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宋真宗为什么“泰山封禅”?宋真宗之后为什么再无帝王封禅?

泰山封禅到底有什么意义,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中国古代的皇权,都讲求君权神授,皇权与着上天有着神秘的连接关系,泰山在古代被认为是最高的地方,在泰山之顶是最接近“上天”、适合同“上天”对话的地点,因此,泰山在古代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秦始皇是古代泰山封禅的第一位皇帝,始皇帝泰山封禅创制了一套完整的封禅礼仪,完成了泰山封禅的壮举。

宋真宗为什么“泰山封禅”?宋真宗之后为什么再无帝王封禅?

始皇帝泰山封禅之后,后世默认确立了泰山封禅的条件:

1. 国家盛世一统;

2. 皇帝必须要做出了重要的功绩,足以篆刻流芳后世;

3. 天降祥瑞

以这三个条件,始皇帝之后,宋真宗之前,一共有记载的仅有五位皇帝泰山封禅,分别是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这三个条件十分苛刻,达成这三个条件,实质上要求帝王本身的文治武功、统治的国家都是处于盛世辉煌的阶段。

因此,封禅泰山在宋真宗之前,就成了封建帝王最崇高的理想追求之一。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宋真宗赵恒继位初期,以勤政治国,广开言路,锐意革兴,使宋代朝廷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大大发展,出现了“咸平之治”的小康局面。自从宋真宗勉强打退萧太后带领的契丹兵的大举进攻,屈辱地与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后,他的进取精神就日渐泯灭,每年向辽国纳些岁币以求苟安,施政思想也日益保守,并且还崇道信佛。

结合前面泰山封禅的三个条件,我们来看看宋真宗当时的情况:

第一个条件,国家一统。

对比秦朝和宋朝的地图,可以看出宋朝时期的疆域不及秦朝,丢掉了幽云十六州和辽东等地,国家尚未完成统一,一统的条件不足;

宋真宗为什么“泰山封禅”?宋真宗之后为什么再无帝王封禅?

宋真宗为什么“泰山封禅”?宋真宗之后为什么再无帝王封禅?

第二个条件,皇帝本人要有足以流芳的功绩。宋真宗在辽国入侵时主张南逃,战争之时主张议和,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这样的功绩怎么可能流芳?

第三个条件,天降祥瑞。没有? 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个突破口。

无论哪一个条件,宋真宗都不具备。但是,公元1005年,宋真宗赵恒听信谗言,提升了善于阿谀奉承的主和派官员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居为百官之首。王钦若是个十分懂得迎合主子的小人,他看准了赵恒讨厌战争而又好大喜功的心理,就向真宗提出了“封禅泰山”的建议。他向真宗建议道:“自古以来,就有圣人以神道设教的说法。祥瑞虽不是人力可为,但是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昭示天下,其实与天降祥瑞是一样的”。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日,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
宋真宗取消了大臣们的年假,紧急召见文武百官!
没别的事,宋真宗详细讲了一件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做的一个梦——将会有一个神人在这年正月,赐三篇天书《大中祥符》给他。
再也不用多说,在场每一个人都是人精。

不多日,真宗上早朝时,有官员报告,在宫城左承天门南角发现了一条两丈多的黄帛,上面隐约有字——“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黄绢还包着三本天书。
于是,真宗率领群臣来到承天门,焚香望拜,永保宋祚。赵恒把这充满恭维之词的“天书”,藏在金匮之中,然后大宴群臣,庆祝得此“天书”,而后立刻改元为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并且派遣使者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京城寺庙以及各地宫观。各位臣子也纷纷上表称贺。
大中祥符元年初,兖州知州亲率一千二百八十多人来到京师上表说,天降祥符,国运昌盛,请赵恒封禅泰山,以报天地。不久,官中的功德阁又发现“天书”一副。宰相王旦率文武百官、中外使臣、僧道各界等两万多人伏阙上表,请行封禅。

宋真宗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在当年十月“封禅泰山”。六月,王钦若又上奏说,泰山下澧泉涌出处又有“天书”出现。群臣再次纷纷上表称贺,并上奏要加给赵恒尊号“崇文广天尊宝应章圣明仁孝皇帝”。这些阿谀之词,宋真宗赵恒竟然全都接受了。
十月,庞大的议卫护从跟随宋真宗赵恒离开京城前往封禅。用玉轲运载的“天书”行于队伍前列,表示此次封禅“师出有名”,是宋真宗前来拜谢上天所赐的“天书”教诲的。真宗及随从人马,经过十七天的长时间行路来到泰山脚下,仪仗队士兵每两步一人、隔八步树一旗,直从山脚通到山顶。真宗的这次封禅可谓是浩浩荡荡,极为风光。

