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大乘佛教

1. 说一切有部
:三大阿僧祇劫。

2.(某一学派):七阿僧祇劫。(《摄大乘论释》卷11,大正31,231a-b)

3.《大智度论》:无量阿僧祇劫作功德,度众生。

「佛言无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众生,何以故言于三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有量有限。」(《大智度论》卷4,大正25,92b)

「无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众生,所以说没有一处不是释尊过去生中,捨身救度众生的地方。为法为众生而无限精进,忘己为人,不求速成──不急求自己的解脱成佛,而愿长期在生死中,从利他中去完成自己。菩萨修行成佛的菩提道,无比的伟大,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才受到佛弟子的赞仰修学,形成「大乘佛法」的洪流。」

 

四、三心相应、般若为导(重智行):

「菩萨道继承「佛法」,自利利他,一切都是以般若为先导的。……菩提心、大悲、(般若)无所得,三者并重。如以般若为先导来说,般若于一切法都无所得,在闻、思、修、证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大乘佛法」的甚深,依般若无所得而显示出来。」

五、信愿增上,求生他方净土(重信行):

「菩萨行太伟大了!一般人嚮往有心,而又觉得不容易修学成就,恰好大众部等,说十方世界现前有佛,于是信增上人以念佛(及菩萨)、忏悔等为修行,求生他方净土,见佛闻法,而得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2 大乘是否为佛说?

§6.2.1 问题的所在:4

「大乘非佛说」的论诤,主要为大乘经典的从何而来。如大乘经的来历不明,不能证明为是佛所说,那就要被看作非佛法了。传统佛教的圣典,是三藏。经藏,是「五部」──四部『阿含』及『杂藏』;律藏,是『经分别』与『犍度』等。这些,虽各部派所传的,组织与内容都有所出入,但一致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王舍城(RAjagRha)的五百结集,毘舍离(VaiZAlI)的七百结集而来的。结集(saMgIti)是等诵、合诵,是多数圣者所诵出,经共同审定,编成次第,而后展转传诵下来。在早期结集的传说中,没有听说过「大乘经」,现在忽然广泛的流传出来,这是不能无疑的。这到底在那里结集?由谁传承而来?这一问题,可说是出发于史实的探求。佛法是永恆的,「佛佛道同」的,但流传于世间的佛法,是由释尊的成佛、说法、摄僧而流传下来,这是历史的事实。大乘的传诵在人间,也不能不顾虑到这一历史的事实!如说不出结集者,传承者,那就不免要蒙上「大乘非佛说」的嫌疑。

§6.2.2
大乘圣典结集的传说:

一、《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7(大正12,1058a19-24):



时间:佛灭七日七夜后


成员:以阿难、大迦叶为首的五百阿罗汉,及十方剎土共八亿四千比丘。




内容   菩萨藏、声闻藏、戒律藏。(三藏)


胎化藏、中阴藏、摩诃衍方等藏、戒律藏、十住菩萨藏、杂藏、金

早期的大乘佛教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