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道教发展:寇谦之改造五斗米道( 11-09)
南北朝时期,北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后,鉴于自己是鲜卑族拓跋部,为了消除汉人由于民族隔阂而产生的反抗,实行了与汉族相同化的政策。在对待宗教的态度方面,太武帝对道教非常热心,并给予嵩山道士寇谦之对天师道(五斗米道)进行改革以强大的支持。寇谦之,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自称东汉光武帝时雍奴侯寇恂的十三世孙。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寇修之,为苻坚东莱太守。长兄寇赞,在北魏初任南雍州刺史。不过,寇谦之从小就无心于仕途,而是一心一意地倾心于道教。据记载,小时起,他就开始从家中仅有的道器、道书以及搜求学得的道术中,寻求道教带来的无限乐趣了。那时,他每天在家里诵经打坐,炼乳气功,服药饵,一心所想的就是能获得仙道灵...
强盛的柔然( 07-21)
强盛的柔然-民族史柔然汗国的肇基者是拓跋鲜卑首领拓跋力微的奴隶木骨闾。木骨闾的族系不详,只可确定出自东胡,后来他逃出拓跋部,建立柔然部落,活动于蒙古草原东部,其部众也以东胡为主。然而一代战神,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对柔然的打击,使得新建的柔然损失惨重,大量部众被北魏控制。木骨闾的六世孙,柔然王子社仑率领残部远遁西方,深入高车地界。高车即唐代铁勒诸部(包含薛延陀、回纥等)的祖先。被拓跋珪逼得仓皇西窜的社仑在高车各部面前,却如同天神下降。他一开始遭到高车人攻击,本就势力衰弱的部众被打得离散,仅剩千人,牛羊妇女都被高车所获。但社仑召集一千名残兵,在清晨袭击在柔然宿营地中享受醇酒美女的...
关陇集团:民族融合的典范,建立北周、北齐、隋、唐( 07-01)
关陇集团:民族融合的典范,建立北周、北齐、隋、唐-民族史直到现在,依然有许多人在争论隋唐皇族到底是鲜卑族还是汉族。实际这些争论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隋唐两大的皇室和主要的贵族基本都是来自于一个集团——关陇集团,而这个集团就是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产物。这个关陇集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带大家了解一下。一,六镇集团和汉族的融合问题众所周知,北魏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汉化改革之后,南下中原的鲜卑族就基本融入了汉族,而之前迁入中原的匈奴、西羌、氐族等也基本融入了汉族。但这并非代表北魏帝国境内所有的民族都融入汉族了,其中六镇就是一个典型。六镇是北魏设置在漠南地区的六镇军事重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设置六...
尔朱荣:北魏后期的关键人物( 06-13)
尔朱荣:北魏后期的关键人物-民族史公元515年,宣武帝元恪去世,五岁的皇太子元诩继位,是为北魏孝明帝,按照祖制,胡太后临朝称制。这个时候的北魏帝国并不安定,此前隐藏起来的矛盾都已经被激化,爆发出来了,统治阶级内部党争不断——胡太后临朝称制后,重用宗室大臣元叉,借元叉之手,将北魏权臣于忠逐出了北魏的权力中枢,随后,元叉又发动政变,将胡太后罢黜,专政数年,而后,胡太后又借助高阳王元庸之手,将元叉诛杀,重新临朝称制。北魏帝国在统治阶级的明争暗斗中,社会日益黑暗,民不聊生,早已对北魏统治阶级不满的京北六镇贵胄趁机发动起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六镇之乱,我们今天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北魏帝国...
柔然征伐西域乌孙、大月氏、悦般、粟特、龟兹、鄯善、西凉、北凉,再通丝路( 06-10)
柔然是一个全民皆兵的部落联盟,军事是柔然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历代可汗都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并使国家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疆域广大、军事实力雄厚的大国。柔然在蒙古高原上征战了150多年,曾经打败了中原的宗主国北魏,征服过周边的许多少数民族政权,是匈奴、鲜卑之后北方草原的又一个强大的政权。社仑正式建立柔然汗国后,就立即着手向西域地区发展。柔然大军沿着原来被匈奴人开发的草原丝绸之路继续向西扩展自己的领土,一直到达了阿尔泰山。丘豆伐可汗社仑并不像以前的匈奴和后世的突厥政权那样,把政权的中心定在漠北地区,而是把都城定在偏西的敦煌、张掖之北的地区。社仑可汗为了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他把军队中每一千人设为...
