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后感

在爱因斯坦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爱因斯坦所创立的相对论则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对的。让我们来考虑一个特殊的情况:假设有一个宇宙,其中什么东西都没有,有的只是虚空。对于这样的宇宙,时间和空间就毫无意义,因为实在没有方法来度量它们。可见时间和空间都是依附于“物”来存在的。

相对论最大的贡献是告诉了人们,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能超过光速。正由于此,对于同一件事的发生,不同的观察者所测得的时间是不同的。最简单的例子是通过望远镜观察极远处的星球。假设某个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后毁灭了,同时发出的光通过10亿光年到达了地球,并被某个天文学家看到。对于这个天文学家来说星球毁灭这一事件正在发生,而其实这个星球早在10亿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

本书的结构框架

第一,简要回顾过去关于宇宙的构想,并说明我们是如何得到目前图像的。这可以称之为宇宙史。

  第二,解释牛顿和爱因斯坦两种引力理论为什么会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不可能是静态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胀,或是收缩。而这又意味着,在前200亿年到前100亿年之间,必定有某一时刻,那时宇宙的密度为无穷大,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大爆炸。它可能就是宇宙的开端。

第三,探讨黑洞。黑洞是当某个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体,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缩时形成的。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任何蠢得掉进黑洞的傻瓜都会永远消失,他们将无法再逃出黑洞。而有关他们的历史,则将到达一个奇点,一个痛苦的终点。

 第四,讲述量子力学如何允许能量从黑洞泄漏出来。黑洞并不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黑。

第五,将把量子力学思想应用于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得出设想:时空可能在范围上有限,但没有边缘。这或许类似于地球表面,但它多了两维。

第六,说明新的边界条件如何能解释这个问题。尽管物理学定律是时间对称的,但过去与未来为什么如此大不相同呢?

最后,讲述我们正如何试图找寻一种统一的理论,把量子力学、引力以及物理学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内。

阅读感想

看到戴老师推荐《时间简史》这本书已经好久了,之前也大体翻了翻,也知道一些大概内容,但一直没有细细阅读。我制定了这个月的读书计划,决定好好读一下《时间简史》。经过一个月的仔细品读,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当然,也有疑惑。忽然想起小的时候,独自在漫无边际的田野里,面对美丽而浩瀚的夜空,总是有无尽的疑问、好奇与幻想。现在《时间简史》读完了,似乎明白了许多。其中,也有许多感慨。

读书使人明智。《时间简史》一书就是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无意中便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此书从宇宙图像说起,系统地介绍了时间、空间、量子、自然力、黑洞、虫洞等内容,并系统地阐述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当代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称不守恒,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反物质理论,黑洞引力论等。在阅读时我们可与作者一同思索,共沐科学的神奇迷幻之美。

作者霍金,身患异症,身不由己,却意志刚毅,才思迅捷。文中多有将艰深的科学原理设喻为普通生活场景的实例,其构思绝妙,设喻恰当,使人叹绝。比如,霍金将自旋为
2
的粒子比喻为扑克牌中的Q,仔细观察不难发现,Q正是旋转一圈后,两次回到自身。又如,霍金将时间无序度的箭头比作打桌球,打一杆后,原先有序的桌球,被分散为无序,而再打一杆使之重新回到有序的状态是极不可能的。诸如此例,不胜枚举。作者使一本原先注定对普通人繁杂、枯燥、乏味的理论科学知识专著,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而有趣,实在值得称颂与敬佩。

《时间简史》读后感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