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发展趋势

1.刘邦建汉以后,再度重新思考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利弊。

(
1)郡县
利:利于中央集权。

弊:缺乏宗法关系的支持,易使皇室孤立无援,如秦朝。

(
2)封建
利:可赖宗法关系,屏障王室。

弊:数代之后,易产生分裂割据。

2. 刘邦的解决办法→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制

(国)-仍设王国

→王国的丞相由中派遣,下统百官

→中央的权力

→租税、繇役大部分政权仍归王国

→王国的权力

(郡)-仍设郡县

→中央直辖区域扩大,下设郡县

→王国之内亦设郡县

()郡县制的稳固

※郡县制的稳固过程──从汉文帝到武帝

皇帝

文帝

景帝

武帝

建议者

贾谊

鼌错

(主父偃)

措施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武力削藩

推恩、众建

1.郡县制的挑战:七国之乱,原因:郡国并行制的推行,仍使王国拥有租税,徭役和大部分政权,因此数代之后,仍导致诸侯国跋扈与中央对峙,其中有七国于景帝时起而叛乱。

2.解决方式:

(1)文帝―温和手段―贾谊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2)景帝―强硬手段―鼌错建议以武力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3)武帝―彻底削弱封国势力―推行「推恩」、「众建」政策,使王国名存实亡。「推恩」、「众建」→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结果,推恩封侯者达170、180人,多数王国被瓜分,使诸侯更弱。

()封建制的挑战:虽然从汉武帝以来的郡县制巳成主流,但两千年来,广土众民的帝国,常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和地方分权的封建制之间抉择,所以封建制仍一再挑战郡县制,举例如下:

西晋

八王之乱

晋武帝封宗室为王,予以兵权。惠帝时贾后干政引发诸王不满→骨肉相残

明代

靖难之变

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戍守边疆。惠帝意图削藩,燕王起兵夺得政权

清代

三藩之乱

满清入关为拢络强将,封吴三桂等为藩王,康熙有意削藩引发吴三桂等叛乱

2

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发展趋势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