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歌舞介绍

ta ch’ûng tien ya yüeh wu sheng
t’u

舞蹈图像谱。大成殿雅乐舞生图写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其内容为明朝(1368~1644)举行释奠时之《佾舞》图像。其书写方法系以图形绘出人体动作静止之图像,兼及服装、舞具,左手持籥、右手执羽,配合文字说明动作方法及方向。歌词、乐谱与图像併列。

〔参考王圻辑《三才图会》〕

广义词:舞蹈图像谱
相关词:佾舞

大曲

ta ch’ü

乐曲种类名称。是一种以诗、歌、乐舞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它的历史发展相当悠久;自汉朝(西元前206~西元220)时代即有「相和大曲」及「清商大曲」之名称出现于文献。至唐朝之玄宗(西元712~西元755)时代,是「大曲」的鼎盛时期。唐朝之「大曲」一部份沿袭南北朝(西元420~西元589)及隋朝(西元581~西元618)各代之「大曲」;一部份系于玄宗时代新的创作。玄宗之后,边疆大吏,经常进献乐曲,规模或有扩大,但其体裁多与玄宗时代之「大曲」相同。至宋朝(西元9601279)时之「大曲」,多趋简化,演奏时多用选段,称之为〈摘遍〉。唐大曲之乐舞谱,已失传。其乐舞谱仍保存于日本者有四首:一、壹赿调《皇帝破阵乐》、二、《团乱旋》、三、《春莺啭》及黄钟调之《苏合香》。根据现存于日本之大曲结构有:〈序〉、〈破〉、〈急〉三个主要乐章,间或有标题乐舞出现如《春莺啭》有〈飒踏〉、〈鸟声〉等段落。〔参考《教坊记笺订》、《雅乐》〕


广义词:诗、歌、乐舞、表演形式
相关词:相和大曲、清商大曲、摘遍

大卷

ta chüan

舞名;乐名。〔见云门〕

大和之乐

ta ho chih yüeh

舞名。宋朝(西元960~1279)礼仪舞蹈。用以祭祀光宗(1190~1194)之宗庙。〔参考《宋史‧乐六》、《玉海‧乐舞》〕

大定

ta ting

舞名。唐朝(西元618~西元907)礼仪舞蹈。元和十五年(西元820)有司奏请以《大定》之舞,祭祀武宗之宗庙。〔参考《旧唐书

乐志》、《唐会要‧卷三十三》〕

大定之乐舞

ta ting chih yüeh wu

舞名。〔见《大盛之舞》〕

大定乐

ta ting yüeh

舞名。〔见一戌大定乐〕

大明

ta ming

舞名。唐朝(西元618~西元907)及宋朝(西元960~1279)礼仪舞蹈;宗庙乐舞之一。唐贞观十四年(西元640)秘书监颜师古议请奏《大明》之舞,祭高祖神尧皇帝之庙。宋建国后沿用此舞,用之以祭神宗(1068~1085)之宗庙。〔参考《旧唐书‧音乐一,音乐四》、《唐会要‧卷三十三》、《宋史‧乐志三》〕

中国古代歌舞介绍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