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大乘佛教

于解脱」。

 

三、般若(闻、思、修、证):

1.
闻慧:音响忍。

2.
思慧与修慧:柔顺忍。

3.
修慧与现观慧:无生法忍。

※这是大乘深义的特质所在,惟有般若所能趣入。

 

§6.5.3 涅槃:

一、「佛
法」:见法涅槃──得涅槃智的阿罗汉,是「不再受后有」的。

二、「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甚深义,依于涅槃而来,而在大乘法的开展中,

渐渐的表示了不同的涵义。

 

◎起初,菩萨无生法忍所体悟的,与二乘的涅槃相同。「般若」等大乘经,每引用
二乘所证的,以证明菩萨般若的都无所住。二乘的果证,都「不离是忍」,
这表示大乘初兴的含容传统佛法。

◎后来,发展到二乘的涅槃,如化城一样,「汝所得非(真)灭」。这如一时睡眠;

只是醉三昧酒,佛的涅槃才是真涅槃呢!「大乘佛法」的甚深涅槃,与

「佛法」不同(菩萨是胜过二乘的,菩提心与大悲不捨众生,是殊胜的。

智慧方面,依般若而起方便善巧,菩萨自利利他的善巧,是二乘所望尘

莫及的。)简要地说,大乘是「生死即涅槃」。(《印度佛教思想史》p.95)

早期的大乘佛教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