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朝鲜人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持续增长( 04-03)
二战前朝鲜人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持续增长-民族史当沙俄帝国摄取了远东外东北时,也获得了在土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远东地区土地广袤、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耕地开垦困难,在生产能力低下的时候,并不适合人类大规模在此开发和居住。早期这一地区的人口构成,主要是以人数不多的渔猎民族为主,中国政府并没有对这一地区给予重视,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或戍边。篱笆没有扎牢固,自然就吸引了强盗钻进来,早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沙俄政府所属的势力就开始逐步向欧亚大陆远东地区开始入侵。大约是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沙俄政府支持的远东探险队溯源叶尼塞河而行,直至占据了叶尼塞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开始对河流的源头地区开展勘探和...
中亚的朝鲜人是怎么来的( 04-03)
中亚的朝鲜人是怎么来的-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数十万的朝鲜族人,从他们的远东家乡被苏联迁徙到大陆深处的中亚地区——这些撇家舍业的朝鲜人,经历了痛苦的长途迁徙旅程后,又在陌生之地奋力生存。1860年,清朝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清朝向沙俄割让远东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丧权辱国、尊严尽失。此后,由于连年的大规模自然灾害,许多在朝鲜半岛生活的朝鲜人,庄稼被毁、衣食无着,就如同当时同样受灾的中国农民背井离乡闯关东一样,朝鲜农民被迫大批地向着远东地区进行迁移,以谋求更好的生存活路。十月革命胜利后,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已经超过了10万人,是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政府远...
雅克萨之战:清朝是靠大炮打败了俄罗斯( 04-02)
雅克萨之战:清朝是靠大炮打败了俄罗斯-民族史清军为何能在雅克萨打败俄军?有朋友问,在雅克萨之战的时候,俄国因为受欧洲工业文明影响,火炮火枪已经很厉害,而当时康熙皇帝的清军,骑马射箭,为什么能在雅克萨打败俄国人呢?其实我们很多朋友,都误解了清军。在康熙皇帝的时候,清军并不是一支冷兵器军队,而是一支热兵器军队,清军的火炮,在当时是非常厉害的,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打败南明,不是靠的骑马射箭,而是靠的火炮。博物馆收藏的,雅克萨之战的清军火炮那么问题又来了:不是说大清很落后吗?大清早期,是哪来的火炮呢?答案是:汉人。是的,是汉人教会大清,制造和使用火炮。那么汉人的火炮又是谁教给汉人的呢?答案是:葡萄牙人、...
雍正是怎样将贝加尔湖拱手让给沙俄( 04-02)
雍正是怎样将贝加尔湖拱手让给沙俄-民族史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后,疯狂扩张,哥萨克一路东进。公元1635年,皇太极征服了外贝加尔地区的索伦部。1636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元室后裔林丹汗奉上了传国玉玺。从此,皇太极就兼任蒙古大汗。1638年,漠北喀尔喀蒙古向大清奉上了“九白之贡”,表示臣服。这也预示着,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广大漠北地区,在名义归属大清王朝。但大清对漠北的主权只停留在形式上,连羁縻统治也算不上。更为严重的是,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揭开了中国改朝换代的序幕。从此,满清的统治重心完全转移到关内,北方无暇他顾。这就给了俄国人南侵的绝佳时机。早在1643年沙俄势力已抵达贝加尔湖北畔,...
克里米亚被遗忘的鞑靼人( 12-11)
克里米亚被遗忘的鞑靼人-民族史2014年2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后,常年居住此地的俄罗斯人终于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在他们弹冠相庆的时候,有的人则在暗自神伤。在众多无力的反对声中,才回到故里安定不久的鞑靼人,显得格外落寞。他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征服者和主人,最后又被迫流亡它地。而现在,他们成了这片土地的少数派,他们为之奋斗了百年的独立梦,又一次被击碎了。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起源克里米亚鞑靼人或克里米亚塔塔尔人(乌克兰语:Кри́мськітата́ри,克里米亚突厥语:Qırımtatar),或称“克里米亚人”(Qırım,Qırımlı),是原定居于克里米亚半岛的突厥语民族。他们最早可追溯...
