕纪松鹤一轴,文徵明山水一轴,恽寿平花卉二轴,见斋八骏手卷一轴,关仝山水手卷一轴,王原祁山水一轴,顾正谊画卷一轴,文徵明花卉一轴,兰亭手卷一轴,仇十洲汉宫春晓手卷一轴,王武花卉一轴,恽寿平松石一轴,明人集锦扇面册一本,锦面集锦字画扇面册二本,集锦字画扇面册一本,王翚画册一本,恽寿平扇面花册一本,楠木面恽寿平扇面册二本,字画扇二匣,计二十把,宋元画册一本,画册一本,明人画册一本,宋元明画册一本,沈周画册一本,唐宋画册一本,集锦画册一本,旧烂画册一本,赵子昂邹文忠公碑一本,赵子昂尺牍一本,张宗苍画册一本,王翚画册一本,旧人画册一本,文徵明真蹟一本,楠木面假宋版陶诗册十本10

前列清单,包含唐宋元明名家字画,例如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后人。入元,官刑部主事,累迁翰林学士,其字画都自成一家,书称赵体,画变南宋画院格调,开元代画风。清单中列有赵子昂字、马各一轴,邹文忠公碑、尺牍各一本。元画家王蒙(1308-1385),是赵孟頫的外甥,擅画山水,前列清单中含有王蒙山水一轴。明书画家董其昌(1555-1636)的作品,亦见于前列清单,包括字三轴,烟云万里图手卷,观音、山水各一轴。明画家沈周(1427-1509),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大家,前列清单中含有沈周画册一本,唐寅耆英图二轴,山水一轴。文徵明真蹟一本,兰石一轴,山水二轴,花卉一轴。仇十洲即仇英汉宫春晓手卷一轴。此外,也有朱子字手卷。至于清代名家字画,为数更多。抄家档案确实可以反映清朝官员对古玩字画的收藏,形成了社会风气。被抄的古玩字画都解送内务府,入了宫,成了清宫的收藏。

干隆四十六年(1781),浙江巡抚王亶望寓所被查抄后分项造册、衣服等物解交崇文门,银两金珠宝玉、古玩字画等项解交内务府。其应解字画册卷内容如下:


文衡山书绝句册页一本,东坡金刚经法帖册页一本,佑圣观玄武殿碑法帖一本,文徵明墨字册页一本,贴绒花卉册页一本,九如图册页一本,李邕法帖册页二本,新罗山人花卉山水册页一本,恽寿平花卉册页一本,冷文炜临圣教序册页一本,御制农器图册页一本,王石谷山水册页一本,董其昌墨宝册页一本,罗源汉法帖册页一本,今农梅花册页一本,颜鲁公法帖三部,计三件,陆瓒隶书帖二部,四册,计二件,倪云林山水画一轴,恽庆生梅花画一轴,沈周慈鸟画一轴,恽寿平临宋真蹟一轴,沈石田山水画一轴,倪瓒山水画一轴,陆治花卉画一轴,张玉书画一轴,董其昌字一轴,铁梗海棠画一轴,新罗山人寒鸠花竹画一轴,钱选花卉画一轴,恽寿平菊花一轴,白云外史真蹟,沈石田山水画一轴,钱榖人物画一轴,钱榖山水画一轴,王衡字一轴,王澍字一轴,宋懋晋山水一轴,盛子昭山水画一轴,沈宗敬山水画一轴,项元忭山水画一轴,新罗山人牡丹画一轴,李长衡山水画一轴,王冕墨梅画一轴,王兰花画一轴,王石谷山水画一轴,陆包山腊梅花画一轴,安仁仿赵千里汉宫雪景画一轴,文徵明独坐看泉图画一轴,新罗山人画眉画一轴,黄大痴山水画一轴,文伯仁山水画一轴,周之冕梅花一轴,宋比玉先生墨妙画一轴,王石谷山水画一轴,荷花画一轴,项墨林杞菊图一轴,陆包山墨牡丹画一轴,腊梅花一轴,王若水花鸟画一轴,铁生松壑图一轴,雪景画一轴,金寿门梅花一轴,董其昌字屏面捌条,时人画屏面十条,董其昌字屏面十条,王铎字屏面八条,王石谷山水画一轴,顾岁兆图一轴,新罗山人堂画一轴,寿星麻姑堂画一轴,新罗山人松竹堂画一轴,新罗山人花卉翎毛堂画一轴,赵雍山水楼阁堂画一轴,新罗山人松树堂画一轴,元管道昇竹树堂画一轴,华秋岳梧冈鸣凤堂画一轴,明周臣春畴柳阴堂画一轴,新罗山人三星山水堂画一轴,麻姑寿意画一轴,浦文璇松鹤堂画一轴,新罗山人凤桐画一轴,恽寿平香国恒春堂画一轴,松鹿图画一轴,沈周花卉一轴,八仙寿意画一轴,明谋鹌诸仙祝寿画一轴,时人竹鸟图画一轴,葛徵奇溪山秋水画一轴,宋旭达摩祖师一轴,恽寿平山水画一轴,寿星图堂画一轴,恽寿平群仙祝寿图堂画一轴,燿卿打猎图堂画一轴,仇英海山楼阁画一轴,仇英仙算图画一轴,恽寿平花卉画一轴,大士出山墨碑像一轴,吕纪天香图堂画一轴,王翚秋林平远画一轴,汉宫春晓屏面十二条一卷,顾画一轴,百寿图画一轴,刻丝八仙画一轴,渤海藏真帖四套,每套四册,又一套,渤海藏真帖四十部,未裱,计四十束,史阁部像贊一捲,明人字画扇面册页二件一匣,沈周沧浪图一捲,文衡山墨蹟千字文手捲,明人字画扇面册页一本,元宋明人册页一本,王武罂粟花一轴,赵松雪墨榻赤壁赋四件一匣,张风水墨画四件一匣,周东山水画一轴,仇英临赵伯驹手卷,赵千里瀛海仙人图一捲,董其昌墨蹟一捲,董文敏临天马赋手捲,董文敏临米真蹟手捲,袁江花果手捲,沈周墨蹟一捲,泥金无量寿佛一轴,王翚山水画一轴,钱选群仙图一捲,仇英山水,马远大士像董其昌写心经手捲,白阳山人陈道复四季画四轴,计四匣,谢时臣山水大堂画一轴,钱选放鹤图手捲,沈石田巖桂香馥图一捲,新罗山人画册页一本,陆包山花卉册页一本,钱榖山水一捲,恽寿平翠柏春晖画一轴,董其昌临月仪帖手捲一轴,宋苏子瞻法书真蹟手捲,归昌世墨竹一捲,唐寅石秋林一卷,仇十洲七贤过关图一捲,恽南田龙池恩泽画一轴,唐寅人物山水手捲,王汝邻山水画一轴,上官用山水画一轴,彭翼麻姑仙画一轴,杜陵女史海鹤蟠桃一轴,钱舜举採芝献寿画一轴,顾綉花卉一轴,顾菊花一轴11

