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

夏季和作物生长季的少雨期将持续到2013年。我省夏季(6-8月)和作物生长季(5-9月)的降雨在1999年开始已经进入少雨期。根据日地关系分析预测,1999年开始进入的少雨期将持续到2013年前后,未来十年将有近70%的年份少雨干旱,大旱年约占30%。研究表明:少雨期我省作物生长季(5-9月)降雨量平均每年比常年少46毫米,比多雨期平均每年少82毫米,加之季内降雨阶段性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因此未来10年我省作物生长季干旱的危害将更为突出。2013年以前,全省地表水资源量平均每年为280亿立方米左右,比前面的多雨期平均少93亿立方米,少约25%。丰满水库年末平均蓄水量将只有41亿立方米左右,典型大旱年将仅有30亿立方米左右。全省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减少12%,平原地区平均不到50亿立方米,典型大旱年将仅有34亿立方米。1995~1997年水位连年大幅下降。加之少雨期中地下水可开采度又少于多雨期,看来目前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度已接近安全区上限。

2010年前作物生长期热量条件与近期接近。由于气候自然变化和温室效应的共同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内,作物生长期热量条件将与近期接近,仍以高温年占优势。热量条件好对农业本来是好事,但高温与少雨同步必将加重旱情。另外,作物生长季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将相对较低,全省性大范围严重低温冷害发生的频率将低于15%,但延边州的低温冷害仍将是主要气象灾害。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1、加强气候变化,特别是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变化对我省农业、林业、水资源、湿地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探求气候变化与农业、林业、水资源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为我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2、加强短期气候预测和长期及超长期气候预测方面的研究,为我省未来气候趋势预估进而为我省实行长期良性发展奠定基础。我省干湿的年际变化很大,一些年份的年内干湿变化也很大,因此加大中长期降雨预测科研力度,提高其预测准确率,从而为水资源的年内和年际调节,为以丰水段之水济枯水段之需,以丰水年之水济枯水年之需,提供技术保证。

3、加强对我省气候监测、诊断、评价、预估技术的研究,建立灾害性天气、气候预警、预估系统。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测能力,使得极端气候事件对我省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的降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气象科技,趋利避害。

4、加强吉林省长期及超长期气候预测技术研究。提出未来20-50年吉林省气候变化趋势预估,为科学制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5、深入开展人工增雨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更好地利用空中水资源,实施农业、林业、水资源及生态的气象保障工程。

6、加强农业气象条件预测和对策研究。目前我省农业气象条件预测已有明显的应用效果和一定的可靠性,但离建设生态效益农业强省的要求还很远。据研究,气象服务的投入产出比平均可达1:98,大的决策可达1:10000以上,为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气象现代化和预报技术方法及服务系统建设的投入是我省生态效益强省战略的必要和有效措施。

四、建议立项方面

吉林省灾害性天气、气候预警、预估系统的建立。

近百年、近50年吉林省气候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近50年吉林省强降水事件和严重干旱事件统计规律及其特征分析。

吉林省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分析及预测、评估系统的建立。

吉林省长期及超长期气候预测技术研究。

未来20-50年吉林省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吉林省汛期降水预测技术研究。

吉林省气候监测、诊断、评价、预估技术的研究。

吉林省水文气候区划研究。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水土资源的过去及未来的可能影响研究。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