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这是一个在政治、社会方面的黑暗世纪,悲观主义极为流行。有些方面它很像欧洲的中世纪,时间也有一段是同时。这时候,在欧洲,基督教成为统治力量;在中国,新的宗教佛教迅速发展。可是,若是说,这是文化低落的世纪,那就完全错了,——有些人就是这样说的。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取文化一词的狭义,那就可以说,在这个世纪,在几个方面,我们达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绘画,书法,诗歌和哲学在这个时期都是极好的。

下面两章就来讲这个时期主要的本国哲学,这个哲学我名为“新道家”。

^v^v^v^v^v^v^v^v^v

中国哲学简史
第十九章

———————————-

新道家:主理派

新道家”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纪的“玄学”。“玄”是黑色,又有微妙、神秘等意思。《老子》第一章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玄学”这个名称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

名家兴趣的复兴

在本书第八、九、十章,我们看到,名家将“超乎形象”的观念,贡献给道家。在三、四世纪,随着道家的复兴,名家的兴趣也复兴了。新道家研究了惠施、公孙龙,将他们的玄学与他们所谓的名理结合起来,叫做“辩名析理”(此语见郭象《庄子注》的《天下篇注》)。我们在第八章已经看到,公孙龙也就是这样做的。

《世说新语》这部书,下一章将更多地提到,其中说:“客问乐令‘指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文学》篇)“指不至”是《庄子》《天下》篇所载公孙龙一派的人辩论的论点之一。“指”字的字面意义是手指,但是在第八章我把它译为“universaI”(“共相”)。可是在这里,乐广(乐令)显然是取其字面意义,解作手指。麈尾不能至几,犹如手指不能至几。

以手指或别的东西触几,平常都认为是至几。可是在乐广看来,若至是真至,就不能离去。既然麈尾柄能够离去,可见它似至而非真至。乐广就这样用辩“至”的名的方法,析“至”的理。这是当时所谓“谈名理”的一个实例。

重新解释孔子

值得注意的是,新道家,至少有一大部分新道家,仍然认为孔子是最大的圣人。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孔子在中国的先师地位已经巩固了;一部分是由于有些重要的儒家经典,新道家已经接受了,只是在接受过程中按照老子、庄子的精神对它们重新作了解释。

例如,《论语·先进》中说:“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空”是缺少财货。可是《庄子·大宗师》里有一个虚构的颜回“坐忘”的故事,太史叔明(474—546)心里想着这个故事,对孔子这句话作了以下解释:

颜子……遗仁义,忘礼乐,隳支体,黜聪明,坐忘大通,此忘有之义也。忘有顿尽,非空如何?若以圣人验之,圣人忘忘,大贤不能忘忘。不能忘忘,心复为未尽。一未一空,故屡名生也焉。”(皇侃《论语义疏》卷六)

中国哲学简史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