前引清册中含字画册卷共一百九十九件,包括唐宋元明清名家字画。李邕(678-747),唐扬州江都人,字泰如。唐玄宗时,曾任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善书,初学王羲之,后来摆脱形迹,自创风格,时称「书中仙手」。

前引清册中含有〈李邕法帖册页〉,二本。颜真卿(709-783),唐临沂人,字清臣,封鲁公,世称颜鲁公,前引清册中含有〈颜鲁公法帖〉三部。苏轼(1036-1101),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书画俱有名。

前引清册中含有〈东坡金刚经法帖〉册页一本,〈苏子瞻法书真蹟手捲〉一件。管道昇(1262-1319),元吴兴人,字仲姬,嫁赵孟頫,世称管夫人,善画墨竹兰梅,笔意清绝,也工鱼山水佛像,书法行楷,与赵孟頫几不能辨。倪瓒(1301-1374),元末画家,江苏无锡人,善画山水,多为水墨画,早年以董源为师,晚年自成风格,以幽远简淡为宗。家藏法书名画甚多,他和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末四大家。

前引清册中含有倪瓒山水画一轴。王冕(1335-1407)`明浙江诸暨人,字元璋,善画梅,号梅花屋主,前引清册中含有王冕墨梅画一轴。周臣是吴县人,明代画家,善画山水人物,峡深岚厚,极尽意态,唐寅(1470-1523)曾从周臣学画法。仇英出身工匠,初师周臣学画,又长期在收藏家项元汴天籁阁从事临摹和创作,所作人物、山水,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及士大夫生活,刻画精细,色彩富丽。唐寅、沈周、文徵名、仇英合称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

前引清册中含有项元汴山水画一轴,项墨林杞菊图一轴。周臣春畴柳阴堂画一轴,周东邨山水画一轴。唐寅石礀秋林一捲,唐寅人物山水手捲。沈周慈乌一轴,沈石田山水画二轴,沈周花卉画一轴,沈周墨蹟一轴,沈石田巖桂香馥图一捲。文徵明(1470-1559),长洲人,号衡山。前引清册中含有文衡山书绝句册页一本,文徵明墨字册页一本,文徵明独坐看泉图画一轴,文衡山墨蹟千字文手捲一件。仇英的字画包括临赵伯驹手捲、海山楼阁画、仙算图、山水、七贤通关图等。董其昌的字画包括墨宝册页一本、字一轴、字屏面十八条、墨蹟一捲、董文敏临天马赋手捲、董文敏临米真蹟手捲、董其昌临月仪帖手捲一轴等。