柔然汗国——鲜卑奴隶的发家史( 06-09)
柔然汗国——鲜卑奴隶的发家史-民族史公元3世纪中叶,柔然的最高统治集团郁久闾氏之始祖木骨闾在拓跋力微时被拓跋鲜卑掠获为奴隶,后免为骑卒。3世纪末,拓跋猗卢总摄拓跋三部时,木骨闾郁久闾恰因“坐后期当斩”罪,“亡匿广漠溪谷间”,并集合逃亡者百余人,依附游牧于阴山北意辛山一带的纥突邻部。由于“木骨闾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后子孙因以为氏”。木骨闾卒,子车鹿会雄健,不断兼并其它部落,拥有不少部众和财富,成为世袭贵族,以柔然自称。役属于拓跋鲜卑,“岁贡马畜貂豽皮。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正如崔浩所云:“夏则散众放畜,秋肥乃聚,背寒向温,南来寇抄。”车鹿会死后,经吐奴傀、跋地,至地粟袁卒,其部分为二:...
柔然人的民族起源( 06-09)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北朝的碑志、杂曲中,往往泛称之为“鬼方”、“猃狁”、“北虏”、“北狄”等。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如《魏书·蠕蠕传》提及蠕蠕为“东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宋书·索虏传》、《梁书·芮芮传》均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而《南齐书·芮芮虏传》则以为是“塞外杂胡”,《北史》则仅记载其“姓郁久闾氏”。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多种民族成分。根据《魏书》、《北史》及其它南北朝至隋唐有关史书记载,柔然所统辖的姓氏共有60余种,其中属于柔然的民族、部落有郁久闾氏、俟吕邻氏、尔绵氏、约突邻部、阿伏干氏、纥奚部、胏渥氏;属东胡鲜卑的有拓...
宣武灵皇后:不作不死,北魏胡太后的畅意人生( 04-06)
宣武灵皇后:不作不死,北魏胡太后的畅意人生-民族史一代淫后的妖孽人生...胡充华,北魏宣武帝皇后,本名胡仙真,别名胡承华,出身关西大族安定胡氏。胡充华幼年时受到良好教育,成年时入佛寺为尼。她在佛寺精研佛法,深通佛经义理。宣武帝元恪即位初年,经他人举荐,她被宣召入宫讲道。其秀丽优美的姿容、清纯伶俐的口才,深深打动了宣武帝。于是讲着讲着二人就开始了阴阳双修……没多久胡充华就发现自己怀了龙种,和当时北魏妃嫔第一时间设法堕胎不同,胡充华向天下人宣布了自己怀孕的消息。胡充华当众对元恪说:“依据祖制,儿子为储君,母亲应当被赐死,但臣妾却宁可让皇家有继承人而不愿贪生!”不知是母爱泛滥还是另有所图,胡充华这句话最终感动...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伐柔然( 12-04)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伐柔然-民族史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深入大漠三千里,大破柔然这一少数民族部落,俘虏部众三十余万,从此使强大的柔然走向衰落,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继汉武帝之后,中原政权对草原部落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图: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唐国强饰)根据史料,柔然是活跃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也有另一种说法,它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而欧洲的一些著作里,则称柔然为“阿瓦尔人”。而柔然人公认的始祖,则是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身边奴隶出身的一位骑卒,名叫木骨闾(鲜卑语秃头的意思),木骨闾犯了罪,逃亡到沙漠,聚集了数百名逃亡者,在沙漠中当起了沙匪。到其子车鹿会时,他们已...
