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VS曹魏的“兴势之战”,司马懿偷着乐吧

公元244年的“兴势之战”,参战双方魏国与蜀国,这场大战不仅参战双方出动兵力数量超过十三万人,而且对于蜀国有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蜀国输了这一仗,马上就会面临灭国的巨大风险。
公元244年,魏国少帝曹芳在位,蜀国则是后主刘禅在位。魏国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之间正在为了朝政大权而明争暗斗。曹爽虽是皇室宗亲,但司马懿是曹魏四朝老臣,德高望重功勋卓著。而曹爽属于后起之秀,缺乏可以和司马懿抗衡的军功。
曹爽急于创立功名,提升个人威望,于是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发起了讨伐蜀国之战,想一举灭掉蜀国,从而立下不世奇功。244年3月,曹爽带领征西将军夏侯玄、雍州刺史郭淮,带领十余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由骆谷道穿越秦岭一路南下,直扑汉中。

 蜀汉VS曹魏的“兴势之战”,司马懿偷着乐吧

驻守汉中的蜀国大将,是汉中太守、镇北大将军王平。王平手下仅有三万士兵,不足魏军三分之一,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王平召集部下将领商议对策,大家一致认为魏军实力过于雄厚,蜀军兵力单薄难以抵挡,应该放弃汉中外围的关隘主动后撤,收缩兵力退守汉中腹地的汉乐二城,然后固守待援。等蜀国从益州派来大部队后,再合力驱逐魏军。
王平审时度势,否决了这种错误战术。他认为,汉中外围险关要隘决不可丢弃,否则十余万魏军一旦深入汉中,分路进击,会让蜀军左支右绌难堵难防。而蜀汉最近的屯兵之地涪城至汉中有一千余里,等蜀军大部队赶到,汉中很可能已经失守。一旦汉中有失,蜀汉大后方益州也就岌岌可危了。

 蜀汉VS曹魏的“兴势之战”,司马懿偷着乐吧

王平当机立断,兵分两路,一路驻守地势险要的兴势山,一路驻守兴势山东侧黄金城,各路人马充分利用地形,构建防御体系,坚决顶住魏军的攻击,不让魏军进入汉中半步。

 蜀汉VS曹魏的“兴势之战”,司马懿偷着乐吧

(兴势,今陕西洋县北)

王平这一招收到奇效。魏国大军被堵在汉中之外的荒山野岭中,在蜀军顽强抗击下寸步难进。由于人数众多,时间稍久,后勤粮秣供应难以为继,捉襟见肘。连通汉中和关中的骆谷道,全长400多里,且大都是坎坷难行的山路,大批量车马通行极为困难,想长期保证十万人马的粮秣供应,几乎是难以克服的困难,很快发生了粮荒,每天都有很多人员和牲畜饥渴而死。
魏军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中,军心浮动士气低落,曹爽无计可施。战报传到洛阳,经验丰富太尉司马懿立即意识到魏军面临的巨大风险,急忙给前线的夏侯玄写信说:“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平路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徼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让他们火速撤军,免得被蜀军合围。
曹爽还在犹豫,这时蜀国后方援军相继纷至沓来,实力大增,蜀国大将军费祎也亲自来到前线。果真如司马懿所料,足智多谋的费祎,看出了魏军的困境,想要打一个大型歼灭战,派遣几路人马插入魏军后方,切断其退路,想要把十万魏军一口吞掉。

 蜀汉VS曹魏的“兴势之战”,司马懿偷着乐吧

曹爽和夏侯玄在归途中,遭到蜀军在险关要隘之处设立的三道防线的阻击,局面危殆。幸亏曹魏人多势众,经过苦战,在付出重大伤亡后,魏军才得以突破蜀军包围圈,返回关中,但无论出征将士、还是骡马牲畜、军械辎重都遭受严重损失。
魏国的这次南下灭蜀之战,以彻底失败告终。这次战役中,蜀国在王平、费祎等人表现出极为高明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水平,让实力远弱于对手的蜀国,以极小代价打赢了这场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战,堪称蜀国战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战。遗憾的是,这场精彩大战却被罗贯中忽略,《三国演义》对此战一字未提。

 蜀汉VS曹魏的“兴势之战”,司马懿偷着乐吧

“兴势之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蜀汉费祎因为此战大胜而获封成乡侯,留守汉中直至244年9月返回成都。相反,魏国曹爽的威望和影响力骤跌,为他以后在与司马懿的权力争斗中最终倒台埋下了伏笔。

蜀汉VS曹魏的“兴势之战”,司马懿偷着乐吧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