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帝国

一、贵霜帝国的建立

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是大月氏人建立的,我国古称之为大月氏国。大月氏人原居我国敦煌、祁连山一带。2世纪BC时被匈奴所破被迫西迁,在大夏占据阿姆河流域。张骞通西域时,大月氏属地上分为5个侯国,中国古书称之为“五部翕侯”,公元1世纪时贵霜翕侯丘就却(库久拉·卡德斐塞斯)败其他翕侯,统一各部,自立为王,建立贵霜帝国。

帝国最强盛时是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Kanishka)统治时期(约78~102年),经不断扩张,帝国版图包括了西到伊朗东部,东至恒河中游,北抵咸海和葱岭一带,南到纳巴达河,拥有了中亚和次大陆的大部地区,成为当时世界上大帝国之一,首都富楼沙(今白沙瓦)。

贵霜帝国是横贯中亚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商业贸易向来十分繁荣,西与安息、罗马、东与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境内的商品货币经济也相当发达。历代国王都铸造了大量的金属货币(金、银、铜)。今天我们对贵霜历史所拥有的一些知识,主要来自中国史书的记载。

 

二、大乘佛教

随次大陆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反映在宗教上便是佛教越来越多地接受婆罗门教影响,越来越堕落,愈来愈脱离下层人民群众,导致了一个新教派—大乘佛教(Mahayana
Buddhism)的出现。

“乘”在梵文中是运载、运渡或车辆之意,指乘载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或指佛教的修行方法、途径或教说。“大乘”即大道,它接受了外道思想,对释说进行了修正,并将基本保持释迦牟尼学说的斥为“小乘佛教”
(Theravada
Buddhism)。大、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

1.从哲学宇宙观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否定主观的真实性,但并未否定客观的存在;“大乘”提出“法我皆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固定的实体,一切实物不过是互相依存的种种表现罢了,不仅否定了主观真实性,也否定了客观的真实性。

2.从修道途径看:小乘主张“自度”,重视自觉,即每个人靠自己修行,瞑思坐禅,断绝苦因而得度,以解脱自己为中心的;“大乘”则主张“兼度”,
重视“觉他”,不仅要自度且要“度他”,所谓“度尽一切众生”,乃至在自己未达彼岸前,先救度他人。因此,大乘佛教主张修“三学”,“八正道”外,还要兼修“六度”(布施、净、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3.从理想极果和境界来看:小乘佛教所理想极果为阿罗汉(到此便已杀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不再轮回),佛陀伟大人格是累世修行结果,一般人是根本无法达到的理想境界是无余涅磐;大乘所理想的极果是佛(“十法界说”:佛为最高,其下有菩萨、缘觉、声闻[阿罗汉]。此为“四圣”、下还有“六凡”),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且不以出家为悟道条件。

4.另外大乘佛教还引入了偶像崇拜。而小乘佛教则否定神的存在,反对偶像崇拜。

迦腻色迦是大乘佛教信徒,他统治时期大力提倡佛教。据说2世纪初他召集了佛教史上的第四次“结集”,
迦腻色迦每天请一僧人入宫说法,但因部派繁多,从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召集了这次历时12年的大“结集”。与会高百余人,重订佛教经典和教规。从此大乘佛教在次大陆和中亚取得了优势,小乘佛教则流行于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各国。

也正是此时佛教经东西通道,在东汉初传入我国,南北朝后开始盛行,后又传入朝、日。传入西藏和蒙古地区的形成黄教、佛教演变为世界性宗教。

 

三、帝国衰亡

贵霜帝国是一个无统一经济基础,民族众多的大帝国,民族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到3世纪时帝国分裂、5世纪时被嚈哒人所灭。

贵霜帝国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