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剧简介( 01-23)
阜新蒙古剧简介-民族史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阜新蒙古剧成为中国第九个少数民族剧种。阜新蒙古剧是在阜新蒙古贞短调民歌(与草原长调民歌相区别)基础上产生的,是蒙古民族的歌、舞、扮、诗、骑、射的综合艺术。在解放初,阜新地区就形成了蒙古剧的雏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人口占85%的佛寺乡,是蒙古剧的发源地。1947—1949年,获得解放的佛寺村民间艺人编写和排演了《慰问军属》的短歌剧。把蒙古民歌“明月”曲调配用到了剧中,加上对白、对唱、扮演等形式搬上了舞台。此后全县有许多蒙古族村纷纷组织民间蒙古剧队改编蒙古民歌排演蒙古剧。到1949年,全县农村的业余剧队发展到了4个。其中,佛寺乡...
内蒙古的蒙古剧简介( 01-23)
内蒙古的蒙古剧简介-民族史内蒙古蒙古剧是在蒙古族民歌、说唱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早期主要流布于内蒙古东部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经广泛传播现已遍布全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剧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孕育、嬗变过程。明清以来,演出于喇嘛寺庙的宗教仪式舞蹈“跳查玛”和仪式剧《米拉·查玛》,以及流行于民间的酬神表演“浩德格沁”,都包含有戏剧表演的因素,加之受从内地流入的汉族戏剧影响,进一步推动了蒙古剧的发展。1932年,在哲里木盟奈曼旗达沁庙的庙会上,当地蒙古族学生将科尔沁的叙事民歌《金珠尔》改编成载歌载舞、唱白相间的戏剧搬上舞台演出。与此同时,在察哈尔盟的蒙古族学校里,也以相同样式改编演出...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