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宁波帮在汉口的历史

自1924年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同乡会不间断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调查和介绍同乡职业、推进子女教育和社会教育、调解同乡之间纷争、济助困难同乡和资助同乡返原籍等等。尤其是1931年8月间,武汉大水,三镇尽成泽国,同乡会遂向全国各地的宁波同乡呼吁出钱、出力救济灾民。宁绍轮船公司特派甬兴轮来汉,三北轮船公司也调派新宁兴轮来汉,免费运送受灾同乡回籍,并承担所有船务费用。1938年武汉沦陷前,同乡会解体。1946年12月,同乡会重新恢复。恢复后的同乡会选举监事时,湖北省政府财政厅厅长宁波人吴嵩庆首次被选为监事。说明宁波帮在从事工商的同时,也需借助从政同乡的帮助。

1949年5月武汉解放前夕,部分宁波籍人士南逃香港台湾,大部分仍然留在了武汉。国民党南逃台湾后,常派飞机轰炸东南沿海。宁波一带也曾数次遭到轰炸。为支持家乡,宁波旅汉同乡会组织劝募活动,成立“宁波旅汉同乡会家乡惨遭轰炸救济委员会”,制定了《宁波旅汉同乡会家乡惨遭轰炸救济委员会组织章程》。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同乡会不间断地将所募得的款项汇往宁波,劝募的粮食、衣被、帽袜、药品、金银首饰、黄金等物品也及时用船运至宁波。

宁波人不仅有自己的商帮,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也进入到当地的商业社团中,影响较大的人物不乏其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商大邑的汉口社会,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中国原有的行会组织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已悄然发生变化,各行会都开始吸纳新兴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新式的工商资本家大步进入各行会的管理上层,新式商会组织应运而生。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设立汉口商务局,办理汉口全镇华洋商务事宜。1907年,根据清部(1906年改为农工商部)于1903年制定的《商会简明章程》,撤销汉口商务局,成立汉口商务总会时,鄞县人卢洪昶(后更名卢鸿沧)就被议董们推举为总理,汉阳人刘歆生任协理。汉口商务总会以各行号的店东或经理为会员。总会下辖分会,分会下辖分所。商会除代表工商各行业商贾利益,除维护其会员生产经营,谋取利润和其他专利外,还有着调解同行内部借贷、经营等矛盾,议价核价,参与契约的公证,收缴厘金捐税等诸多权力。 卢洪昶经历颇为复杂,14岁即进入杭州纺织厂,后转上海,供职于轮船。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时,所在船征为运输军备,往来于渤海辽东之间。数次以奇计脱险,因著声望。后应盛宣怀邀请,参与汉口铁工厂等经营管理,继提举船政,与达官显贵相识。交通银行汉口分行成立后,曾任汉口分行经理。卢还曾担任汉口商务总会第二、四届议董,第七、八届特别会董。

宁波商帮中,在汉口商务总会任职的还有,协理盛竹书(1860~1927年),浙江镇海人。盛竹书在汉口商界威望很高,1911年9月受聘兴业银行汉口分行任经理,1912年即被选为汉口商务总会协理。同年11月,在出席全国第一次工商会议期间,他与汉口总商会代表宋炜臣(宁波人)和上海总商会代表王一亭一同联络与会的45个商会的代表,倡议成立“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获得成功。担任汉口总商会议董的还有镇海人王柏年。王在德商美最时洋行担任买办30余年,给德国人带去丰厚的收益。王柏年去世时,美最时洋行以行旗先挂半旗以志悼念。王柏年还是华商总会成立的发起人之一。除卢鸿沧、盛竹书、王柏年外,汉口商务总会的历届会董、议董中,镇海人汪炳生,宋渭润,史晋生(致容),郑似松,沈宾笙,王予坊,鄞县人蔡永基,蔡瑞卿,余姚人丁菊生,张理耘,宋仪章,杨文卿陈伯思,慈溪人秦楔卿等都占有突出的地位。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在汉口商界取得的地位,仅次于其在上海商界的地位。浙籍商界名流在旧中国贸易额排名第一、第二的两大商埠中所具有的地位,足以证明其在中国近代商业贸易中的巨大影响。

近代的武汉,有三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1911年武昌首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1926年底国民革命军北伐,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红色首都”;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武汉一度成为战时首都。 而善于审时度势的宁波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卷入了三次革命高潮。

武昌首义之后,在汉的宁波籍人士受制于其自身所处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有所不同。比如,实业界人士宋炜臣就从畏惧革命到靠拢革命,到支持革命。尤其在阳夏战争之时,清军统领冯国璋火烧汉口,为保存既济水电公司的财产,宋炜臣冒着枪林弹雨奔走于南北两军之间,向冯国璋、黄兴以及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说明情况,终于使水电两厂“划出炮线百丈以外,而后始获幸免”。随着战事的进行,宋炜臣与吕逵先、蔡辅卿、徐荣廷、刘歆生、刘子敬等人发起募集中华民国国民捐,以解决军政府财政上的燃眉之急。

