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话说:水利工程师崇伯鲧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水越治越凶,反造成洪水肆虐。造成百姓死亡无数,灾情哀鸿遍野,连一向仁慈宽大的共主,都不轻易饶恕崇伯鲧的疏失,将鲧的职位与脑袋一併给搬了去。只留下了水患后的烂摊子,转交给鲧的儿子禹,意思是暗示禹说:「水不给我好好治厚,下场就跟你老爹一样!」听说禹这小子从小就十分聪明敏捷,对人信守诺言,做事更是认真负责。尧的未来接班人舜知道这小子的优点,对他很是信任,于是就建议尧说:「把水患交给禹来治,请主公放心!」

禹接到上级治水的命令,不敢怠慢,立马调集跨部落的诸侯与百姓组成的防灾应变小组。并带着各种测量工具,先把全国各地的山地河川做全面的调查。他们在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树立标记,把天下一共分成了九个州来治理。禹和防灾应变小组为了达成任务,每天都要和工人们一同爬山涉水,一起吃喝拉撒睡,同甘苦共患难,所以,一方面:禹及成员手脚破皮流血淤青,进而长满厚茧,偶有骨折疼痛,而禹都能把状况hold住。另一方面:禹和他的下属工人们建立了兄弟般的革命情感,深受下属爱戴。

禹命令他的治水秘书长伯益,分配给人民专在潮湿地区生长的稻种,好让人民在洪水时还有稻米可以吃。同时,又让粮食仍有剩余的部落,援助缺粮的部落,表示禹很善于用公平手段来处理部落之间的纠纷。

禹自己则牺牲享受,粗茶淡饭,穿粗布裳,住破旧的屋子,有多余的公费,就拿来祭祀山川神明,祈求神明消退洪水保祐人民;或是拿来建造疏洪的沟渠设备。而他时时警惕当年老爹因治水失败而处死,所以,更加卖力的治理洪水,忙碌到过了三十岁还没娶老婆。

有一回,他经过涂山治水半途,遇到一名女子─女娇。结果男无意女有情,女娇没死心而很主动的找了服侍她的婢女,去向禹传达自己的爱意。于是禹便和她成亲,不过,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才结婚四天,便向老婆请假离家去治水,好像一点也不眷恋他新婚的妻子。况且,在他治水十三年的岁月中,虽有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皆因有公务在身,而没进去探望妻子儿子。

他日思夜想的就是用最好的方法来平息洪水,后来,他设计出双管齐下的方法:一种:是他老爹死前用的息壤堤防来吸附洪水,防止洪水蔓延;另一种,则是疏通河川及湖泊内的淤泥,把洪水引导到海里。这套方法果然有效,总共有三百条着名的大河及三千多条小支流,被禹及他的治水团队疏通到大海。

禹曾发现所有的洪水中,最难搞的一段,是黄河流经陕西和山西两省的交界地段,因为,那一段刚好被龙门山挡在中间,使得黄河必须绕过龙门山才能继续往下走。因此,水患不发生也难。禹为了搞定这一段洪水,于是加派工人,把龙门山打一个大缺口,让黄河从缺口直接流下去,形成了有名的「龙门急流」。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劳,就把这一个缺口取名为「禹门口」。

禹为了治水,十三年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把每一个他所经过的地方:它们的风土民情或山川形势都摸得十分清楚。他又把天下的九个州的土壤拿来分析,并把每州的土产加以分类,根据这些资料,制定出一套九个等级的赋税制度和各州诸侯进贡特产的标准。

水患平息之后,各州人口及生产力大增,同时,天下共主舜那边的税收及来自四方的贡品也源源不绝,禹也把尧舜对人民的教化和威德随着治水成功的经验(置入性行销)向四方推广,四方的诸侯无不拥护禹的领导。

有一回,舜召集几位贤能的大臣们聊天,舜要大臣们讲讲自己的长处,首先发言的是大法官皋陶:他认为自己的道德信用都很OK,而且,判案也很公正清廉。接下来,舜也要禹说说自己的长处,禹则只说自己不过是很勤勉而已。皋陶故意呛他,要禹先生解释什么是勤勉?于是,禹便把自己治水的经过说了一遍,这一遍把皋陶说得心服口服,并命令人民必需以禹的言行作为榜样。其实,也不用皋陶这样命令,人民这么多年来听多了看多了有关禹治水的事蹟,自然而然对禹感恩戴德,并尊称他为「大禹」。舜看到人民对禹这样拥护,便找一个黄道吉日把天下共主之位禅让给禹,过了十七年后,舜在南巡天下的路途中去世,禹亲自为舜举行隆重的丧礼后,正式接掌共主的大权。

做了几年天下共主,总觉得该是物色接班人的时候到了,禹为了要效法尧舜禅让的美德,看了老半天,终于相中了朝中最贤明的大臣皋陶,且准备为皋陶举行正式的禅位仪式,让他代理天子之政。不料,贤臣皋陶竟比禹先行离开了人世。

皋陶死后,禹又考虑当年他治水团队副手的伯益为继承人,禹看中伯益的理由是,尧在世时,曾派他协助禹治水,由于协助有功,同时又将开井取水的技术推广到每家每户,尧便赐给他最尊贵的黑旌旗,又将族女下嫁给伯益。舜在位时,也曾特令伯益负责驯养鸟兽,且没有让舜失望,并赐「嬴」姓给伯益家族。于是,伯益接受禹的受命开始摄理政事,接受考验,十多年过去了,禹的年纪也老到逼近百岁大关,他深怕死后天下诸侯不支持益,所以,就找个机会把伯益介绍给诸侯们认识,于是,他带着未来的接班人到南方的会稽山召见天下诸侯。

四方诸侯一接到禹的命令,没有不立马赶来相会的。禹要求每一位诸侯必需老实的做施政报告,并依他们施政得失的好坏,给予记功嘉奖或记过惩罚。诸侯大会开始,这个时候,诸侯防风氏才匆匆赶到,禹对防风氏的迟到非常不爽,觉得他并没有把自己这个共主放在眼里,且又不守纪律,任凭防风氏如何解释、如何求情,禹还是硬起心肠把迟到诸侯给处死。从此,天下诸侯更加佩服禹的威信。

诸侯大会不久,禹由于过度劳累又年纪太大,便死在会稽山,由伯益修建禹陵来安丧他,人民也为他盖了一座禹王庙以彰显他治平洪水的功德。

大禹治水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