鲜卑族的文化风格( 12-01)
鲜卑族的文化风格-民族史东汉刻狩猎纹骨板,为早期鲜卑族遗物鲜卑族的文化风格既有浓郁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又有受中原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的烙印。他们承前启后,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开拓了道路,并对后来的隋唐盛世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由于马能强国亦能富民,鲜卑族非常爱马并善于饰马。在鲜卑人的文化遗存中,最突出的是大量图案精美的铜鎏金镂雕工艺的鞍马饰具。鲜卑贵族一度十分盛行戴金银质的步摇冠,也给心爱的马装饰上华丽的金步摇叶。如1988年在辽西朝阳十二台乡鲜卑贵族墓出土前燕时期的成套鎏金马饰具,其马面饰中间当卢上部有三束火苗状的火炬形,顶部插马缨;当卢周边左右对称穿附28个套管穿连的...
鲜卑族的迁移和兴衰( 12-01)
鲜卑族的迁移和兴衰-民族史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东部草原东胡系分裂出来的一个部族,分为东部鲜卑和拓跋鲜卑两支,他们以成熟的骑马民族优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了整个北方。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其疆域东起辽西,西至新疆东部,北至蒙古高原,南达淮南。北魏地形图东部鲜卑在两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了三燕政权西汉初年东胡被匈奴击破后,溃败分裂成两部,其中一部退居大兴安岭南端乌桓山中,史籍称乌桓族。另一部也就是鲜卑人,其中的一支东部鲜卑向北退居大兴安岭南段的鲜卑山游牧(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一带山中),以此山得名,被称为东部鲜卑。最初匈奴强盛时,鲜卑因其势...
鲜卑族精美黄金制品( 12-01)
鲜卑族精美黄金制品-民族史北朝鲜卑族嵌宝石野猪纹金带饰鲜卑族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鲜卑族同前代的匈奴、乌桓一样,对金银饰品有着特殊的喜好,并盛行戴步摇冠。如内蒙古乌盟达茂旗西河子出土的两件拓跋鲜卑贵族的步摇冠,其分别为雌雄鹿特征,头顶部延伸的枝杈上满饰桃形金叶,行走时发出唰啦啦的金属声响,以显示富贵和气派。同时出土的还有金丝编缀成的长125厘米管状中空的金龙项饰,其两端各有一龙首,龙身为可活动的绞索式,并间隔垂挂二盾、二戟、一钺、二梳共五件兵器为装饰,工艺极其精湛。可以说明,龙在鲜卑族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同寻常的。鲜卑族和在此之前的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十分讲究腰带的华丽和装饰,在鲜卑族使用...
鲜卑族与佛教( 11-30)
鲜卑族与佛教-民族史鲜卑族开凿石窟、大兴佛教,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是我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个黄金时期。鲜卑人在定都平城和洛阳后,大兴佛教,开凿举世闻名的云冈和龙门石窟,兴建佛寺,使西方文明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中。山西云冈石窟大佛。拓跋鲜卑建都平成后,崇尚佛教,并模拟皇帝的形象造佛像。当时佛教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佛造像,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原址是北魏云中宫的一座庙址)出土一座精致的「太和八年」鎏金铜佛像,释迦牟尼佛盘坐于亚腰形须弥座上,慈目修眉,两耳垂肩,身披袈裟,右袒,右手作说法状;须弥座束腰部位是两只狮子,其下四足台座正面是两个似持帚的供养人;底座之...
鲜卑发展史( 11-30)
鲜卑发展史-民族史鲜卑族兴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首个统一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而这个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十二个地方政权。其中,拓跋鲜卑曾经横扫群雄,终结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北魏政权更是开创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先例。那么问题来了,“鲜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到了今天又是哪个民族呢?我们本文一起来探析一下!“鲜卑”一词的含义关于“鲜卑”一词的含义,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观...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消失( 11-30)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消失-民族史鲜卑为了繁荣昌盛,而迷失了自我。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域辽阔,若是少数民族想要在中原建立政权,必须要使自己的文化融入到中原来,且中原人数众多,如果不学习汉文化,是无法在中原如此宽阔的地域及众多的人群中立足的。所以想要长久统治中原,巩固政权,学习汉族的文化必不可少。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鲜卑族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一个民族,当时的统治时期还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但是到了后来,为什么就再也没有过鲜卑族的存在呢?至今为止,我国的民族有56个,其中没有鲜卑族,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孝文帝元弘着重学习汉文化,实习汉族政策说起。孝文帝,名元弘,献文帝的长子,孝文帝尚且年幼时...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