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自康熙五年(1666)至五十六年(1717)先后28次巡幸武清,驻跸于标垡、武清城、栾城、崔黄口、王庆坨、杨村、筐儿港、东柏、许家庄(今城关许庄)、东马房、河西务等地。

第一次:甲子二十三年(1684)秋九月,帝南巡。

台湾即平,帝欲周知中国土俗民情,且以黄河迭决,深为民害,思亲至其地,相度察视,因特举南巡之典。是年九月,自京都启銮,十月庚子至济南府,壬寅至泰安州,登泰山。庚戌至郯城,河道总督靳辅迎驾。帝谕之曰:“黄河屡次冲决,久为民害,朕欲亲至其地,相度形势,察视堤工,即于今日前往。”遂至黄河北岸,临阅诸险工。令于南北两岸,增修堤防。壬子,至清河,临视天妃闸。帝见水势湍急,指授河臣,改为草坝,另设七里太平二闸,以分水势。十一月壬戌至江宁,登雨花台,癸亥谒明太祖陵,亲为拜奠,过明故宫,慨然久之。乙丑自江宁回銮。辛未至清口,复阅黄河南岸诸险工。庚寅还京师。

终帝之世,南巡凡六次,往返供亿,悉发内帑,沿途行宫,不施采缋。相传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视后世乾隆时相去盖天壤云。

编者注:是年“武清蝗虫为害,田禾无获。秋大雨,田庐淹没。”在回銮时圣祖下诏:“凡南巡车驾所经之地,免赋税劳役一年。”武清在此恩赐之例。

第二次:己巳二十八年(1689)春正月,帝南巡。

正月丙子,帝南巡启銮。甲申至济南,壬辰乘舟,由中运河阅视河道,遂自清河县渡河。二月,辛丑至苏州,丁未临杭,辛亥渡钱塘江,舟泊会稽麓,祭禹陵。乙卯自杭州回銮,癸亥幸江宁,祭明太祖陵。三月戊辰,发江宁,渡江。甲戌阅视高家堰一带堤岸闸坝。丙戌还京师。以前任河督靳辅治河有功,复其官。

编者注:是年,武清“春夏无雨,大旱,蝗灾。”圣祖下诏:“朕观风问俗,卤簿不设,扈从仅三百人。所过勿令民治道,结彩盈衢,宜悉停止”。武清均遵旨照办。

第三次:己卯三十八年春(1699)二月,帝奉皇太后南巡。

二月癸卯启銮,三月庚午渡河,泊清江口。辛未阅烂泥浅等处。壬申阅视黄河堤岸,驻淮安府。丙子驻扬州府。癸未驻苏州府。戊子至浙江。辛卯驻杭州。戊戌回銮。四月庚子驻苏州。己酉驻江宁。庚申驻扬州。五月庚午命两江总督张鹏翮,扈从入京,以陶岱署两江总督。辛未泊舟仲家闸,乙酉至京师。

编者注:是年,武清夏秋大雨,水溢。灰锅口、筐儿港等处决口。十月,圣祖玄烨阅视北蔡村、夏庄、南蔡村等处,命三处筑挑水堤,以泄洪水。启驾前圣祖下诏朕将南巡察阅河工,一切供亿,由京备办。予饬官吏,勿累闾阎。三月车驾驻扬州,谕曰:“随从兵士勿践麦禾。”

第四次:癸未四十二年(1703)春正月,帝南巡。

庚午过济南,壬申驻跸泰安,登泰山。二月丁丑,由宿迁县渡黄河,遍阅徐家湾等堤,至烟墩登岸。己卯自桃原县登舟,遍阅河堤,入清江口,泊天妃闸。壬午,驻跸扬州府城内。甲申,渡江、登金山江天寺。丙戌驻苏州府。戊子,登舟。庚寅驻杭州府。癸巳,回銮。辛丑至江宁。三月,戊申,阅高家堰、翟家坝等堤工。庚申,还京师。

编者注:是年“二月,圣祖玄烨宿于王庆坨。”南巡途中,在泰安下诏:“免跸路所经及歉收各属去年逋赋。”武清得此恩惠。

第五次:乙酉四十四年(1705),春二月,帝南巡,视河渡江至杭州,闰四月,还京师。

编者注:此南巡,未启銮便下诏说:“朕留意黄河的工程堤坊,屡经巡视,大功告成。现在黄河水流畅通,还必须察验水的形势,就循着黄河南下。所经过的地方不要修缮行宫,如果有摊派费用增加百姓负担的,以军法治罪。”入鲁境即宣谕山东巡抚曰:沿途百姓欢迎的每天都有几十万人,计算启驾回京的日期,正当麦子吐穗季节,应各自莳弄庄稼,不要妨害农务。

第六次:丁亥四十六年(1707),春正月,帝南巡。

正月启銮,二月次清河,阅视溜淮套。即由清口登陆,详看地方形势,谓左右曰:“此地百姓,可谓淳朴,彼见竖立开河标竿于坟墓之上,毫无怨色,真良民也!可尽行撤去!”三月至江宁。四月驻杭州。五月还京师。

编者注:此南巡,圣祖又下诏曰:“南巡视察黄河,往返乘坐舟船,不需要居住房屋。所经过的地方不得供应物品。”并一再叮嘱,江浙二省的官员,“现在正值二麦将熟的季节,百姓沿河拥观,难免践踏麦禾。命令他们停止迎送,以表示朕重农爱民的诚意”。在视察溜淮套、曹家庙时,发现这里地势毗连山岭,不能疏凿,而河道所经,正当百姓的房屋和坟墓,便责问两江总督张鹏翮,并诏命工程即停,另勘天然坝以下作为河道。为此革去张鹏翮的太子少保衔。

清乾隆帝弘历巡幸武清

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