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的信仰及其思想渊源

  2010102123日,福建泉州举办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宗教界人士、文化界专家学者参与活动。本次纪念活动为期3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追思法会、“弘一大师遗着手稿、书法及生平图片展览”、举行祭扫弘一大师舍利塔、瞻仰弘一大师纪念馆、举行纪念弘一大师书法篆刻展、《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首发式以及《一轮明月》电影招待会、学术研讨会等。

20101218日上午,由平湖市人民政府和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联合办、平湖李叔同纪念馆承办的纪念李叔同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暨“中国·平湖——李叔同人格与艺术研讨会”在平湖隆重举行。平湖市委书记盛全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本次会议共收到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论文28篇,并在会议上作了交流19日上午,会议闭幕。      论文集将于日后正式出版。

回顾新世纪以来的弘一大师研究学术会议,其成绩令人感慨和欣慰。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较,无论是在研究内容、研究深度、研究队伍和普及弘扬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就研究内容而论,新世纪以来弘一大师研究学术会议的成果已涉及弘一大师——李叔同的方方面面;就研究深度而言,研究者已不满足单一的记述、考证和评价,许多成果已利用多学科的理论进行深入广泛的探索;就研究者队伍来看,目前的弘一大师研究,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各阶层人士均已参与到研究中来,而在普及弘扬方面,人们已从纯粹的学术研究扩展到了应用、实践领域,在教育、宗教、文化等各领域尝试着弘一大师精神的继承与光大。可喜的变化来之不易,期待日后各地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弘一大师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

陈星,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美育学刊》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

在旧有的意义体系崩溃之后,传统中国人得以安身立命的传统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方式逐渐瓦解,个体被抛入一种极其陌生而混乱的现实情境,这是转型期的独特景观。在一个中心散落的时代,整个社会以及身处其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仿佛被强行置于命运的交叉路口无家可归,出现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多重危机。

作于1916年左右的《月》、《朝阳》歌中有这样的句子“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惟神,惟神,惟神!创造世界,创造万物,锡予光明,锡予幸福无疆。观朝阳耀灵东方兮,感神恩之久长。”对终极的彼岸世界的渴慕可谓了然。这两首歌中的“灵光”、“神”,虽然并非实指佛陀,但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历》一文中,李叔同说这个时期他在西湖虎跑寺住过以后的感想是:“我以前虽然从五岁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家念经及拜忏,而于十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情况是怎样?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喜欢而且羡慕起来了。”这种羡慕,与歌中表达出的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异曲同工,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李叔同已经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以华严为境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其初祖为隋朝杜顺禅师,但其实际创始人为法藏大师。华严宗以《华严经》为宗经,《华严经》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是最完整的对佛教宇宙观的介绍。华严宗有整套严密系统的理论体系,被视为说理最圆融无碍的佛教宗派。

因为华严宗说理圆融,理论思辨水平极高,被弘一法师当作融通诸宗、完善其佛学体系的理论资源,他对华严宗用功极深,还极力向他人推荐华严宗经典。弘一法师在《与弘伞法师论华严书》的书信中说:“音近数年来颇致力于《华严疏钞》,此书法法具足,如一部佛学大辞典。若能精研此书,于各宗奥义皆能通达,(凡小乘论、律,三论、法相、天台、禅、净土等,无不具足。)”5显而易见,在近代佛学的融合潮流中,弘一法师是将华严宗当作通达佛教各宗的桥梁。

弘一大师的信仰及其思想渊源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