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宗教现状概况

该地区保留了更大的教派多样性。格鲁派寺庙在数量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与宁玛派相差无几。萨迦派的主寺就在本地区萨迦县,该寺以珍藏了大量宝贵佛经而名扬世界,誉称
“第二敦煌”。本地区还保留了一些像布敦教、觉囊教等在历史上受到格鲁派政权竭力排斥的小教派。苯教在佛苯斗争中最后失利,在卫藏地区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但其祖寺之一的门日寺和主寺热拉雍中林寺,都在南木林县境内保存下来。

该地区宗教保持着与社会主义社会良好的互动关系。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十世班禅大师的爱国榜样力量感召下,本地区的寺庙以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诸多事迹而著称。扎什伦布寺在寺庙管理制度、学经制度的建立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及在寺院自养方面都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那孜寺是位于江孜县城关附近一片荒山坡上的小尼姑寺(那孜就是
“山坡”的意思)。
1987年十世班禅的一位厨师得到政府的批准在此建寺,现有
28人。该寺日常香钱外加开办小卖部、小饭馆等,每年总收入不过2·5万元,其中一半用于尼僧的基本生活,剩下的一半除了用于寺庙维修以外,都用于购买树苗和抽水上山浇树。二十余年来该寺已植树400多亩,使大片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山南地区

山南地区号称藏文化的发祥地,以历史悠久而著称,有许多“第一”,如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殿昌珠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等。雍布拉康是第一代吐蕃国王聂墀赞普(公元前2世纪)到第三十一代南日松赞(松赞干布之父)使用的宫殿。前后共经过上千年的经营,历史上的规模应该相当可观,但现存的雕楼规模非常小,外观
为五层,内部实际为三层,中空不过
5平方米左右。现在这里是一正式开放的小佛殿,
常住僧人
5名。

山南地区现有251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寺庙141座,拉康94座,日楚16座,分布佳12个县。基本上乡乡都有寺庙,有的地方甚至村村都有,多的地方一乡有5处,基本上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没有再提出新建寺庙的情况。该地区各教派寺院均有分布,格鲁派有89座寺庙,萨迦派17座,噶举派63座,宁玛派70座,布敦教11座,混合寺院1座。全地区现在实有僧尼2091人,其中僧人1920,尼姑171人。

山南地区的寺庙数量不少,但寺庙规模都较小。该地区100人以上的寺庙只有1座,50人以上的只有3座。桑耶寺是本地区最大的寺院,现在实际住寺僧人120;与泽当镇相邻的扎囊县境内的敏珠林寺,是宁玛派三大寺之一,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现在实有僧人不过55名。这两座寺院都未达到政府的定编人数。

()昌都地区

昌都是藏东重镇,是康巴文化区中心之一。这里海拔相对较低,气候较湿润,植被相对丰富。世代居住在此的康巴人素以勇武剽悍和经商理财而享誉四方,也以极大的宗教热忱而引人注目。现在全地区总人口60多万,面积900多平方公里,下属11个县。1996年有僧尼
2.3万多人,占西藏僧人总数的一半多,占本地区农牧民总人口的3.9%;现有僧尼人数估计有所减少。全地区现有宗教活动场所400多座,包括日楚、拉康等,其中含尼姑寺
10余座。昌都回民常住人口只有四五户,却有一座历史颇长的清真寺(始于清代中后期
“陕西回馆”
)

昌都地区教派门类比较丰富,影响颇为广远。这里几乎包括了两藏原始本教到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据昌都地区宗教局
1991年公布,民主改革以前,整个昌都地区格鲁派寺院有322座,宁玛派寺院有212座,噶举派寺院有117座,萨迦派寺院有52座。从寺院创建的历史过程看,孜珠寺、丁青寺、永忠巴日寺等是苯教的著名寺庙。孜珠寺是康区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仪轨保留较完整的寺庙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朔到二三千年前。最早在昌都地区传播和发展的藏传佛教教派是萨迦派和噶举派。萨迦派在察雅香堆的自生弥勒佛像早已闻名于雪域高原。传说为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修建或主持开光仪式的著名萨迦派寺庙有唐夏寺、校达寺、瓦热寺、则松寺、杰仍寺等。噶玛噶举派的祖寺噶玛寺、达拢噶举派的主寺类乌齐寺、玛仓噶举祖寺学寺等,在藏传佛教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噶玛寺,自1185年由噶举派高僧堆松钦巴创建以来,成为藏传佛教中第一个实行活佛转世的教派。

格鲁派虽传入时间较晚,但由于宗教影响和政治权力的因素,在昌都地区发展迅速,并最终超过其它教派。到了明朝(公元
1444),格鲁派在昌都创建了著名的强巴林寺,是紧接拉萨三大寺之后的第一座格鲁派寺院,也是除拉萨之外格鲁派寺院建寺历史最长的一座著名的寺院。该寺以次尼扎仓(闻思学院)作为正殿(大经堂),围绕着大经堂建有护法神殿、两座度母殿、辩经院、格朵拉章、甘丹颇章、根日扎仓、桑德扎仓、堆廊扎仓、杰吉扎仓、南卓扎仓、德却扎仓、阔钦扎仓、次保扎仓、以及印经院,修行院、八大吉祥塔等建筑群,建筑规模佳康区首屈一指。1998年国家资助300万元修复了8个扎仓。现在12个扎仓中11个已经恢复了建筑物,内部设施仍未恢复原样。保存完好的大经堂内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唐卡,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智慧和聪明,代表了藏东雕塑绘画工艺的最高水平。该寺现在实有僧人850名,另外每年有学经僧100-200名。仅从僧人数量来看,该寺规模已成今日西藏之首。该寺历史上曾下辖子寺近70座,有
5大活佛世系,受历代中央政府的册封。现任全国政协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朗杰为该寺第一大活佛,为帕巴拉活佛第11
世。