1926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 在“红色首都”的浪潮中,在汉宁波人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宁波会馆也成为工会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1926年10月10日,在北伐军攻占武昌城的当天,湖北全省总工会即在汉口宁波会馆召开成立大会。1927年1月21日,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速成班在汉口宁波会馆开学,学员90余人,刘少奇、李立三、董必武、项英、张国焘等人曾为速成班授课。2月18日、4月1日、5月26日,武汉店员总工会先后三次在宁波会馆召开各分会执委联席会议、第三次代表大会、第五次代表大会。3月9—10日,武汉木船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在宁波会馆举行。由于宁波旅汉小学所聘的教师多为宁波籍的党、团及进步人士,旅汉小学一时成为汉口党团活动的一个中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底,首都南京沦陷。国民党党、政、军最高领导机构及重要人物均齐集武汉, 武汉成为战时的经济中心领导全国抗日作战的军事大本营。大敌当前,在汉的宁波籍人士以各种方式参与了武汉抗战。

首先,宁波籍人士虞洽卿创办的三北轮船公司深明大义,响应政府号召,为构筑长江御敌工程,毅然沉船封江。 沉船数达7艘、1.2万吨之多。连同沉于广州、福州、镇海的船只共计11艘、1.6万余吨。成为民营航业受损最大的一家。同时,在物质与人口的大西迁过程中,三北公司也与其他轮船公司共赴国难,抢运疏散了大批人员和物资。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三北停止汉口业务,公司进入川江参加后方营运。1945年4月,虞洽卿病逝,国民政府题赠“轮财报国”匾额一块,以示对虞洽卿振兴民族航业、力行“实业救国”的褒奖。1938年夏,镇海人李祖贤创办的六合公司主持建造水泥船,以沉江阻止日军逆江而上。1938年8月底前后,水泥船在田家镇江面沉江。据汉口英文《楚报》报导:田家镇江面的水雷已被日军扫除,惟封锁线构造奇特,军舰尚难通过。由此可见,钢筋水泥船的沉江,有效阻碍了日海军的溯江进犯,延缓了武汉的陷落,为武汉撤退赢得了时间。在大量难民涌入武汉之时,汉口宁波会馆大量收容难民。

除此之外,大批宁波籍人士也在武汉谱写壮丽“诗篇”。慈溪人应云卫和宁波人袁牧之,导演了大量的抗战戏剧。代表剧有《怒吼吧!中国》。1937年底,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正式成立,应云卫、袁牧之等91人当选为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1938年1月 ,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正式成立,应云卫、袁牧之等71人为选举为该会第一届理事,应云卫兼任协会组织部副主任,袁牧之兼任编导组组长。1938年7月,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袁牧之主演的抗战影片《八百壮士》公映后,相当轰动,迅速成为鼓励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一首悲歌。

宁波人在武汉并不仅仅只是从商和参与政治活动,在丰富武汉的历史文化方面,宁波人也做了大量的贡献。其中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自问世后至今,在武汉文史研究方面的影响长盛不衰。

叶调元,又名苕园,字鼎三。在其少年和成年后,两次寓居汉皋,视汉口为第二故乡。他在“借文章之游戏,寓惩创于歌谣”之时,留下了大量的《汉口竹枝词》。这种雅俗共赏的诗歌,几乎对汉口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巨细不遗的刻意描绘,为汉口留下了一幅幅的民俗风情画;至今仍是文史界研究武汉地方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比如,黄孝花鼓戏进城的时间就是依据“土荡约看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的诗句向前推进了五六十年。而清代作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汉口,却不能自产蔬菜,蔬菜的来源只能依赖武昌。类似例子甚多,文中有详述。

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共分六卷。分别为《市廛》,《时令》,《后湖》,《闺》,《杂记》和《灾异》。其中有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码头分布、老字号;有习俗风情、四时节令、饮食、游戏;有大众休闲游乐之区等正史不屑于记录的;还有描述贫家卖女、楚人嫁女、老夫娶少妇、孝女、妓女及有产阶层妇女的装饰打扮,包括日常生活行为的“妇女百态图”;更有“浮云世态”的细腻描述,祈雨场面、盐商生活、“水猫子”、名伶演技和剧目,包括“僧尼道士”等的记述;最后则对清季所见水火灾异进行了详细介绍。因作者客居汉口多年,竹枝词中掺入了大量的汉口方言俗语,至今依然可为汉口方言考据加光增彩。著名方言学家朱建颂在编撰《武汉方言词典》时,也从竹枝词中摘录了如出方、挖窖、小礼、麦啄、豆丝、地米菜等等方言,作为词典中相应词条的例句。一些外国学者在研究武汉时,也大量参考《汉口竹枝词》。

在教育方面,宁波人在办有宁波小学。当时的汉口,市立国民小学数量较少,各地在汉人士,为了后代的教育,便设立招收本籍旅汉子弟的学校。1912年,宁波同乡会旅汉公学在宪政五路135号成立,后改名为宁波旅汉小学。大革命时期,大批宁波籍党、团人士来汉避难,并在宁波小学任教,宁波小学一时成为汉口党团活动的一个中心。他们编行刊物,传播进步思想。1938年武汉沦陷前夕,学校停办。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复办,改名为宁波旅汉同乡会附设代用国民学校,1947年8月正式改名为私立汉口宁波小学。1950年4月又改名为私立宁波小学。1956年4月,武汉市教育局统一接管私立小学,宁波小学也被接管并改名江汉区前进五路小学。1978年8月,迁至天一后街,定名江汉区天一街小学。其校址上现为武汉市著名小学红领巾小学。

宁波帮在汉口

董玉梅(武汉地方志办公室 湖北 武汉 430010)

董玉梅:武汉地方志办公室,武汉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委员会委员。

近代宁波帮在汉口的历史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