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2、经济

唐藩镇能割据称雄专横跋扈,使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原因在于,藩镇代表着本镇大地主私有者的利益,而且自己还是大土地私有者或是大庄园主。并且,节度使又完全掌握着本镇的财赋,不向唐朝中央上供,形成财政上独立状态,这就造成藩镇割据的物质条件。安史之乱后唐中央自身难保,因而至德元载朝廷下:所在军镇“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⑦
从而把军费的筹集一下推给了地方。节度使还千方百计地向人民榨取。如,田承嗣在魏博“计户口,重赋敛”⑧,吴少阳在淮蔡“不立徭役籍,随口赋敛于人”⑨,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在镇内也是“横征暴敛”⑩。节度使又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们掌握的屯田或营田土地。幽州节度使朱滔,使刘怦“广垦田,节用度”。昭义节度使薛嵩使裨将朱忠亮“屯普润,开田峙粮”。使军队有衣粮的保障。

3、军事

各藩镇为同中央分庭抗礼及同他藩作战,都大力发展军队、扩充地盘。如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知朔方、河东节度使,“节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就“举管内户口,壮者皆籍为兵”。泽路节度使李抱真“籍民每三者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使农隙习射,岁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三万”。到大历年间,平卢镇拥兵十万,魏博和承德各拥兵五万,襄阳有兵两万,其余重镇也不下万余。据统计,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它边地兵力达四十九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才八万,不到边镇1/6。此外,这些军士又完全依附于节度使,军士服从节度使的统治,又在屯田或营田上耕种,只要节度使的地位比较稳定,他们的经济力量就比较稳定。这样藩镇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因而就很难根除掉。

尤须指出,藩镇军事集团中又有一种特殊军——牙军。安禄山召募番落健儿为曳落河,养以为假子,事实上就是牙兵。以后田承嗣在魏博镇养兵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这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衙兵就是牙兵。他们是藩镇军事力量的中坚,是由节度使抽调出来勇敢善战忠实可靠的人组成的。他们的战斗力很强,节度使依靠这支军队使得朝廷往往要倾天下之力于一镇犹不可胜。牙兵除对官军作战外,还担任保卫节度使及镇压内部反对派的任务。当时称“长安天子,魏博牙兵”,可见牙军的声势。牙军一部分是地主豪门之子,一部分为世袭军士,父子相承,这部分人是从劳动者之中脱离出来的。他们都为保持现有的地位,坚决维护割据。从而他们成为节度使维系统治的工具。

(二)
当然,最后亦需指明,节度使内也不乏出类拔萃者。由于他们注重地方政权建设,发展生产,使一些藩镇内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德宗时,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裴玢。在其任内,“颇以公清苦节为攻,不交权悻,不无贡献,蔬菜敞食,居外才避风雨”在他的统治区域里,仓库饶实,三军、百姓安业“近代将军无比焉”。德宗贞元年间,由于战争破坏,关中粮食奇缺,禁军也因饥饿而产生不满。浙江东、西节度使韩滉,克服各种困难,运米三万斛到陕,解决了京都粮荒。岌岌可危的唐王朝当时才不至于倾覆!大和七年(833年)河东节度使李载义上任后,警告正在入贡的回鹘使者李畅,使回鹘有所收敛,改变了“先是回鹘入贡,所过暴掠,州县不敢诘,但严兵防守而已”的被动局面。李载义撤去全部防卫兵,只使二卒守门,李畅害怕不敢来犯,边境得以安宁,故唐王室不得不倚重藩镇。殷侑于大和年间,接任沦、齐、德观察使,到任时,该地满目疮痍,遗骸遍野,仅是空旷的城廓。他不带妻子去,“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一年后流民回归。他还借到三万头耕牛及用五万匹绫绢买牛给流民,解决人民乏牛的困难。只花两年时间,三万州兵“给用悉周”,“户口滋饶,仓廪赢积,人皆忘亡,”僖宗文德时,被称为“北韩南郭”的郭禹在荆南任内“励精为治,抚集残,通商务农”在兵荒之后只有十七家,到昭宗天复三十年(903年)“殆及万户”;韩建在华州任内,“招抚流散,劝课农桑,数年之间,民富军瞻”。开明节度使举措得当,使独立的藩镇内部出现人民安居的景象,而唐中央也要依靠各藩镇,使之相互牵制,以保全苟延残喘的统治。这样藩镇就成为后期唐王朝得以存在的基础,从而藩镇一直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而灭亡。

注释:、
欧阳修、宋祁本.《新唐书》卷50《兵制》.
中华书局.
1975年版。

陆贽
.《陆宣公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六条
.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年。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2。

叶燮.《二十四史论海》.
《论唐藩镇》。

刘昫《旧唐书》
卷184《宦官转》
中华书局
2002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8至德元载七月.中华书局1956年

刘昫《旧唐书》
卷141《田承嗣传》
中华书局
2002

欧阳修、宋祁本《新唐书》
卷214《吴少阳传》
中华书局
1975。

元稹《元氏长庆集》卷37《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

欧阳修、宋祁本《新唐书》
卷212《刘怦传》
中华书局
1975。

欧阳修、宋祁本《新唐书》
卷170《朱忠亮传》中华书局
1975。

刘昫《旧唐书》
卷141《田承嗣传》中华书局
1975

欧阳修、宋祁本.《新唐书》
卷210《罗绍威传》.
中华书局
.
1975。

刘昫《旧唐书》
卷164《裴玢传》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2

刘昫《旧唐书》
卷165《殷侑传》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2

是什么导致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