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

西汉时的新疆西域地图

他的东、南面与甘肃、青海、西藏接壤,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与俄罗斯为邻,西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毗连,边界线长达5 600多公里。这里有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沙漠,奔腾的河流和生机盎然的绿洲。

在高山之间,沙漠之下,绿洲之中,河流两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其他各种资源。

新疆大地,在距今十亿年前,还是碧波万顷,一片汪洋。三亿多年前,由于地壳升降的影响,逐渐成为陆地。到距今六七千万年前,地球上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质运动,这就是现在仍未终止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经过这一变动,昆仑山、天山更加高耸,形成了今天的新疆地貌。

三山两盆地,是新疆最突出的地形地貌特征。

阿尔泰山矗立于新疆的东北部,古称金微山、金山,又称按台山,因盛产黄金而得名。它从东南向西北延伸,跨中、俄、蒙三国,长达2 000余公里。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的河流均自北向南流,以梳状水系汇人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的主要外流河,也是我国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唯一河流。乌伦古河与额尔齐斯河平行西流,汇入乌伦古湖(即布伦托海)。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

新疆北部阿尔泰游牧生活

天山,古时又称白山、时罗漫山,西起乌恰,东迄伊吾,横贯新疆中部,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天山山体宽厚,天山山间有许多盆地和谷地。这些盆地和谷地都是一些水草丰美、宜农宜牧的好地方。

新疆天山山谷间优良牧场

源于天山的河流多达160余条,其下游分属于四个内流区:即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巴尔喀什湖内流区和一些封闭性的山间盆地。天山北麓最大最有名的河流是伊犁河。伊犁河,源于天山,在霍尔果斯河注入后,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后流人巴尔喀什湖。源于天山北麓,流向准噶尔盆地的河流主要有奎屯河、博尔塔拉河、精河、玛纳斯河、呼图壁河、乌鲁木齐河等。它们或注入玛纳斯湖、艾比湖,或消失于沙漠之中。源于天山南麓的河流多自北向南,成梳状水系汇人塔里木河,滋润着塔里木盆地北缘各绿洲。

新疆塔里木河绿洲文化

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雄峙于新疆南部,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蜿蜒起伏,长达数千公里。它背依青藏高原,与天山南北相

望,所以古时又称为“南山”。源于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并流向新疆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叶尔羌河、喀喇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克里雅河、尼雅河、车尔臣河等。这些河流的两岸,便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各绿洲。

天山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接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古代又被称为“葱岭”,为亚洲诸大山系的山汇。在新疆境内者为其东部,北起克孜河谷,南至塔什库尔干,东达阿克陶县境。帕米尔高原山体高大,地势险峻,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但历史上却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翻越帕米尔高原,便可到达南亚、西亚、地中海周围,直到欧洲的希腊、罗马。

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的地带为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属半封闭性内陆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这里气候干旱,降雨稀少。但在其周围,即阿尔泰山南麓和天山北麓山地一带,年降水量却多达500~600毫米。充足的降水有利于森林和草场的生长发育,适合于畜牧经济的发展。

在天山与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为全封闭性的内陆盆地,北、西、南三面是常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峰。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盆地中央为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深处内陆,高山环绕,阻挡了水分进入,塔里木盆地降水更为稀少。但是,由于高山降水和冰雪融化而形成了许多河流,从不同方向流向沙漠,为塔里木盆地缘边各绿洲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加之这里的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这就为灌溉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疆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其在历史上与内地有了相似的区域经济结构。我国内地以长城为界,在战国时期内地便形成了南、北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域,即长城以南的农业区和长城以北的牧业区。当长城向西不断延伸的时候,它便与天山连接在了一起。这样,天山以北的牧业区与蒙古草原连成了一片,而天山以南的各绿洲农业区,通过河西走廊,与中原地区结为一体

历史上,由于经济结构不同而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首先从东部开始,不断地向西扩散。因而从汉代开始,新疆便开始了统一于祖国的历史进程。

新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