清代的布鲁特人与中国历史渊源( 12-08)
清代的布鲁特人与中国历史渊源-民族史布鲁特人,清代对柯尔克孜族的称谓。史称坚昆、鬲昆、黠嘎斯、吉利吉斯、乞利乞思、吉尔吉斯等。蒙古语意为“高原人”,清代沿袭。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分为东西两部,东布鲁特游牧于乌什、阿克苏西北,伊犁西南,共有五部落;西布鲁特游牧于喀什噶尔北部河西部、叶尔羌西南部;共有四大部落。01历史渊源布鲁特就是今天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族是同一个民族。当初准噶尔人称呼他们为“布鲁特”,后来清朝也沿用了这一叫法。布鲁特在汉朝时被称为“坚昆”,居住在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这里降水丰富,分布着大片的森林和草原,这些“人皆长大,赤发、析面、绿瞳”的具有明...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败给英法,为什么沙俄却成最大赢家?强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12-06)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败给英法,为什么沙俄却成最大赢家?强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民族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的几年之内,大清丧失了:外兴安岭至黑龙江流域(包括乌地河待议区)约65.5万平方千米;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地区大约40万平方千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领土约44.5万平方千米。计150万平方千米!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有这个疑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大清和英国、法国打的,不是和俄国打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及之后,大清和俄国签署《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轻易放弃了共计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清为何如此轻率?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5月签订。主要内容是: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
俄罗斯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领土扩张( 11-22)
俄罗斯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领土扩张-民族史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秉承的逻辑是“胜利者不应该被指责”,在这个口号下,俄罗斯从弱小的公国一步步成长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一切有利于(壮大)俄罗斯的人和事,就应该是正确的人和事。俄罗斯近代的发展堪称“俄体西用”,俄体当然就是他们的脱胎于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文明,不管俄罗斯人抵达哪里,就在那里伫立起金顶的洋葱头教堂,这个地方就是俄罗斯人心灵的皈依之处,它就必须是俄罗斯人的领地。谁家的历史上也不会把自己描述成侵略者,俄罗斯的历史书也不例外,俄罗斯民族同样是个热爱和平的古老民族,他先把自己从蒙古人的铁蹄之下拯救出来,再去致力于拯救那些水深火热的小部...
外东北地图为什么还标注很多中文地名?( 11-19)
外东北地图为什么还标注很多中文地名?-民族史在2003年国家测绘局(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中有这样一条(第十七条)有关地名的标注及标示:俄罗斯境内的以下地名必须包括中国名称(汉语拼音版和外文地图除外):“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乌苏里斯克”括注“双城子”;“哈巴罗夫斯克”括注“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括注“海兰泡”;“萨哈林岛”括注“库页岛”;“涅尔琴斯克”括注“尼布楚”;“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庙街”;“斯塔诺夫山脉”括注“外兴安岭”。时过境迁,为什么我国对于外东北的地名标注有这么大的执念,念念不忘?1.什么是外东北?在讲外东北之前,先要了解外东北的...
乌德盖人:俄罗斯境内与满族相近的远东民族( 11-18)
乌德盖人:俄罗斯境内与满族相近的远东民族-民族史乌德盖人,是生活在俄罗斯东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抱着孩子的乌德盖妇女乌德盖人主要生活在俄罗斯东部的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乌德盖人的人口大约有1700人,其中大部分都生活在俄罗斯。据说在乌克兰,也生活着一些乌德盖人,不过人数只有几十人,在2001年的时候,生活在乌克兰的乌德盖人,只有8人还在使用自己的母语。乌德盖人的母语属于通古斯语系的过渡语支,同时属于这一语支的是乌德盖人的“近亲民族”奥罗奇人,而曾建立大清王朝的满族人,其母语属于通古斯语系南部分支。在古代的时候,乌德盖人和满族人的祖先一样过着渔猎生活,他们曾被称呼为“乌...