前引清册中的新罗山人,原名华喦(1682-1756),字秋岳,新罗山人是他的号,又号白沙,东园生,福建临汀人,长期寓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善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风格清新俊逸。他也工诗,善书。他的诗、书、画、有三绝之称。前引清册中的〈新罗山人花卉山水册页〉、〈新罗山人寒鸠花竹画〉、〈新罗山人牡丹画〉、〈新罗山人画眉画〉、〈新罗山人堂画〉、〈新罗山人松竹堂画〉、〈新罗山人花卉翎毛堂画〉、〈新罗山人松树堂画〉、〈新罗山人三星山水堂画〉、〈新罗山人凤桐画〉、〈新罗山人画册页〉等等,都是华喦的作品,他以卖画为生,王亶望在浙江巡抚任内购买不少新罗山人的画作。前引唐宋元明清历代名家书画都因干隆皇帝的抄家而入了清宫。

前引字画清册中含有部分名家临本,例如冷文炜临圣教序册页一本、恽寿平临宋真蹟一轴、仇英临赵伯驹手卷、董文敏即董其昌临米真蹟手卷、临天马赋手卷、临月仪帖手卷,此外,也有安仁仿赵千里汉宫雪景画等等。对照《石渠宝笈》,有许多抄家入宫的字画名称,与《石渠宝笈》着录的名称多雷同,例如〈王蒙山水〉、〈仇十洲汉宫春晓手卷〉、〈仇英山水〉、〈倪瓒山水〉、〈董其昌临天马赋手捲〉、〈董其昌观音〉等等,从清代文武大臣对历代古玩字画收藏风气的盛行及抄家后缴交内务府古玩字画数量的庞大,确实可以反映清朝君臣对历代书画器物的兴趣与热爱。

  1. 画苑仿古清宫画苑的仿古作业

清初以来,宫中仿古的风气,极为盛行,干隆皇帝不仅令清朝画家仿古画,亦令供职于如意馆的西方耶稣会士仿古画。譬如干隆六年(1741)十一月十四日,郎世宁与冷枚、丁观鹏、金昆奉命仿宋苏汉臣〈太平春市图〉手卷画意各起稿一张。干隆十一年(1746)二月十五日,丁观鹏奉命临李公麟〈击毬图〉画〈唐明皇击鞠图〉一卷,宣纸本,纵一尺一寸一分,横七尺九寸。白描画明皇乘马击鞠,侍者男女八人,阉宦七人,旗仗毬门具备12。同年闰三月初六日,干隆皇帝命唐岱仿王蒙及郭熙大画各一幅。六月初八日,丁观鹏奉旨仿宋人〈十八学士图〉一卷。同年七月,金昆奉命临元人〈射鹰图〉一轴。干隆皇帝仿古画的兴趣,极为浓厚,但因他令西洋耶稣会士仿古画,而具有清朝的特色。

干隆十二年(1747)三月十七日,郎世宁奉命仿陈容〈九龙图〉一张。同年五月二十一日,干隆皇帝命周鲲、沈源仿赵千里〈金碧山水〉合画挂屏一幅。同年七月十一日,曹夔音奉命临关仝画一幅。同日,曹夔音与金昆、张镐奉命照王维旧画〈辋川图〉放大画一张。同年十月二十七日,丁关鹏、周鲲、姚文瀚、曹夔音奉命仿明人丁云鹏罗汉手卷画二卷。

干隆十三年(1748)正月二十七日,沈源奉命仿焦秉贞画意画〈阁楼山水人物〉、〈鸳鸯画〉各一张。同年五月二十四日,丁观鹏仿画〈韩滉七才子图〉手卷。同年七月二十六日,郎世宁奉命仿〈木兰图〉一幅,高一丈,宽六尺。同年八月十七日,郎世宁、王致诚、丁观鹏、姚文瀚奉命仿刘宗道〈照盆孩儿〉各画一张。

干隆十四年(1749)七月十五日,丁观鹏奉命仿丁云鹏〈十八罗汉手卷〉画二卷。干隆十九年(1754)四月初四日,郎世宁奉命临明朝宣德皇帝御笔〈白猿图〉。干隆二十二年(1757)十二月初九日,郎世宁、姚文瀚、方琮、金廷标奉命仿张向达〈马图〉合画一幅。干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十五日干隆皇帝命丁观鹏仿宋人笔意画〈群仙图〉。由以上所举各例可知干隆年间仿古画的风气,相当盛行,郎世宁等耶稣会士也奉命临仿历代名家古画。

