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列王记》,伊朗世俗化还是伊斯兰化

伊朗列王记(又译《王书》)长篇叙事诗。是中古波斯(今伊朗)著名诗人菲尔杜西的代表作。长达12万行(流传下来10万行)。《列王记》是作者35年的艺术结晶,完成于1010年。当时是波斯历史上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阿拉伯人的入侵,社会的黑暗,尤其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屈辱生活,使作者燃起爱国主义的热情。长篇叙事诗《列王记》就是在作者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列王记》从波斯的神话传说写起,一直写到萨珊王朝的末期,包括了4000多年间25代玉朝和50多个帝王公侯以及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全诗由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和历史故事三部分组成,其中英雄故事占着重要地位。《列王记》着重塑造了一位卓越的勇士、民族英雄鲁斯坦姆的形象。他为了捍卫祖国的疆土,南征北战几十年,立下了丰功伟绩。诗中以浪漫夸张的笔调多方面地表现了鲁斯坦姆的英雄性格,不少情节写得十分精彩。这首诗反映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赞颂了捍卫祖国疆土的英雄,也由于它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成为波斯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命运沉浮的波斯史诗《列王记》-第1图

在伊朗历史名城设拉子有一座凯利姆可汗古堡,是由赞德王朝(1736年-1796)国王凯利姆所建。古堡门口的城墙上方有一副瓷贴画,画上的故事来自《列王记》。这是一部波斯语史诗巨集,由菲尔多西(Ferdowsi)在1010年左右完成。

菲尔多西于940年出生在呼罗珊(Khorasan)的一个村庄,《列王记》是他用一生著就的伟大史诗,记述从创世开始到被伊斯兰帝国征服之间的波斯历史。《列王记》最初是为呼罗珊的萨曼王朝(874年-999年定都布哈拉的一个割据王朝,信奉伊斯兰教)的王公们所作。这部史诗的内容虽以传说居多,却是了解大波斯文化区历史的重要史料,其影响所及不仅在今天的伊朗地区,还辐射到中亚、土耳其、阿富汗与印度,在历史上的突厥、蒙古等其他民族中也产生过广泛影响。

《列王记》出现之时,悠久的波斯文化正摇摇欲坠。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征服波斯,长期致力于消灭波斯文化,最主要的就是消灭波斯语。在此背景下,重视自身波斯文化认同的萨曼王朝统治者努力复兴波斯传统,这才有了菲尔多西创作《列王记》之事。

进入波澜壮阔的20世纪,《列王记》的命运历经沉浮。1921年之后的巴列维王朝对《列王记》分外尊崇,因为其所传诵的内容是伊斯兰教之前的伊朗历史与文化。通过王朝的不懈努力,菲尔多西之影响深入伊朗日常生活,在德黑兰就有菲尔多西广场、菲尔多西地铁站、菲尔多西大街、菲尔多西街头塑像、菲尔多西国际大酒店,等等。

在巴列维王朝看来,伊斯兰教之前的波斯历史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1971年10月,伊朗举行了波斯帝国建立2500年庆典,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凸显伊朗历史的悠久和辉煌,当然少不了宣扬巴列维王朝在当时的成就。盛典相当于向世人宣告,巴列维政权与历史上伟大的波斯帝国实为一脉相承。

1979年革命后,新政府有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导向,那就是伊斯兰主义。菲尔多西的作品在一段时期内不再盛行,书店里也难以买到。

对本国历史的态度,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导向有关。近代以来落后于欧西的民族,普遍面临现代化的任务。而现代化不光是要富国强兵,更要从制度和文化上实现变革。这样一种倾向进步的巨大转型,需要一整套意识形态作为支持。它至少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落后了?

落后的原因当然会部分地归罪于某种传统和历史,但又不能彻底变成历史虚无主义。如果把所有的历史都否定,会造成思想意识的混乱,因为现代化还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解决这一内在困境,需要对历史进行分类,即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

在历史上,笼统地说,除了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对其他民族而言在接受初期算是外来的。所以,这一历史节点容易成为民族主义者大做文章的地方。倾向世俗化的伊朗国王时期,当政者无法像土耳其的凯末尔党人那样大力排斥宗教力量的影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倾向性,即彰显另外一种传统,那就是远比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历史更为久远的古波斯传统。它可以证明伊朗人在皈依伊斯兰教之前就已创造出辉煌的文明成就,已是非常伟大的民族。

菲尔多西的《列王记》作为古波斯历史的叙事史诗,受到极大推崇,正是上述逻辑中的重要一环。当然,还跟它对波斯语的传承和发展的有巨大贡献。

20世纪的伊朗经历了两场大变革:1921年-1979年是走现代化道路的专制王权时期,1979年后走的则是伊斯兰主义道路。两场性质截然不同的大变革塑造了伊朗人不同的历史观,国王时期强调的是伊斯兰之前的波斯历史,伊斯兰共和国时代强调的则是伊斯兰之后的历史。这在当代伊朗人中制造出身份认同的冲突与危机。这也是为何菲尔多西的《列王记》在霍梅尼革命之前与之后有截然不同遭遇的原因。

两种历史观的冲突,代表的恰恰是伊朗发展的两种导向:世俗化还是伊斯兰化。

在今天,伊斯兰革命的激情已然逝去,无论走在伊朗各大城市街头,还是在霍梅尼的陵墓前,随处可见生机勃勃、活泼可爱的伊朗人。到底该如何评价本国的历史和文化,最终还将取决于伊朗人自己的态度。

伊朗的复兴需要树立民族自豪感,但无论怎样,伊斯兰文明在中亚和西亚早已经根深蒂固。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察古观今”,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

波斯《列王记》,伊朗世俗化还是伊斯兰化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