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歌舞介绍


佳尔考吕疏

chia êrh k’ao lü shu

舞名。柯尔克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新疆的阿图什、阿合奇、乌恰等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佳尔考吕疏》为柯尔克孜语,汉译为「情人会面」。是在婚礼上表演的一种祝福,娱乐性舞蹈。表演者多为青年男女,男女二人一组,双双起舞。舞者人数不限,男女二人面对面站立,双手互携,保持其基本姿态。舞时,或进退、或侧身行进,或旋转,动作自如,步法简练。主要动作有:〈单步〉、〈双步〉、〈错步〉、〈跑跳步〉等。其形式特点,与交谊舞相似。表演时,多用传统的婚礼歌伴唱,有时也可用考姆兹(柯尔克孜族弹拨乐器)伴奏。曲调欢快,舞蹈热烈,以示祝贺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同义词:情人会面

佩刀舞

p’ei tao wu

舞名。僜人民间舞蹈。流行于西藏察隅僜人聚居区。每逢年节,喜庆丰收,劳动之余由男子表演,人数不限。僜
人男子不论老少,均挎带鞘佩刀,刀带从左肩套入,斜挎于右胸腋下。刀长尺余,略呈弯形,刀叶如剑宽。挎此佩刀,一为用具,二作护身武器,且为舞蹈道具。舞时,表演者着无袖长褂,齐至臀部,头扎黑色包巾。开始在一片唿喊声中抽刀,边喊边舞。时而在头上旋舞佩刀大声吶喊,以示号召出猎围狩勐兽;时而左右划八字上下噼刀,以示斩砍荆棘树木,时而举刀砍拖,以示解牛和砍断牛头。形象生动地表现狩猎、农耕、宰牛等生活内容。主要步法有:〈蹲裆步〉、〈虚点步〉、〈蹉步〉、〈跨跳空转步〉等。动作粗犷,豪放,显示出僜
人的勇敢,与自然界斗争的生动精神风貌。该舞由鼓、锣等打击乐伴奏。

i

舞蹈术语。今称行列。有八佾、六佾、四佾及二佾之别。所谓八佾,即纵行与横行皆为八人,共六十四人。此种排列亦称《八佾舞》,天子举行乐舞时用之。六佾,即六纵行,每行有八人,共四十八人,亦称《六佾舞》,诸侯用之。四佾,即四纵行,每行八人,共三十二人,亦称《四佾舞》,大夫用之。二佾,即二纵行,每行八人,共十六人,亦称《二佾舞》,士用之。以上系服虔(西元168~西元189)
时代诠释。另一说为《六佾舞》,六行,每行六人,共三十六人。《四佾舞》,四行,每行四人,共十六人。《二佾舞》,二行,每行二人,共四人。系杜预(西元222~西元284)所作之诠释。﹝参考《春秋左传‧隐公五年》、《论语‧八佾》﹞

同义词:行列
广义词:舞蹈术语
相关词:八佾舞、六佾舞、四佾舞、二佾舞

佾生

i shêng

舞者。又称「佾舞生」。系指在郊祀礼仪、宗庙礼仪、朝会、释奠等典礼中,担任《佾舞》舞蹈的舞者。

同义词:佾舞生
广义词:舞者
相关词:佾舞

侏离

chu li

乐舞种类名。一、古代少数边疆民族之乐舞;二、古代将西夷之乐舞统称《侏离》,舞蹈时持钺;三、东夷之乐舞亦称《侏离》。﹝参考《周礼‧卷二十四》﹞

广义词:乐舞种类名
相关词:西夷之乐舞、东夷之乐舞

儿童感圣乐队

中国古代歌舞介绍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