宋真宗为什么“泰山封禅”?宋真宗之后为什么再无帝王封禅?
十月十三日早晨,赵恒头上戴着通天冠,身山穿着绛纱袍,乘了金辂,后面装备法架,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泰山顶,准备封禅。次日,真宗以隆重的仪式封祭昊天上帝及各路神明,很长时间礼仪才完毕,最后又登上朝觐坛,接受百官、使臣及僧众的朝贺,并颁布诏令大赦天下。封禅完毕后,真宗下诏改泰山脚下的封县为“奉符县”,并且作《庆东封礼成诗》,还下令群臣唱和,又设下盛宴,群臣通庆封禅成功。
十一月,宋真宗回到京师开封,诏定“天书”降临京师的那天为“天庆节”,并且命人将他泰山封禅一事编成《大中祥符封禅记》一书,还命人专门制造了奉迎“天书”而使用的“天书玉辂”,群臣为了讨好皇上,争相上奏表章,赞颂赵恒功德无量,才感动上天得降“天书”。
其实,自秦汉以来,只有少数帝王因为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国富民强,才有理由去泰山封禅。然而,宋真宗在位期间,不仅政绩不显著,还同辽国订了屈辱的条约,就是这样一个平庸的皇帝竟然也跑去泰山封禅,所以宋真宗封禅不被后人称赞。并且真宗在内扰未平、外患未平的衰弱国势下,做这样劳民伤财的事,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根本于国于民无益。而那些阿谀承的大臣们,也不顾连年水旱灾造成民心动摇,还投真宗所好,屡屡慌报所谓“祥瑞”,说什么“池盐不种自生”、“仙书《灵宝真文》问世”、“黄河自清”等旷世谎言,对于这些真宗居然都深信不疑。相反,宋真宗对于忠臣的进谏,却当做耳旁风,丝毫不予理会,彻底地退去了即位之初的进取心。
此后,宋真宗又与大中祥符四年,再次封禅泰山;大中祥符七年还到南边驾临亳州。沿途所费估计不下数十万钱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赋税负担,宋朝积贫积弱的形势更加严重了。

就这样,宋真宗彻底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赵恒在延庆殿驾崩。
这出持续十多年的造假运动以宋真宗的死宣告结束。
七年后,老天爷不知道是不是真开眼了,一场雷击下来,把宋真宗收藏天书的玉清昭应宫连带着天书一起全部焚毁于熊熊大火当中。

《宋史》毫不客气的地评价道:
“一国君臣如病狂”。在这波造假运动中,真宗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到其晚年“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穿插个笑话:
宋真宗于泰山封禅,翰林图画院命令一位著名画家创作一幅名为《泰山封禅图》的画作作为献礼。
很不情愿地画家在威逼下接受了工作。画完成后,充任翰林院勾当官的內侍前来验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画面上是一男一女在豪华的大床上极尽缠绵,窗外的风景是东京福宁宫。
“这是什么?这女的是谁?!”翰林院勾当官愤怒地问。
“官家最爱的刘美人。”画家答道。
“男的呢?!”
“马军都虞候张耆太尉。”
“官家在哪?”
“官家在泰山封禅。”画家答道。

分析宋真宗非要进行泰山封禅,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赵宋得位不正,赵匡胤在对他有深恩的周世宗柴荣驾崩后,于世宗遗孤尚未成年之间兵变得位,赵宋的建立历史比较难看,而泰山封禅有着上天认可皇权的意义,因此他需要通过封禅让赵宋的皇权披上上天认定的“合法”外衣;

第二,赵宋建立之后,对辽国的战争打的极为难看,周世宗之时,三个月就打下了辽国三个州的土地,显示了极强的军队战斗力,而赵宋继位后,继承了北周的军力,但对待辽国,鲜有胜绩,宋真宗的父皇太宗更是北伐惨败,轮到他本人更是签订了这样的耻辱合约,因此急于泰山封禅粉饰赵宋这是建立了“太平盛世”;

第三,宋太宗、宋真宗一脉得位不正,宋太祖开国之后,宋太宗以兄弟之名继位,本就不符合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太宗、真宗两人比之太祖,方方面面都差了许多,显出了新兴的王朝就在走下坡路的疲态,因此他需要封禅泰山提振皇室,鼓舞全国军民士气;

第四,宋真宗要青史留名。

综合以上,签订了《澶渊之盟》这样的丧权辱国条约,宋真宗才急迫的在短短三年内就策划完成了封禅泰山的举动,然而,他的封禅,注定成了历史上的“一场笑话”,这之后帝王一方面因为不屑,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搞这事会让朝堂变得乌烟瘴气,所以再也没有帝王登临泰山封禅,而是改为对泰山的祭祀,派出重要大臣去即可。

宋真宗搞的这一次封禅,彻底将泰山封禅的政治意义打落到了谷底,前世的皇帝已经故去没有办法,后世的皇帝自然不愿意与这样“三无”条件的帝王并列位于封禅名单之上,这之后,历朝历代非常默契地不再封禅,封禅至此绝迹。封禅泰山彻底从古代封建帝王崇高的理想追求中抹除!

闹剧!宋真宗为什么“泰山封禅”?宋真宗之后为什么再无帝王封禅?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