野人女真包括哪些民族( 11-06)
野人女真包括哪些民族-民族史女真人,这是古代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部族。在明朝初期,女真人主要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这其中建州女真大家知道,它就是后来建立了清朝的那支女真人,其实建州女真在辽金时代为完颜部(金朝核心统治部族)附庸五国部。元末明初,其中三个女真万户分别在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带领下开始向东南迁移归附明朝,明朝后来设置了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于是被称“建州女真”。而海西女真主要分布于海西(今松花江东)到黑龙江,后发展为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部。后来,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崛起的时候,开始征伐海西并将它们...
通古斯人有哪些?为什么叫通古斯?( 11-05)
通古斯人有哪些?为什么叫通古斯?-民族史通古斯是什么意思?在中国,“通古斯”,是对居住在陈旗的鄂温克人的称呼,在鄂温克旗的锡尼河流域也有一部分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语言学上,通古斯人(Tungusicpeoples)作为族群的称呼最初是近邻雅库特人(Yakuts)对鄂温克人(Evenks)的称呼,现代一般是泛指母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族群。他们生活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外东北,以及中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河一带。他们的语言与东北的满族语言相近,故这个语言群体被称为满-通古斯语族虽然现代用“通古斯”这个名称称呼说通古斯语系各语言的族群并没有太大问题,但“通古斯”这个词汇却并不是来源于说通古斯语...
鄂温克与鄂伦春是一个民族吗( 11-04)
鄂温克与鄂伦春是一个民族吗-民族史东北地区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在语言学的分类上同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系的北语支。他们的语言在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完全相同,鄂温克和鄂伦春是同源关系。他们是十七世纪前古鄂温克部落的两个分支,同源于古鄂温克部落,只是到了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两个民族。使鹿鄂温克人鄂伦春猎手鄂温克古部落长期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山林中,从事于狩猎和捕鱼生产。十六世纪初,鄂温克古部落分布于贝加尔湖和黑龙江各支流的情况是:一支在贝加尔湖西北威吕河一带;一支在黑龙江上游石勒克河、聂尔察河一带;一支在中游精奇里江和牛满江一带。当时他们过着大氏族的生活。《明一统志》说,他们是“以桦...
楚科奇人:历史上俄罗斯遇到的最狠“战斗民族”( 11-01)
楚科奇人:历史上俄罗斯遇到的最狠“战斗民族”-民族史唐朝《通典》中记载到,在堪察加半岛以北有个国家叫夜叉国,这个国家的居民穿着海豹皮、狗皮做的衣服,用石头和骨头做箭簇,长相青面獠牙,骁勇善战。从地理位置来看,这夜叉国就是后世北山女真的一支,也就是今天的楚科奇人。而楚科奇人真正进入现代文明视野的,则是在沙俄向东扩张时期。17世纪初,沙俄向东一路迅猛东扩,哥萨克骑兵作为彼时纵横天下的铁骑,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入侵的势力遍及整个远东,推进到了堪察加半岛一带。就当时整个沙俄东扩的脚步来看,尽管他们在西伯利亚的疯狂扩张,也曾遭遇到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但沙俄军队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先天优势,对那些落后的蛮荒部族,基本...
属于乌克兰的哥萨克( 10-30)
属于乌克兰的哥萨克-民族史古画里来自乌克兰扎波罗热的哥萨克基辅罗斯的“三毛”——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拥有着哥萨克文化。基辅罗斯有“三毛”——这同宗同源的三个民族中,“三毛”白俄的“俄”更纯些,而“大毛”俄罗斯曾受到了东边蒙古人的影响,“二毛”乌克兰则一度处于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统治之下。在乌克兰,人们对哥萨克的认同度很高,认为这代表了乌克兰追求独立的精神和勇敢的民族性格。虽然如今的乌克兰极尽全力要剔除自己民族文化中的俄罗斯元素,但尴尬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哥萨克”,本身就包含了两大主干——一支是生活在乌克兰的扎波罗热哥萨克,另一支就是俄罗斯的顿河哥萨克。实际上,哥萨克,并非...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