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古人关于杨村的此类记载与描述不少。像元代道士马臻北上进京,中途写下《舟次杨村》诗:

“前望同舟远不分,打头风急御河浑。

蹇驴无力牵船缆,行到杨村日已昏。”

明代的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有《杨村阻风》一诗,前四句同样描绘了在杨村潞河行舟受阻的惊险:

“春风东来河水浑,惊沙走石天地昏。

舟人喧呼怒涛涌,海若战斗群龙奔……”

明代的礼部主事郑振先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初冬携眷乘船进京,“夜飓风至,飞沙扬石,舟触岸土辄崩裂。疑立风露中,又疑在悬崖绝壑、且不测,舟人震恐……石尤(顶头逆风)不解人意,日行里许,仅抵杨村。”这位郑大官家行船没赶上好时日,顶风逆水,一天前行不了一里水程,而且担惊害怕,这行程比蜀道之难不在以下。

当然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清代中书舍人张坦的行程顺风顺水,他的《由杨村夜行至西沽未晓》一诗流露出来的十二分惬意,溢于言表:

“落潮沙岸明千顷,古木霜林白几重。

六十里来人未起,寺僧才打五更钟。”

张坦赶上了落潮而且南行,扬起风帆,顺风顺水,一晚船行六十里天还没亮(如不扬帆走不了如此快捷)。比起前面的郑大官人,他自然会幸福得不得了。

秦始皇嬴政巡幸武清

秦始皇姓嬴名政,代王七年(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始皇“以暴虐为天下始”,但同时又指出他的功绩“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对他统一天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贽则盛赞他为“千古一帝”。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在嬴政当政之后,逐一扫灭了其他六国,结束了自西周、春秋战国以来七八百年的割据局面,使中国政局出现了第一次统一,建立了以咸阳为国都,包括“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中(甘青高原),南至北向户(岭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国家,改王为帝,天下一尊。嬴政自封为始皇帝。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在地方废分封,行郡县。在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后的十一年中施政特点是“急政”和“残暴”,并进行了北伐匈奴、南平百越的大规模战争,又大兴土木,大搞迷信活动,重赋敛严刑罚,穷奢极欲,把人民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

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始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燕齐、南至吴楚的驰道,是年开始第一次西巡,登泰山,举行“封神”,宣“皇威”、颂“功德”。二十九年第二次东巡时遭韩国公子张良和力士的狙击;三十二年第四次东巡路经韩、赵、魏、齐、燕,曾驻跸于武清境地,在今秦营村扎营,后循始皇堤、红心堤东至碣石。一路看到各地仍保留着割据时期的城防,“以邻为壑”的堤防,下令拆除。从此,由我县太子务、青坨一带,向西南延袤数百里的燕南长城被拆毁。他到碣石山后,刻石标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太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返回时由碣石向西,经由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至上郡,一路考察了北方与匈奴接壤的边境,回咸阳后,随即派蒙恬率军北伐匈奴。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在第五次东巡时行至平原津(山东平原县南)得了重病,于七月丙寅日死于沙丘平台(河北巨鹿东南),终年五十岁。

汉光武帝刘秀巡幸武清

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县西南)人,东汉王朝的创建者,史称汉光武皇帝。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其父刘钦做过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县令。刘秀家是南阳豪富,他九岁丧父,由叔父刘良抚育成人。

公元二十二年,刘秀和长兄刘乘农民起义之机,发动族人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乡起兵反对王莽政权。那一年绿林农民起义军因绿林山发生大疾疫,被迫分两路离开绿林。当绿林军进入南阳郡时,刘、刘秀率陵舂陵兵加入起义军。公元二十三年二月,起义军将领议立刘姓人做皇帝,南阳豪强要立刘;农民诸将反对,他们拥立懦弱无能的刘玄为更始帝。建立起更始政权。封刘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