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分裂的原因

经历四大哈里发的神权共和、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阿拔斯王朝(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后代建立)。

公元750年,倭马亚王朝被阿巴斯王朝推翻,新王朝接管了倭马亚王朝的所有地盘和人口。依据萨珊波斯的统治经验,健全行政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司法制度,设驿站,实行新税制,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国库充盈,经济繁荣,并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阿拔斯王朝巅峰时期,人口达到了4000多万,领土达到了1340万平方公里,极盛时在怛罗斯战胜大唐名将高仙芝,又率军远征拜占庭帝国,迫使献出大量贡品。

但其后不久,阿拔斯王朝迅速衰落进入分裂。836年,反叛势力迫使哈里发迁都萨马拉达56年之久。各地封建主或总督拥兵割据,独占一方,脱离中央而独立。波斯、中亚、西亚先后建立了塔希尔王朝(820—873年)、萨法尔王朝(867—1002年)、萨曼王朝(874—999年)、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布韦希王朝(945—105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北非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788—974年)、艾格莱卜王朝(800—875年);叙利亚等地建立了哈姆丹王朝(929—991 年)和赞吉王朝(1127—1262年);埃及建立了图伦王朝(868—905 年)、伊赫什德王朝(935—969 年)、阿尤布王朝(1171—1250年)。其中北非及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及西班牙的后伍麦叶王朝同阿拔斯王朝相抗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阿拉伯帝国分裂的原因

阿拔斯哈里发王朝的分裂,有种种内部因素,这些内部因素在几个世纪中所起的作用比外部因素重要的多。

阿拉伯人最初的征服,有些是有名无实的。在那些草率的、不完全的征服之中,早已种下地方分权和群雄割据的祸根。治理的方法,又不能促进长治久安。压迫剥削和横征暴敛,成了帝国一贯的政策。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之间,阿拉伯穆斯林与新穆斯林之间,穆斯林与顺民之间,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在阿拉伯人自己当中,南方人与北方人之间旧有的隔阂,继续存在。无论伊朗的波斯人、突兰的突厥人、含族的柏柏尔人,都没有跟闪族的阿拉伯人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同种意识把这些不同的分子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伊朗人念念不忘他们的古老的国家荣光,从来没有彻底服从新的政权。柏柏尔人随时准备拥护任何分裂运动,模糊地表现了他们的部族感情和异族观念。叙利亚的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期望着出现一个强人,把他们从阿拔斯王朝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伊斯兰教内部的离心力,作用之大并不亚于政治和军事的力量,这种强大的离心力,十分活跃,积极地创建了什叶派、盖尔麦兑派、易司马仪派、阿萨辛派等等教派。这些集团中有几个不仅是宗教派别,盖尔麦兑人还曾用他们的几次狂风,震撼了帝国的东部,后来不久,法蒂玛人就夺走了帝国的西部。伊斯兰教再不能把自己的皈依者团结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哈里发帝国也再不能把地中海地区的领土和中亚细亚的领土,结合成一个坚固的单元了。
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西征,攻入了巴格达,踩死末代哈里发,灭掉了阿巴斯王朝。自此阿拉伯帝国,彻底走下神坛。

阿拉伯帝国分裂的原因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