干隆年间所仿的古画,《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大都有着录。例如《秘殿珠林》记载〈丁观鹏摹宋人群仙祝寿图〉一轴,原书说明称,「宣纸本,纵六尺六寸,横三尺一寸,设色画寿星坐松下磐石上,群仙拱祝,款干隆二十七年菊月,摹宋人笔意,臣丁观鹏恭绘13。」对照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资料得知丁观鹏奉命仿送人笔意画〈群仙图〉的时间是在干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十五日。原名〈群仙图〉,干隆二十七年(1762)画成,题为〈群仙祝寿图〉。

据《石渠宝笈》记载〈丁观鹏太平春市图〉一卷,「贮养心殿,素绢本,着色画。款识云,干隆七年四月,臣丁观鹏奉敕恭画14。」对照内务府造办处资料后得知干隆六年(1741)十一月十四日,干隆皇帝命冷枚、丁观鹏、金昆、郎世宁照宋苏汉臣〈太平春市图〉手卷的画意,各起稿一张,而贮于养心殿的一幅是丁观鹏仿苏汉臣〈太平春市图〉手卷画意所画的仿古画。

据《钦定石渠宝笈续编》记载〈丁观鹏画唐明皇击鞠图〉一卷,「宣纸本,纵一尺一寸一分,横七尺九寸,白描画明皇乘马击鞠,侍者男女八人,阉宦七人,旗杖毬门俱备。款干隆十一年花朝月,臣丁观鹏奉敕恭临李公麟击毬图15。」对照内务府造办处资料后得知丁观鹏奉敕临李公麟〈击毬图〉画〈唐明皇击鞠图〉的时间是在干隆十一年(1746)二月十五日,两者所载内容相符。

据《钦定石渠宝笈》记载〈丁观鹏仿韩滉七才子过关图〉一轴,「素牋本,纵三尺九寸五分,横一尺七寸二分,设色画松云外,远见关门,岩下七骑,标明宋之问、王维、岑参、史白、李白、高适、崔颢。款臣丁观鹏奉敕恭摹韩滉笔意,钤印二,臣观鹏恭画。」图中题御制诗,末附汪由敦跋云:「内府藏韩洸画七才子过关图,标姓名者五,而缺其二,昔人尝详辨之,迄末能定。皇上几余留赏,博稽旁证,题为王维、岑参以补所缺,各系以诗,书于卷中,復命画苑臣仿为是帧,而臣备录御制诸诗于上,戊辰长夏,臣汪由敦恭纪16。」戊辰年相当于干隆十三年(1748),是汪由敦于画成后书写跋纪的年分。由原跋可知内务府原已藏有韩滉画〈七才子过关图〉。韩滉(723-787),唐长安人,字太沖。唐肃宗至德中,任吏部员外郎,官至检校左僕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江淮转运使,封郑国公。晋封晋国公。他善治《易经》、《春秋》,亦工于书画,所画田家风景,尤为其专长,所作牛马,与韩干齐名。对照内务府造办处资料后可知画苑名家丁观鹏奉敕仿画〈韩滉七才子过关图〉的时间是在干隆十三年(1748)五月二十四日,原资料所称〈韩滉七才子图〉手卷就是《钦定石渠宝笈》中的〈丁观鹏仿韩滉七才子过关图〉,对照原始资料,对于画苑奉命仿古画的过程,可以得到更清楚的认识,由何人所仿?何时奉命仿作?何时完成?对绘画史的研究,提供了很珍贵的资料,同时也反映了仿古画风气的盛行。

1
刘文锁撰〈汉文化与古代新疆〉,《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页155

2
《清史全集》,第一卷(渖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7月),页334

3
〈清宫画家郎世宁年谱兼在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故宫博物院院刊》(北京,故宫博物院),1988年,第2期,页48

4
《十二朝东华录》,康熙朝,第二册(台北,大东书局),卷15,页35。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乙卯,谕旨。

5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717册,页635

6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17册,页616

7
《康熙起居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8月),(一),页340。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跋王希之曹娥碑真蹟词。

8《康熙起居注》,(),页878。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初八日,记事。

9
《干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948),第一册,页21

10
《干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第一册,页337

11
《干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第二册,页1828-1832

12
〈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兼任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故宫博物院刊》,1988年,第2(北京,故宫博物院),页55

13
《秘殿珠林》(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民国六十年十月),页376

14
《石渠宝笈》(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民国六十年十月),卷六,页631

15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民国六十年十月),(六),页3026

16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三),页1253

12

法古与仿古:从文献资料看清初君臣对古代书画器物的兴趣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