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回鹘文文献研究( 06-22)
敦煌莫高窟回鹘文文献研究-民族史敦煌莫高窟回鹘文文献研究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献残损严重,许多词语难以辨认;如何考证文献中出现的梵语和佛教用语、忠实地译出千年前的回鹘文诗歌又不失韵文的特点……这些工作耗费了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在他的新著《回鹘文诗体注疏和新发现敦煌本韵文研究》问世后,这种“死文字”所记载的历史画面,随着研究而“复活”。迎难而上,研究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这位哈萨克族教授的经历,正是几代献身回鹘文文献研究的中国学者的一个缩影。回鹘文化“破土而出”回鹘文的创制时代因缺少明确证据而难以确定,这一难题长期困扰国际学界,有学...
喇嘛教艺术( 03-31)
喇嘛教艺术-民族史第五节 喇嘛教艺术SectionFivethe ArtofLamaThurch  喇嘛教和喇嘛教艺术流行,是元代所特有的现象。它与内地流行的佛教及佛教艺术差别极大。其宗教艺术形象中,有些形象狰狞可怖,怪诞难晓;其中喜金刚形象则赤裸裸地描绘男女交媾,颇使俗人困惑。喇嘛教,一般指流行于西藏、内蒙和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佛教。“喇嘛”为藏语,义为无上,即汉语称僧为“上人”(或和尚)的意思。梵语称“居卢”。喇嘛教对正统佛教而言属于“另一系统”,是印度“密宗”教派的远亲。正统佛教与之相对,被称为“显宗”。  显宗与密宗有明显的区别,一是二者尊奉的神祇不同。显宗尊奉释迦牟...
敦煌莫高窟与藏经洞的历史( 03-23)
莫高窟与藏经洞敦煌地区早期的佛教活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大约始于两汉之间。传入途径,有海、陆几条不同路线。其中北线为陆路,经中亚传入西域,再经河西传入内地。敦煌地接西域,是我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区之一,也被认为是佛教向中国内地传播的第一站。敦煌最初的佛教活动,今已不可知。有明确记载的始于魏晋时期:竺法护的译经活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梵名昙摩罗刹(或作达磨罗察)(Dharmaraksa),其先月氏人,世居敦煌。原姓支,八岁依竺高座出家,从师姓。时当曹魏末年,深感于当时佛教徒只重寺庙佛像而忽略佛典传译的缺憾,发心弘法,随师西游。通晓西域诸国三十六种语言文字,搜集到大量佛经原本。回国后,从晋武帝太始元年(265)至怀帝永嘉二年(308)...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