()其他地区

林芝地区在藏南。这里气候宜人,工商繁荣,宗教气氛相对较弱:虽然大多数农牧民群众都已改宗格鲁派,但在一些边远地方,宁玛派仍有很大影响。同时林芝却还较多地保留着先民的泛神崇拜。每年藏历415日,家家户户都要转本日神山,转山一圈35公里,一些老人每年转山多达10圈以上。村村寨寨都有神坛,每当宗教节日,便香烟缭绕。林芝村的千年古树也是人们转经常去的地方。目前林芝地区共有各种宗教场所97处,其中寺庙49座、拉康21处、日楚27处。按教派分,格鲁派25座、噶举派9座、宁玛派46座、苯教5座,有僧人609名,其中尼姑45名,占全地区农牧民总人口的
0·44%。本地区有久负盛名的三大寺。即德木寺、羌纳寺和扎西绕登寺,均属格鲁派,距今约有600年的历史。林芝县达孜寺为苯教第二大寺。建筑别致的林芝拉玛林,布久色吉拉康、朗县巴尔曲德寺(有1000多年的历史)、波密县多东寺(有
600年历史)、墨脱县仁钦朋寺(佛教徒向往圣地
“白马岗”的名寺,巳有
350年历史)、工布江达县扎西曲林寺(有570年历史)、察隅县塔巴寺(有1000多年历史)等都是当地的古刹名寺。八一镇的喇嘛岭寺将男女生殖器图腾同时供奉于寺院门口,在西藏绝无仅有。

那曲地区位于藏北。是传统的牧区,历史上属于象雄古国的一部分,以神山崇拜为特色的苯教曾盛极一时,流传至今。佛教的兴盛以后,各教派都在这里传教建寺。目前,那曲地区共有宗教活动场所234处,其中苯教寺庙23座,噶举派寺庙25座,宁玛派寺庙18座,格鲁派寺庙48座,各种拉康、日楚、仓康(小修行房)12O多座。有僧
5800多人。还有一种能通灵的“拉巴
(神人)活动在草原各部落。该地区有许多帐篷寺庙,最有名的是柏尔寺,在距安多县城
50多公里处的丹堆乡,兴盛时潮,僧人有200多名,僧舍帐篷上百个,形成藏北草原上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屋脊上的屋脊;面积34.5平方公里,人口6.9万,是中国地理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级行政区划。这里年平均气温0,年大风日数在149天左右,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然而阿里在文化上却是历史悠久、古迹遍地的神奇世界。历史上,阿里曾是苯教的发祥地,也是后弘期佛教再度传人藏地的通道之一(上路弘法),境内的冈底斯山的主峰岗仁布钦及其山下的玛旁雍错湖是苯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共同向往的神山圣湖。是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中心(须弥山),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自古以来,每年不畏艰险来此朝圣、转山的香客和游人络绎不绝。为了尊重相保护藏区各地和邻国群众的宗教信仰,我国政府从195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相关规定,同印度、尼泊尔等邻国签订了允许教徒入境朝圣的有关条文;1997年国务院就西藏阿里地区对外开放朝圣事宜进一步做出了明确规定,更加方便了世界各地教徒的朝圣活动。从
1980年代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已在全地区修复寺庙
75座。阿里的寺庙以历史悠久而著称,如扎达县古格王朝遗址附近的托林寺、普兰县的科迦寺、日土县的日土寺等。在圣湖周围有8座小寺庙,其中吉乌、楚古两寺最为有名;神山周围有扎布热寺、确古寺、哲热寺和祖珠寺4个小寺,也因人流众多而蛮声境内外。古如江寺是阿里现存的唯一苯教寺院,位于距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275公里的大山里。

三、其他各省藏区宗教现状

(一)四川省藏区宗教现状

四川省藏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也是藏族康巴文化(甘孜)和安多文化(阿巴)的中心之一。截止2002年,四川省藏区经政府批准开放的藏传佛教寺庙共785座。其中甘孜州515座,阿坝州252,凉山州117座,雅安地区1;按教派分,格鲁派217座,宁玛派306座,萨迦派99座,苯教94座,噶举派39座,觉囊派26座,无教派4座。
现有藏传佛传教教职人员
56438人,其中甘孜州39261人,阿坝州16715人,凉山州457人,雅安宝兴县5;有活佛526人,喇嘛8875人,扎巴(比丘僧)44000人,觉姆(比丘尼)3037人,共约占全省藏族总人口的5%

()青海省藏区宗教现状

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遍及全省各个地区。据
1996年青海省宗教大调研统计,全省共有藏传佛教寺院655座,苯教寺院11座,已经超过解放初期;僧尼24478名。据青海省委统战部有关同志介绍,2002年又进行了一次全省宗教情况大调研,具体数字还未公布,寺院和人员数目总体来讲是稳中有降,变化不大。维持开放的藏传佛教寺院比
1996年大概减少1%左右;宗教职业人员退出的比例大约在15%左右,新近加入的人数比这个数字略低。

藏传佛教在青海现仍流传的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和觉囊派。宁玛派主要分布在黄南、果洛、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现有寺院170座,僧人5885名,仅次于格鲁派。宁玛派有部分僧人住家,称为俄华;其宗教活动场所称俄康,主要分布在同仁藏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共和等县。萨迦派现有寺院28座,僧人975名,均分布于玉树地区。有噶举派现有寺院105座,僧人3647名。觉囊派现有寺院9座,僧人872名,活佛7名,全部分布在果洛州的甘德、久治和班玛三县。格鲁派现有寺院343座,僧人12800名,遍布全省各地。青海有苯教寺院11座,住寺教徒303人。

中国藏族宗教现状概况 
  关于吐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